李 麗 郭景江
黑龍江省鶴崗礦務局總醫院嶺北分院(154106)
關鍵詞胃下垂哈磁五行針治療推按運經儀治療足反射區按摩治療
胃下垂是胃的縱軸向下延長,胃的下極明顯降低,有的可低達骨盆腔,本病多見于婦女,其中生育多者更為多見,此外亦常見于瘦長體型的人。臨床癥狀多不明顯,少數病例可有食后上腹脹痛、消化不良、呃逆等,其脹痛多以立位較重。
1臨床資料90例均由縣級以上醫院經X光鋇餐透視而診斷,本組病例男37人,女53人;年齡最小24歲,最大68歲,平均46歲;病程最長11年,最短25天。輕度胃下垂28例,中度胃下垂49例,重度胃下垂13例;合并慢性胃炎51例,合并慢性膽囊炎38例;治療天數最短10天,最長32天,平均21天。X線顯示胃泡縮小,胃體向下延長,向左移位,胃小彎明顯下移。小彎切跡可呈銳角,并低于兩髂嵴聯線水平以下,函門部下垂,十二指腸部多低于第三腰椎水平以下。小彎切跡低于兩髂嵴聯線水平1~5cm者為輕度,6~10cm者為中度,低于11cm以下者為重度。
2治療方法
2.1哈磁五行針治療法取足三里、中脘、胃俞、胃上穴(下脘旁開4寸處)諸穴,治療前用哈磁杯喝1杯磁化水,治療中全身放松,做深呼吸,每次15分鐘,每天1~2次,15天為1個療程,1個療程治療后休息4~5天,再行下1個療程。
2.2推按運動儀治療法取足三里、中脘、胃俞。脾虛加脾俞、關元;肝郁加肝俞、膽俞、陽陵泉;濕熱加合谷、陰陵泉。根據辨證取穴的原則,將平板電極固定在相應穴位上,用Ⅱ頻與Ⅲ頻交替進行,輸出強度在40~60%之間,病人采用臀高頭低位,每次治療30分鐘,每日1次,30天為1個療程。
2.3足反射法與推按運經儀配合治療法用推按運經儀治療30分鐘后休息10余分鐘,而后進行淡鹽水(40℃)泡腳,約20分鐘行足部按摩--先左腳后右腳,首先行全足按摩,重點取腎、胃、脾、十二指腸、胰腺、頭、脊椎反射區。依病人耐受度進行適當調整力度,術畢飲用約500ml溫開水。
3療效標準與結果
3.1療效標準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經2次X光鋇透,胃小彎切跡在兩髂嵴連線水平以上;顯效:胃小彎切跡在兩髂嵴連線水平以下,但原下垂位置上提3cm以上;有效:臨床癥狀消失,胃下垂位置無改變;無效:癥狀無改善,胃下垂位置無提升。
3.2治療結果見下表:



足反射法配合推按運經儀組與五行針組對照,兩組觀察結果經統計學處理,X2=5.45,P<0.05;與推按運經儀組對照,兩組觀察結果統計學處理,X2=4.29,P<0.05,表明治療組(足反射法配合推按運經儀)優于對照組(五行針組,推按運經儀組)。
4典型病例
4.1李某,男,37歲,干部,患輕度胃下垂3年,偶有腹脹,便秘。運用推按運行經儀配合足反射法治療10次,行X線鋇餐透視證明已痊愈。
4.2張某,女,40歲,家庭婦女,患中度胃下垂8年。脘腹痞滿墜脹,食后更甚,頭目眩暈,少氣懶言,納差乏力,胸悶不舒,性情急躁。運用足反射法配合推按運經儀治療15次,行鋇餐透視證明痊愈。
4.3謝某,女,58歲,退休工人,患重度胃下垂10余年。脘腹痞滿不舒,惡心欲嘔,嘈雜泛酸,口干,大便不爽。近日癥狀加重,大便干躁,進少量飲食就痞滿墜脹,且感覺強烈。常常臥床不起,因臥床時可減輕痛苦。曾多次采用針灸,按摩治療,但療不佳。經患者口碑介紹前來試治,首先進行推按運儀治療,休息10分鐘,泡腳20分鐘,行足反射法治療30分鐘,重點按脾、胃、十二指腸、腹腔神經叢、胸椎、腰椎反射區,結束治療后病人倍覺周身舒松,且腹內腸嗚音強烈。經10日治療癥狀全消,經28日治療,X線鋇餐透視證實胃小彎切跡位于兩髂嵴連線水平以上。
5體會ノ趕麓怪饕是指胃的解剖位置沿縱軸方向下移,本病基本病理為中氣下陷,不能固護胃脘,以致下垂。因此筆者在治療中以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為基本俞穴,以達到調理脾胃、益氣升提之效;再配肝俞、膽俞、陽陵泉疏肝理氣,取得較好療效。脾胃同居中焦,脾主運化以升為健,胃主收納以降為順,若脾氣當升不升,胃氣當降不降,可致提攝無力,內臟下垂,因此治療時重點刺激脾胃,恢復脾胃升降之職。五行針療法兼有磁、吸、針3種作用,對中樞神經可雙向調節,并經反射途徑作用于神經、循環、免疫系統,從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環和組織供氧能力,提高人體代謝和抗氧化能力,使人體內"自由基"的產生與消除平衡,以適應人體的正常生理需要。實驗證明施足三里、中脘可使胃蠕動增強,胃收縮加強,胃下緣升高;足反射法和推按運經儀均可調理脾胃,升脾氣,降胃氣,興奮胃腸平滑肌,促進胃腸有節律收縮,又可調理臟腑,舒通經絡。二法配合可使功效倍增,利于胃下垂的恢復。ブ瘟莆趕麓溝娜種方法雖然療效都十分顯著,但以足反射法配合推按運經儀為最佳,且可避免副作用,又易操作、無痛苦、病人樂于接受,其治療費用低,適應范圍廣,是一理想方法,臨床上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