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鋒
遼寧省海城市81178部隊醫院疼痛治療中心(114200)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老年人硬膜外腔注藥法治療軀體牽引法治療手法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引起老年人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如何應用綜合療法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療效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我們采用硬膜外腔給藥加牽引配合手法治療本病收效滿意,現將我院1995年~1998年老年患者417療效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417例中男215例,女202例;年齡55~74歲;病程5~15年不等。有明顯外傷史112例,長期從事彎腰或體力勞動者23例,患者全部有慢性腰痛史,腰痛向一側或兩側下肢放射至小腿或足背外側,活動時加重,壓痛及叩擊痛多在L4~L5或L5~S1的棘突旁,并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試驗陽性,部分病例抬健側時可引起患側痛,多在小腿前外或后外,足背或外側感覺障礙,少部分病例伸遆趾肌力減弱及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全部病例均經腰椎正側位片及CT或MRI檢查及臨床體征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有9例進行了脊髓造影。其中單側型226例,雙側型191例,單節段腰椎間盤突出26例,雙節段204例,三節段87例,合并椎管狹窄癥206例。
2治療方法與結果
2.1417例病人隨機分為兩組,甲組212例,采用硬膜外注藥加牽引及手法綜合療法,藥物配制:確炎舒松A注射液10mg,UitB6注射液100mg,UitB120.1mg,0.5%布比卡因20mg加生理鹽水至20ml。甲組常規穿刺,固定好硬膜外導管后病人俯臥牽引床上,系好牽引帶,先經硬膜外導管注射入1%利多卡因8~10ml,約15kg左右牽引力牽引,因肌肉已松弛,牽引力過大會造成肌纖維拉傷等副作用,觸摸見椎間隙明顯變寬即可,同時在椎間盤突出間隙根據髓核突出的方向反向推壓按摩,遇有輕度彈響最佳,再將合劑注入硬膜外腔,當病人有脊背發涼、發脹、頭暈等癥狀時可減慢注入速度,可不必停藥。一般30分鐘左右注完。此時保持病人原位,逐漸解除牽引,休息至麻藥作用消失患者自行能走,無不良反應方可離開。乙組,222例直接將合劑經硬膜外導管注入硬膜外腔,操作及注意事項同甲組,不加牽引和麻藥等。
2.2各組一般均3次為1個療程,每次間隔7~10天。兩組均觀察治療前后癥狀(疼痛、麻木)和體征(下肢社經反射)等好轉情況,3次后均做CT或脊髓造影,復查脊髓和脊神經根受壓改善程度,以此評定療效。
2.3療效標準:基本治愈為腰及下肢疼痛、麻木癥狀消失,腰部活動不受限制,直腿抬高試驗≥80°;顯效為腰腿明顯好轉,下肢放射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動不受限,直腿抬高試驗>60度;有效為腰腿痛及下肢放散痛癥狀減輕,直腿抬高試驗有進步;無效為癥狀和體征同治療前無變化,治療結果見表1:
甲組治愈顯效率為64.15%,乙組治愈顯效率為43.24%,ρ<0.01;甲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乙組。根據病程長短,將417例患者分成3組,觀察其療效,結果見表2:
表2病程與療效的關系
經Ridit分析,卡方檢驗,P<0.01,說明病程越短,療效越好。
3討論
3.1隨著人均平均壽命增長,老年人腰腿痛癥更為突出,老年人椎間盤突出癥多為慢性漸進性發作,由于咳嗽、下蹲等一些誘因,病情急劇加重。檢查發現半數以上病例存在兩個腰椎間盤的病變,常伴有較明顯的腰ψ倒親岡鏨,關節突關節紊亂,大部分病例發生椎管相對狹窄。
3.2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主要是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受到相應的損傷或應力作用,造成纖維環破裂和髓核組織突出,壓迫和刺激神經根而引起腰腿疼痛和麻木。[1]將具有消炎、鎮痛、減輕粘連、減輕水腫,營養神經的藥物注入硬膜外腔,再加之手法均有良好有消炎消腫,解痙鎮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致炎致痛的酸性物質的排除,松解組織的粘連。因而此療法對椎間盤突出癥是首選治療手段之一。腰椎牽引是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有效方法。因為腰椎牽引可解除腰肌痙攣,腰椎間隙增大而產生負壓的吸引作用,可能有利于髓核的回納和復位或者改變膨出的椎間盤與神經根的位置關系,解除突出的椎間盤對神經根的擠壓,改善局部的微循環,消除炎癥,松解組織粘連。從而達到調整和恢復已破壞的椎內平衡[2]。癥狀緩解后,要加強腰背腹肌的肌力訓練,下腰痛的患者普遍存在腰背肌力下降,它與下腰痛的癥狀互為因果,堅持肌力訓練能力打破這一惡性循環[3],促進疼痛消除及鞏固療效,防止復發的一種必要的治療方法。
3.3老年人因常患有其他系統疾病,加之年老體弱、骨質疏松,椎間盤退變明顯,在牽引時注意采用間歇牽引,切忌持續用力過重的牽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間歇牽引是牽引力的反牽引力在平衡狀態下使腰部有節律地漸進性反復拉緊和松弛,符合肌肉收縮與松弛交替進行的生理功能。有利于改善腰部血液循環,不易產生疲勞,可為大多數老年人接受。但對高齡病并伴有明顯椎管內骨贅增生,椎管相對狹窄的患者,應慎用牽引療法,或者牽引后癥狀加重者,應停止牽引,單純用其他療法。
參考文獻
[1]陳裕光.牽引下腰椎間盤突出的椎間距及間盤內壓測量研究.中華理療雜志,1994;17(2):87
[2]張樹賢.自動間歇腰椎牽引治療老年人腰腿痛.中國康復,1997;13(1):30
[3]朱玉蓮.下腰痛與腹背肌肌力訓練的研究進展.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8;13(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