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莉 陳志偉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200437)
關鍵詞臀肌筋膜攣縮綜合征推拿治療臨床觀察
臀肌筋膜攣縮綜合征(下稱臀肌攣縮征),是由于臀肌及其筋膜纖維變性攣縮,引起髖關節外展、外旋攣縮畸形和屈曲障礙,好發于兒童的一種疾?。?]。該病若治療不及時,會繼發骨骼畸形,為害非淺。我院推拿科自1989年至1997年運用推拿手法治療85例患兒,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ヒ話闋柿瞎85例,男47例,女38例。年齡3~16歲。其中A組:3~6歲36例,B組:7~10歲31例,C組:11~16歲18例。74例為雙側病變,11例為單側,82例有反復接受臀部肌注藥物史,3例僅接受過1~2次臀肌注射。
2臨床表現セ頰呔表現出同樣的異常姿勢及特殊步態。行走與站立時呈外"八"字步態,跑步或上樓時更明顯,快步可出現"跳步"。坐椅時兩腿分開不能靠攏,下蹲過程中雙膝必須分開做向外"劃圈"動作,呈典型"蛙式"位。臀肌萎縮呈尖臀改變,股骨大粗隆上方可能觸及條索狀物,髖關節屈伸有滑動感或彈響,重者出現臀部凹陷。中立位屈髖小于40°,要外展、外旋才能完成屈髖動作。X線檢查:大多數無異常X線表現。
3施以推拿手法治療。
3.1患兒俯臥位醫者先在患兒病側臀部沿臀大肌方向施滾法,并配合髖關節后伸和外展動作,約2~3分鐘;然后用拇指指端按揉環跳、承扶、胞肓穴,每穴1分鐘。
3.2患兒側臥位(患肢在上)醫者先施滾法于闊筋膜張肌沿髂脛束膝關節外側至脛骨部,往返3~5遍;接著用拇指按揉居逷、風中、瀆穴,每穴1分鐘;然后用全掌擦法擦臀大肌及大腿外側部,以溫熱為度。
3.3患兒仰臥位醫者施滾法于患肢內收肌處,約2分鐘;然后做患肢的被動屈髖屈膝運動3~5次,最后讓患肢足跟置于健側膝上,醫者一手扶患肢膝部,另一手按住健側髖部,同時用力往下按壓3~5次。ヒ隕現瘟潑咳1次,每次約15~20分鐘,10天為1療程。
4療效觀察
4.1療效標準治愈為髖關節活動正常,臀肌攣縮解除,行走步態正常;好轉為臀肌攣縮改善,屈髖改善,行走步態改善;無效為癥狀無改善。
4.2治療效果經10個療程后,A組治愈29例,占80.6%;好轉7例,占19.4%??傆行蔬_100%。B組治愈20例,占64.5%;好轉11例,占35.5%,總有效率達100%,C組治愈5例,占27.8%;好轉6例,占33.3%;無效7例,占38.9%,總有效率達61.1%。ヒ隕85例病例中,總有效率91.8%。
4.3療效分析見下表:
結果表明:3組的治愈率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越早接受治療,治愈率越高。
4討論ネ渭÷嗡跽魘橇俅渤<病癥,病因多為外傷、肌肉注射、感染或肌間血腫肌化等。從本組資料看,肌注為最常見的病因。究其發病機理,可能由于針刺創傷和藥物化學反應刺激,引起創傷性、化學性筋膜炎和肌纖維炎、纖維組織增生、筋膜增厚而攣縮,目前本病的治療有兩大方法,一為手術療法,效果一般較滿意[2],但存在創傷大,患者不易接受的缺陷;另一種方法為非手術療法,從本組觀察看,推拿即為一種理想的非手術療法。通過推拿手法治療,以達到舒筋通絡、活血散瘀之功效,再配以恰當的髖部活動,使之松解粘連,解除其對神經、血管的壓迫,使攣縮得到改善。此法有無創傷和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之優點。從85例病例分析,A組的治愈率為80.6%,B組為64.5%,C組為27.8%,3組的治愈率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接受治療時間越早,年齡越小,療效越好。如在繼發骨骼畸形時再接受治療,那么,畸形將不能完全矯正。
參 考 文 獻
[1]靳嘉昌,等.臀肌筋膜攣縮綜合征.中國骨傷,1999;7(12):78
[2]楊忠漢,等.臀肌筋膜攣縮癥.中華骨科雜志,1993;13(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