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弛 袁秀麗
四川省綿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四川省綿陽市中醫院(621000)
關鍵詞腰扭傷,急性按摩治療阿是穴以痛為俞
急性腰扭傷是中醫骨傷科的常見疾病之一,臨床大多表現為腰部劇痛,活動不便,坐、臥、翻身困難,甚至不能起床,咳嗽、深呼吸時疼痛加重。我們根據中醫"以痛為俞"的理論,采用手法治療該病84例,獲得了滿意的療效,特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ケ疚84例中男61例,女23例;年齡最小17歲,最大72歲,以21~38歲為最多;發病時間最短僅1小時,最長6天。
2治療方法セ頰吒┪栽謚瘟拼采希醫者站于病人左側床旁,根據"以痛為俞"的理論選取阿是穴,即在腰部疼痛處壓痛的集中點,以痛點為俞,使用麝香舒活靈為按摩介質,采用按揉、撥散手法治療10余分鐘,手法由輕到重,剛柔相兼,以患者能耐受為度;然后配合點按腎俞、委中穴,以疏通經絡,活血止痛;最后患者站立,施用直立搖晃法和彎腰挺立法各兩次。一般治療1~2次后癥狀即可消除或明顯減輕。
3療效觀察84例患者中,經此法治療痊愈80例(腰部無任何不適,活動自如),占總例數的95.2%。其中1次手法治愈43例,占51.2%;2次手法治愈30例,占35.7%;3次手法治愈7例,占8.3%;另外4例經4次以上治療癥狀緩解,占4.8%,經拍X線片檢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骨質增生,尋問病史,有腰痛既往史,后改配合其它方法治療。
4典型病例フ拍襯常男,28歲,工人,腰痛1天,患者端花盆時不慎將腰扭傷,當時即感腰痛劇烈,活動受限,彎腰、直腰和咳嗽時疼痛加重。查:腰功能活動度為15°10°0°15°,腰肌痙攣,兩側骶棘肌僵硬,脊柱正中,無側彎,第3、4腰椎左側橫突處壓痛明顯。診斷為急性腰扭傷,用上法治療10多分鐘后,囑其直立搖晃腰部和彎腰挺立幾次,患者當即感腰部疼痛大減,次日再治而痊愈。
5討論"以痛為俞"最早見于《靈樞·經筋篇》,凡痛處即為治療可取之俞穴,根據這一理論產生的"阿是穴"被后代廣泛運用于臨床,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曰:"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果當其處,不問孔穴,即得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驗。"《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也明確指出:"按其經絡,以通郁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療結之腫。"因此,以通為法,即以消除壓痛點為主要治療目的。阿是穴在生理上可能是經絡、筋經、氣血和體表絡氣的集聚之處,在病理上是疾病的反應點和癥結之所在,在治療上更是施用手法的主要部位;在臨床上,阿是穴在一定條件下能出現固定穴不能具有的作用,而且能顯示出很好的治療效果,尤其是在治療以疼痛為主癥的一些病證上特別明顯。急性腰扭傷,多因搬運重物時姿勢不正,或用力不當,或腰部活動范圍過大而使腰部損傷,致血離經脈,血脈凝澀,經絡壅滯,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因此,"以痛為俞",尋取阿是穴,采用手法治療,可起到舒筋通絡,行氣活血的作用,從而達到"通則不痛"的治療效果。在腰部疼痛處壓痛的集中點施以輕快柔和的按揉、撥散手法,既可加強損傷組織的血液循環,改善血供,緩減肌痙攣,加速損傷組織的修復,又可降低或阻斷神經的信息傳遞,提高損傷組織的痛閾,起到消除疼痛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壓痛點包括病人感覺的壓痛點,醫生尋找的壓痛點和客觀存在的壓痛點,要使三者趨于一致,醫者必須認真、仔細地檢查,去偽存真,方能使壓痛點定位準確,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