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啟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飯碗里”的食物越來越豐富了,營養(yǎng)狀況隨之有了很大改善:熱量及三大營養(yǎng)素(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的攝入量已較普遍地達到RDA(每日膳食營養(yǎng)供給推薦量)的要求。但由于種種原因,三大營養(yǎng)素之外的營養(yǎng)素,特別是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12、維生素C及葉酸等,還常有不足的現(xiàn)象。根據(jù)1992年全國調查和1997年上海地區(qū)調查的結果,學生維生素A每天平均的攝入量不足,僅達RDA的53%左右;維生素B1也只達RDA值的65%~70%,其中不足的人占30%~42%;維生素B2不足者達55%~67%。
當維生素不足時,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癥狀,如易疲勞、學習效果不佳、食欲下降、飯量減少、嗅覺及味覺減弱、抵抗力降低等。盡管這些癥狀不突出、不明顯,但已對體內(nèi)的代謝產(chǎn)生不良作用,因此也會影響學生的健康和學習效率,故應予以重視。
導致學生維生素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的重要來源,如果攝入不夠,會導致維生素攝入的不足,而很多學生恰恰存在這一問題。早飯中常常沒有蔬菜。中午,學生一般吃盒飯,或者到飯館里吃,多數(shù)人午餐中蔬菜的量較少,且品種較單調:多為非綠葉蔬菜,如卷心菜、黃芽菜(大白菜)或根莖類的土豆等,沒有富含維生素A前體——胡蘿卜素的綠色、棕黃色的深色菜。家長怕小孩午餐未吃好,所以晚餐一般都是以肉、魚、蛋類為主的葷菜。結果,一天下來,孩子并沒有吃到多少蔬菜。
有的學生還有偏食、挑食的習慣。他們往往偏愛吃肉、魚、蛋類食物,所以蔬菜攝入不多。我們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偏食、挑食習慣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在有的學校竟達20%~30%,個別學校則更高。
膳食中某些維生素含量本來就不高。如維生素B1主要來源是谷類食物,由于加工過分精細等原因,某些糧食中維生素B1含量大大降低。據(jù)測定,每100克精白米、精白面粉中維生素B1含量分別為0.08毫克與0.20毫克。按照RDA標準,中小學生每天需要維生素B1的量如下:8~9歲,1.1毫克;10歲,1.2毫克;11~12歲,1.3毫克;13~15歲,男生1.6毫克,女生1.5毫克;16歲~17歲,男生1.8毫克,女生1.6毫克。
此外,運動量過大,夏季出汗過多,均可促進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排出,以致人體對這些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加,如補充不夠,極易造成維生素不足。
找到了維生素不足的原因,家長應該“對癥下藥”,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合理安排三餐,注意均衡飲食,不可偏廢某類食物,特別是奶類、蔬菜類,應保證每日都能攝入一定數(shù)量。中小學生每天應吃400~500克蔬菜,且有一半應為深色菜。其次,要糾正不良飲食習慣,不可讓他們憑興趣用餐。據(jù)調查,有些學生的偏食、挑食與家長的飲食習慣有關。因此,家長要以身作則,改變自己的不良飲食習慣,以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子女。家長還應懂得一些營養(yǎng)學知識,以便科學地、實事求是地將營養(yǎng)知識教給子女。
維生素主要來源為食物,理論上講,只要進食均衡,無需在膳食以外補充維生素。但實踐表明,日常膳食常受食物供應,食品選擇、加工、烹調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不易達到均衡,因此有必要在膳食外補充維生素。除非明顯存在某種維生素不足,一般以補充復合維生素為宜,因為各種維生素之間也需要達到一種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