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善昌
目前在醫務界對臨床退熱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阿斯匹林不良反應多,趨于少用或不用,也有人說嬰幼兒應慎用撲熱息痛。現在又推薦布洛芬來解熱鎮痛消炎,那家長到底該選用哪一種呢?
現在我來說說我從醫44年以來的臨床體會。
1955年我大學畢業后任職兒內科醫生,經老師高饒朗教授教導,對發高熱的患兒,一直應用阿斯匹林作為退熱藥,效果確實不錯,隨著歲月的流逝,在臨床實踐中,也發現阿斯匹林對胃腸道有刺激,引起惡心嘔吐,少數患兒會引起潰瘍病出血,還可導致凝血功能障礙等副作用。80年代間有國外文獻報道,當病毒感染引起發熱時,用阿斯匹林退熱者,有發生腦肝綜合征(即Reyes綜合征,下稱RS)的危險,究其原因,除與病毒感染有關外,還與阿斯匹林有關,用它可能導致細胞內線粒體中毒。近年當我在診治哮喘患兒時,也有少數患兒因服用阿斯匹林而誘發支氣管哮喘發作。臨床實踐中,我對阿斯匹林的認識就不像早年那樣樂于用阿斯匹林作為退熱藥了,而改用撲熱息痛作為退熱藥較為安全。
80年末起,我開始應用撲熱息痛作常規退熱藥,也回想起50年代高老師曾指出:撲熱息痛用于嬰幼兒退熱時要謹慎。我就細心地觀察撲熱息痛的退熱效果及不良反應,我常用的泰諾退熱糖漿,其主要成分是撲熱息痛,應用至今并沒有發現它有不良反應,撲熱息痛與RS無關,也不會引起胃腸道出血,更沒有誘發哮喘發作等毒副反應。后來我又了解到世界衛生組織(WHO)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都鄭重推薦撲熱息痛為小兒退熱的首選藥物,因為它退熱效果肯定,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我出國訪問期間也發現歐美國家的超市貨架上有泰諾退熱系列藥,作為非處方(OTC)用藥,供病人或家屬自行隨時選購,從市場銷售來看,以撲熱息痛作為解熱鎮痛物,療效好、安全高、副作用少,大眾樂于選用。
至今我已將退熱就用阿斯匹林的傳統觀念,改為小兒退熱首選撲熱息痛的新觀念。這是經過數十年的臨床實踐,不斷知識更新而得到的經驗。
90年代中世界衛生組織(WHO)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又推薦布洛芬作為解熱鎮痛消炎藥,因為發現布洛芬退高熱更快,持續時間更長,療效更好,這又是一個新的信息,有待我們在臨床實踐中去檢驗。
總之,我們選用解熱鎮痛消炎藥必須從“為患兒服務好”的出發點,衡量藥物對患兒作用的利和弊,合理地應用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