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斯利·潘珀斯原著徐建英編譯
在中國的某些地方,當會計的必須具有非凡的創造力才行。李老頭飽經滄桑,皺紋縱橫,略顯狡詰的臉,似乎就是一本賬簿,他回憶自己是怎樣使太子坡這個村子在1994年脫貧的。如果村子里有5個人共宰了一口豬,村子里的會計就將這口豬的價值增加到每個人的收入中去,也就是一口豬變成了5口豬。牧童放一天牛的收入本來就微不足道,但統計收入時卻按相當于一頭牛的價錢計算。一戶人家出售一畝地生產出來的茶葉,會計就按一畝地的地價來計算這戶人家的收入。"這就像是當年的大躍進。"他說。
李老頭回憶起了那個年代,1958年中國領導人試圖通過"大躍進"讓中國進入共產主義的天堂。為了迎合上頭的雄才大略,各級政府就發明了在統計數字上層層加碼的辦法。結果,領導人在幻想中取得了勝利,而老百姓則餓得東歪西倒。李老頭的一些親戚也是在這個年頭餓死的。
事過36年之后,李老頭所在的那個地區下達了10倍于村子實際收入的數字指標,并要求李老頭在會計的賬目上做些手腳。在壓力之下,李老頭和其他村會計只得按指示辦理,并騙取了國務院緩解貧困的獎勵,直到中國的媒體對此游戲作了曝光為止。中美簽署世貿組織的協定,為中國邁向現代化的經濟又創造了一個條件。但世貿組織本身并沒有本事來感化類似李老頭那類唯命是從的干部。
盡管市場在改革,但過去年代里流行的那種從上至下實際上鼓勵說假話的惡習還未消除。貧窮地區報大數是為了迎合政府的施政目標或獲得津貼,而富裕地區低報數字則為了能少交稅。北京的官方報紙已經開始對吹牛皮和虛假的統計進行曝光。上個月,《人民日報》警告說,"這種現象在某些地方不但存在,并有越加惡化的趨勢。"在李老頭所在的那個地區里,記者向當地的一個官員詢問那些虛假的報表時,他憤憤不平地說:"為什么光找我們麻煩呢?現在很多地方都這么做。"
甚至國家統計局也承認,有些地方為了達到地區生產總值的指標數字,不惜夸大其辭。一份小型報紙披露,這種水分有的超過40%。這些虛假的數字影響了外國公司評估中國市場的進程。有一位風險資本家說,他經常訪問中國的鄉村,"而從不依靠中國有關投資方面的微觀經濟統計"。以巴黎為基地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說,雖然中國的國家統計并不會比歐洲某些國家的統計更差勁,但地區性的數據通常是很粗略的。"如果那些公司在某些省份設立店鋪,由地區統計出來的增長數字往往是嚇人一跳的。"
在過去的年代,虛報數字是政治上的一種需要。大躍進時期,毛澤東制定的生產指標高不可攀。工業部門為了增加鋼鐵的產量,只得把民間的鐵鍋、鐵勺和鐵釘收攏起來投入后院里的爐子里冶煉。地方的干部不敢如實報告他們無法完成農業或工業方面的指標,因而只能精心編制一些自欺欺人的數字來應付上級,例如謊報莊稼生長茂盛,以至小孩子都可以在上面隨便行走等等。農民荒廢了莊稼去冶煉那些沒有使用價值的鐵塊,致使全國有無數人死于饑餓與疾病。
40年后,北京對地方上的數字游戲進行了曝光,表示再也不能容忍這種層層欺騙的現象。1998年在湖北省的房縣,一些扶貧專家與官員們為了顯示該地區脫貧致富的成績,讓百萬只山羊出現在參觀者所經過的沿途中。后經1999年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揭露,原來這些羊都是從臨近的地區借用一天而聚集起來的,當地干部將鹽撒在路旁,那些不辨方向的畜生當然樂于在此舔食它們所需的鹽分而樂不知返了。而在吉林省的四平市,1999年10月,新上任的市長為了扶植一家卷煙廠,用扣除職工們工資的手段強行推銷香煙。江蘇某地的干部為了顯示該地經濟迅速發展、有六成的居民裝了電話這個成績,強迫農民貸款來裝電話。實際上,大多數家庭連電話的月租費也支付不起。
中央政府現在正設法尋找出不再鼓勵說謊的辦法。國家統計局局長最近警告說,弄虛作假的官員必將受到嚴厲的懲罰并可能被開除。統計局將要求地方官員在所提交的報告中力求詳細精確并可資核查,諸如用作物的收成來替代以往那種極易作假、泛泛上報的本地生產總值(GDP)。但是,如果行政體制仍然是計劃經濟的模式,官員必然還是以指標數字來論功行賞。統計主要不是用來客觀地顯示經濟的運行結果,而是只問達到目標沒有,或者用數字來證明一切運行正常。有經濟學家指出,在中央定出1998年增長8%的目標之后,不少貧困的地區就以夸大成績的方法來達到這個指標。
這些上報的數字當然經不起統計行家的推敲。國務院研究所的趙書揩(譯音)說,有些數字盡管荒唐卻難以查證,因為"當地的官員控制了資料的收集渠道"。當然,最倒霉的就是平民百姓了,他們要為當地官員的腐敗及虛報的數字而付出較高的稅款,或者為亂攤派承擔費用。"我搞不清什么是小康村的標準,"75歲的劉保蘭埋怨說,在當地干部虛報了個人收入的數字后,把她的稅款提高了一個檔次。"其實我們還難以糊口呢!"但未必有人會關心這些真相。"自從(1958年)大躍進以來,這個問題(弄虛作假)就沒有徹底根除過,"一個知識分子說,"干部不必對下面的人負責,只要能應付上面的人就可以了。
"在太子坡,李老頭說:"我將虛報的數字交給上級,他就轉手交給了他的上級。我們也知道這樣做不好,但我們又能怎樣做呢?也許有人正指望著在這些虛假的數字里創造另一個勝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