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錫玉施輝業(北京)
全球化才是老虎
全球化就是美國化嗎?
美國名記者弗里德曼在他1999年的新書《新型汽車與橄欖樹---理解全球化》中提出一個頗有見地的觀點:"全球化的臉明顯是美國人的臉。它長著米老鼠的耳朵,吃麥當勞快餐,喝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用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或蘋果公司的電腦。"但是如果因而認為全球化就是美國化,卻是一種誤解。因為"我們并不是老虎。全球化才是老虎。但是我們最會騎老虎,而且我們正在對其他所有的人說,要么騎上來,要么滾開。我們之所以最會騎老虎,是因為我們把它從虎崽子養大成老虎"。
美英兩國專家學者近幾年論述全球化的著作多如牛毛。它們的著眼點和論述方法有所不同,但是有些基本觀點卻大同小異。其中包括:
第一,經濟全球化的動力是自由市場,全球化就是自由市場經濟擴展到全世界。冷戰期間,世界經濟有共產黨模式、西方模式和第三世界模式。蘇聯解體說明共產黨模式已經破產;東南亞金融風暴又使亞洲的老虎"夾起了尾巴",說明第三世界模式也行不通。1998年10月11日,美國四大投資銀行之一美林公司在美國所有主要報紙上刊登巨幅廣告,標題是《世界今年十歲》,最關鍵的一段話是:"全球經濟誕生于1989年柏林墻倒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市場還剛得到解放,第一次受人的感情支配,而不是受國家的鐵拳控制。自由市場和民主向全球擴展正在讓越來越多的人把自己的向往變成現實。"
第二,自由市場經濟又可以分為美國、西歐和日本等三種不同模式。其中,美國模式近年來表現最為突出。即使經常挖苦美國的英國《經濟學家》雜志也承認,經過80年代以來的大規模結構改革,美國公司的效率和利潤率都有很大提高,使它們有可能增加投資,進一步擴大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優勢和提高勞動生產率,進入高增長、低通脹和低失業率的良性循環。作為對比,日本正滑向衰退,西歐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因此,美國經濟是"全世界最好的經濟",競爭力在全球領先,是發展經濟的最佳模式。
第三,全球化的基本"游戲規則"是勝者得到一切,個人之間如此,國家之間同樣如此。美國頭號籃球明星邁可·喬丹年薪超過3000萬美元,做廣告、推銷產品等收入超過4000萬美元;同隊的主力隊員技術只比他稍許差一點,年收入卻不到他的1%。這種游戲規則擴大了全球范圍和各國內部的貧富兩極分化,但是它加劇競爭,迫使人們全力以赴爭第一,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1982年美國只有13個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超級富翁,1998年增加到170個。微軟公司創辦人的財產相當于美國最窮的1.06億人財產的總和,公司總資產達到3800億美元,超過全世界所有發展中國家股票市場價值之和。美國在全球化過程中居于首位,應該也必然得到最多好處。
第四,經濟全球化是任何個人或國家都無法阻擋的必然趨勢。雖然美國從全球化得到的好處最多,但是其他國家也可以從全球化得到好處。美國需要全球化,全球化也需要美國。
強烈優越感再次抬頭
美國經濟史家科克冉認為,美國人由于創造了歷史上空前的發展速度,產生了"強烈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在部分美國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同美國打交道多的人多半會有過親身感受。
然而越南戰爭以后,美國國內多種危機并發,長期陷于滯脹。里根實行大幅度減稅和增加軍費并舉的"巫術經濟學",雖然打破了通脹率和失業率爭相上升的惡性循環,卻使財政赤字成為脫韁野馬,嚴重削弱了政府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能力。布什雖然在海灣戰爭中叱咤風云,卻無法扭轉美國在全球經濟競爭中長期相對沒落的趨勢,終于在1992年大選中敗在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克林頓手中。
連續不斷的挫折使"強烈優越感"一度為悲觀論調所取代。1992年參與爭奪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參議員聰加斯甚至聲稱,"冷戰結束,獲勝的是日本。"克林頓上臺以后,接受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和首任財政部長本特遜等人建議的"長期債券市場戰略",大力壓縮財政赤字,以推動私人資金從債券市場轉向股票市場,同時采取大力促進金融業整頓改革、增加對教育和高科技的投入、開拓國際市場等政策。
這些政策收到了明顯的效果,美國經濟開始出現強勁增長勢頭。這是克林頓雖然丑聞纏身,卻能在1996年連選連任的最重要原因。隨著經濟的持續強勁增長和美國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逐步加強,"強烈優越感"再次抬頭,出現了所謂的新經濟學派,聲稱美國已經進入新經濟時代,將會持續繁榮,無需擔心再次發生衰退。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主編、波士頓房產公司董事長祖克曼在1998年夏季《外交事務》發表的文章《第二個美國世紀》,就是新經濟學派的代表作之一。《華爾街日報》記者戴維斯和威塞爾合著的《繁榮:將要到來的20年繁榮及其對你意味著什么》、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遜的專欄文章以及其他許多著作,也提出了大同小異的觀點。祖克曼的文章聲稱,"17世紀是法國世紀,19世紀是英國世紀,20世紀是美國世紀。21世紀也將是美國世紀。"文章認為,1998年的美國同1893年的美國一樣處于大發展的前夕,不同的是1893年美國剛打開了西部廣闊無垠的市場,而1998年美國的新邊疆是全球化的世界經濟。文章強調,美國經濟擁有一系列長期起作用的"結構性優勢",其他國家都望塵莫及。文章列舉的"結構性優勢"包括:企業進行了深入的改革、改組,大力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美國勞動力市場比歐洲和日本"靈活",企業領導人的收入同公司的業績直接掛鉤,更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高等院校體系,最優秀的畢業生都把進入私人企業作為第一選擇;美國文化傳統鼓勵個人奮斗、實用主義和敢于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強調法制和合同,崇尚"不講人情的貨幣經濟";科學技術領先,每年用于電腦的投資占全球總額40%以上,按人均計算為西歐的4倍,全球的8倍。克林頓政府起先采取比較慎重的態度。1998年克林頓的《總統經濟報告》告誡說,美國經濟近年來雖然"表現極為出色",但是并沒有發生"帶根本性的結構變化",新經濟學派的估計"過于走極端,缺少根據","對于商業周期已經得到克服的論斷尤其需要懷疑態度"。但是,由于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克林頓已經改變了調子,在他2000年1月27日發表的國情咨文中宣布,"我們已經建成了新經濟。"
美國的七大優勢
新經濟學派的基本論點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們列舉的"事實"也帶有不少水分,但是并非全無根據。美國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激烈的競爭中確實擁有一系列重大優勢,其他任何國家至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還難于與之抗衡,取而代之的可能性更小。
這些優勢包括:
第一,雄厚的基礎,強大的實力。美國客觀條件得天獨厚,發展相對順利,綜合國力穩居全球首位。過去有些學者根據匯率折合計算,斷言日本人均國民收入已經超過美國。但是這種計算方法并不能真正反映兩國經濟發展的水平。即使在日本經濟泡沫膨脹的那些年中,美國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仍然超過日本。日本的經濟泡沫破裂以后,這種論調已經很少見到。還有些學者認為,歐洲聯盟各國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已經超過美國。這種說法不無根據。歐洲聯盟15國國內生產總值之和確實超過美國,它們的金融資本( 包括股票、債券和銀行資產)總額也超過了美國。
但是,歐洲聯盟是由15個主權國家組成的松散聯合體,至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還不可能在國際舞臺上成為獨立于美國的一極。近年來美國制造工業的有些部門也確實被其他國家趕上以至超過。例如,美國過去是頭號鋼鐵大國,現在卻低于中國和日本居第三位。但是孤立地用這項或那項產品的產量進行對比無助于深入了解問題。鋼鐵產量的減少固然可能反映鋼鐵業的萎縮,但是也可能是因為研制成功了質量更好的鋼材或更好的代用材料。作為一個整體來看,美國的制造工業門類齊全,自成體系,仍然居于全球首位。經過這些年的"結構性改革與調整",勞動生產率大約比其他發達國家高20%,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甚至擴大自己的陣地。
第二,金融業高度發達。包括銀行、保險和房地產業的金融業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火車頭。美國金融業發展迅速,產值已經超過制造工業總和。日本銀行一度曾經在世界最大銀行排名榜上占有多數,現在已經失去往日的輝煌。新一代的美國銀行家在積極擴大規模的同時,努力用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武裝自己,用最快的速度向客戶提供盡可能周到的服務,不僅第三世界的銀行望塵莫及,西歐和日本的銀行也相形見絀。美國花旗銀行在歐洲聯盟各成員國的分行和客戶都超過英、法、德等國的銀行。投資、股票和保險等領域在金融業獲利最為豐厚,而美國在這些領域都處于領先地位。
第三,市場體系完備,資本市場的靈活,金融工具多樣化。資本市場的擴大和靈活是新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必要條件。美國新成立的高科技公司通過資本市場籌集的資金超過西歐和日本的總和。衍生金融工具對于美國金融業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現在的衍生金融工具包括商品期貨、利息期貨、外匯期貨、購股權期貨、抵押貸款轉讓債券等上百種。例如,所有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都經營房地產抵押貸款,但是一般采取金融機構直接向客戶貸款的形式,而美國卻越來越多地采取用抵押的房地產作為擔保發行債券在資本市場出售。這樣做不僅可以減少金融機構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可以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和降低籌措資金的成本。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紛紛仿效,因此貸款證券化又被稱為"美國化"。再如面值10萬美元的美國財政部30年期債券也已進入衍生金融工具市場,一年的交易額達1億張,價值10萬億美元。
第四,政局相對穩定,法制和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中產階級的擴大和發展,是美國政局相對穩定的重要社會基礎。隨著金融業和保險制度的發展和改進,中產階級越來越多地通過各種渠道進行投資。1990年股票還只占美國家庭財富的12%,1999年已增加到將近一半,使中產階級更加密切地同現制度結合在一起。美國政治制度要求政府為經濟服務,而不是相反。美國的政治制度沒有也不可能杜絕政客為了政治目的而濫用職權。但是行政部門必須得到國會的授權才能征稅和用錢,這就使總統不能隨心所欲地利用政府財政為個人或家屬謀取利益。由于總統有否決權,國會議員用公款謀私也不能不受到一定的制約。由于聯邦儲備銀行獨立性得到法律的保障,這就使它能夠比較有效地遏制通貨膨脹。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同樣存在許多問題,但是少于多數發達國家,對于保持政局和社會穩定,也起了重要作用。
第五,教育科技領先,企業領導和人民群眾素質提高。許多美國友人,特別是教育界人士,談起美國教育現狀的時候常常搖頭嘆息。有的抱怨里根政府削減教育經費過多,各級學校捉襟見肘,主要領導人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籌錢,顧不上提高教育質量。有的抱怨學生水平太低,中學生還不會簡單的加減和拼寫,大專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水平同中國小學生差不多,美國學生在國際數學、物理等學科比賽中屢戰屢敗。還有的擔心校園風氣每況愈下,吸毒、賭博、斗毆以至兇殺屢見不鮮。這些抱怨都有事實根據,因為美國的教育制度確實存在許多問題,公立學校的教育質量近年來確實出現下降趨勢。但是總起來看,美國教育事業,特別是高等教育,無論在全球還是在發達國家中,仍然居于領先地位。美國3~34歲年齡段的人有51%
以上進入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各級院校學習或進修,20~21歲年齡段的人有43%是在校生。無論從絕對數還是從在全國人口所占比例來看,美國高等院校的在校生和畢業生都居全球首位。
從1960年以來,美國每年用于研究與開發的資金最低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最高占2.8%,高于多數其他發達國家,而只低于日本和德國,而絕對數卻比日本和德國合起來還多:1994年為1726億美元,比1960年的135億增加10多倍。從1901年至1993年全世界共有420位科學家得到諾貝爾化學、物理或醫學獎,其中美國170人,比居第二、三、四位的英國、德國和法國合在一起還多。
企業界領導人經驗豐富,素質較高,是美國資本主義長期積累起來的無形資本。由于所有權和管理權逐漸分離,完全靠血緣關系登上大公司、大銀行權力頂峰的紈绔子弟越來越少。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美國多數大公司、大銀行形成了發現和培養人才的制度。
例如,旅行者集團是美國最大的金融服務公司之一,擁有上千億美元資產。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威爾原來是低級職工,靠本領和勤奮逐步往上爬,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業績,終于由人事部門推薦給公司最高領導,列入"首席執行官候選人"名單,再經過激烈競爭和董事會的嚴格審查,才成為第一把手。最近該集團又同花旗銀行合并,組成在全球金融業首屈一指的花旗集團公司。
第六,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有較大發言權。這些組織或機構有的是在美國一手操縱下建立起來的,有些雖然是美國同其他國家合作建立的,但是美國憑借自己的強大實力地位仍然取得了超過自己應有份額的發言權以至決定權。1997年底,世界貿易組織達成對美國有利的開放金融市場協議,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美國長期阻撓我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直到最近中美才就我國參加同世貿組織達成協議,是另一個明顯的例子。
第七,以美國資本為主的跨國公司在全球跨國公司中占有明顯優勢。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量。目前全世界共有5萬多家跨國公司,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最大的300家,它們的總產值接近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3。大跨國公司一般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少由某個國家獨資經營。由于它們不惜重金雇用大批高級律師、會計師、精算師精心編制賬目,外人很難了解它們的資金來源、利潤分配等核心機密。但是據兩位多年研究這個問題的美國專家估計,最大的200家跨國公司大約有40~50%是美國資本。
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
憑借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種種優勢,美國不僅能從經濟全球化得到最大好處,而且堅持自己對決定經濟全球化的"游戲規則"應享有最大發言權。用美國領導人的話來說,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關鍵是加強美國的"領導"。
翻譯成通俗的漢語,也就是進一步加強和鞏固美國的霸主地位。早在二次世界大戰還在進行時,美國統治階級領導集團已經在為實現上述目標進行策劃和準備。戰爭結束以來的半個多世紀中,美國歷屆政府從來沒有放松過這種努力。因此,對于世界經濟全球化,美國的準備最為充分,所處地位最為有利。但是在另一方面,無論下棋、作戰或者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進行競爭,優勢都并不等于勝勢。少數大國主宰世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美國雖然力圖建立由它獨霸的單極世界,但是并不能阻止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美國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又都還存在許多弱點和隱患,限制了它在國際上的行動自由。美國的優勢離不開全球化,而全球化必然導致資金、技術、知識更廣泛、更迅速地向全球擴散,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全球經濟發展的速度。但是在另一方面,全球化對美國同樣是兩面有刃的刀子,因為它必然導致競爭的加劇,使美國面臨更劇烈、更多樣化的挑戰。美國新經濟學派斷言美國將不再有衰退只是一廂情愿的如意算盤。只要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政府和企業家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敢于和善于斗爭,就一定能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提供的機遇,維護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實現經濟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