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推拿科(213003)
關鍵詞腰椎盤突出癥間歇牽引治療手法治療我院自1996年10~2000年6月,采用全自動微電腦間歇牽引與傳統(tǒng)推拿手法相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83例,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共收治283例病人,其中男性198例,女性85例;年齡最長者為65歲;最小的為18歲;由于外傷引起的162例,慢性腰痛誘發(fā)的121例;發(fā)病時間最短的為5天,病程最長的是23年。發(fā)病部位在腰2~3椎間盤突出36例,占12.7%;腰3~4椎間盤突出54例,占19.1%;腰4~5椎間盤突出103例,占36.4%;腰5骶1椎間盤突出103例占318%。
2治療方法
2.1電腦間歇牽引我們采用日本引進的微電腦間隙牽引床牽引,牽引重量取患者體重的40%~60%,一次牽引90秒,間隙放松10秒,往返牽引,牽引時間15~20分鐘。
2.2推拿治療每次牽引完畢,平躺休息約5分鐘后,患者俯臥于推拿床,施滾法于腰骶部及患側下肢,并配合腰部被動活動,在患腰背部及下肢沿足太陽膀胱經循行施四指平推法,并按揉患大腸俞、環(huán)中,拿揉委中、承山穴,著重點按突出節(jié)段椎間隙患側旁0.5cm處,以酸脹為度;患者側臥位(施腰椎斜扳法),健側在下,患側下肢屈曲,術者立于患者腹前,一肘尖抵住髂骨后并向前推,一肘尖抵住肩關節(jié)向后推,待腰部旋轉到最大幅度時,再用力加大旋轉角度,聽到關節(jié)彈響后,患者繼續(xù)俯臥位,術者在腰部用手掌反復有節(jié)奏地施按壓法治療,最后囑患者仰臥位,作患肢屈膝屈髖動作,并按足三里、太沖等穴。每次手法治療時間約20分鐘。
上述治療,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連續(xù)2療程后休息1周,觀其變化,必要是時繼續(xù)治療。
3治療結果
3.1療效評定標準痊愈:腰部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試驗70°以上,能恢復工作;好轉:腰部疼痛減輕,腰部功能活動改善: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改善。
3.2療效分析痊愈:144例,占50.9%;有效130例,占46%;無效:9例,占3.1%。
4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對發(fā)病的致痛機理及治療方法的優(yōu)劣還存在著不少的爭議。具體治療方法有牽引、推拿、針灸、穴位封閉、椎管內給藥、髓核化學溶解療法、髓核切吸術、手術切除術等多種方法。對具體選擇某種方法治療,各家持有不同的意見。我們采用了全自動微電腦間歇性牽引、推拿手法治療輔以腰椎斜扳法,將牽引、手法及腰椎斜扳法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提高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療效。
4.1在仰臥位狀態(tài)下行全自動電腦間隙牽引,可使椎間隙增寬,減輕椎間盤的壓力與后縱韌帶緊張,有利于突出的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納或改變與受壓神經根的位置關系,再加上電腦持續(xù)牽引與間歇放松相結合,間斷的對椎間盤施加牽引力形成負壓,可起到類似吸吮作用使椎間盤回納。反復有節(jié)奏的牽拉與放松。有人認為可起到改善脊椎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病變椎間關節(jié)和周圍韌帶,肌肉及神經根炎癥的消退。
同時間歇牽引可解除肌肉痙攣,使緊張的肌肉得到舒張和放松,促使正常腰椎活動的恢復。4.2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施滾法與四指平推于腰骶部及下肢以起到加速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痙攣肌肉的缺血缺氧狀態(tài),同時排除乳酸和抗體代謝物,使肌糖原得到充分的作用,有利于消除無菌性炎癥,修復受損組織,并配合腰椎后伸被動運動以松解神經根粘連,再之腰椎斜扳法以調整椎間盤與神經根的位置關系,使神經根所處的區(qū)域容積相對增加,解除神經根的嵌壓與粘連,使局部壓迫得以緩解,疼痛減輕,并加反復有節(jié)奏的彈跳腰部按壓法可增加髓核的前后運動,松解神經根的粘連,并通過彈性回縮力的作用,使髓核復位。筆者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保守治療,應多種方法并用,而不應采用單一的方法,否則難以收到理想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