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城市太行路鄉鎮企業總公司門診部(048000)
關鍵詞腰扭傷,急性分型手法治療點按穴位
急性腰扭傷俗稱閃腰、岔氣。它是腰部肌肉、韌帶、筋膜、椎間小關節等急性損傷,多是忽 然遭受外力所致。損傷可致腰部大部分組織受到牽拉、錯位甚至撕裂等,從而導致一系列癥 狀。本病若損傷較重或治療不當,可轉為慢性疾患,故須重視。本人從1989年10月~2000年 4月間用推拿點穴手法治療此 病131例均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131例中,男97例,女34例;年齡最小26歲,最大61 歲;病程最短2小時,最長7天。其中,棘上韌帶損傷88例,小關節突關節紊亂43例。
1.2分型標準大致分兩型:①棘上韌帶損傷型,在放松位突然啟動,屈 伸位發病,有撕 布樣聲,漸漸疼痛至次日晨起最疼,不敢翻身,腰如折;體檢:壓痛在中央,患者敢伸不敢 屈,有肌痙攣;②小關節紊亂型:是在旋轉位發病,伴\"咔嗒\"聲,立即劇痛,敢屈不敢伸 ,懼震,不敢旋轉。體檢:棘突旁2cm處有壓痛,局部凸起,兩側不對稱。
2治療方法
2.1棘上韌帶損傷型
2.1.1患者取俯臥位,醫者站于左側,先用摸法,由輕到重,由遠到近至痛處。手法要輕 要柔,做到\"手摸心會\",雙向比較,然后定位。一般痛點在腰3、4、5及骶1棘間或棘突。
2.1.2以腰4、5棘間韌帶損傷為例,從胸12開始至骶椎做修復手法,主要是撥按法,即橫向邊撥邊按。
2.1.3在腰椎兩側行推法、捻法,從上至下各3次,以痛點為中心,由遠到近,手法須柔 和。
2.1.4擠按法,以痛點為中心,由雙手在腰椎兩側斜下做擠按手法。
2.1.5點穴法,重點腎俞、環跳、委中、承山各3分鐘,并以按壓法和滾法各3次結束,令 患者仰臥休息。
2.2小關節紊亂型
2.2.1體位同上,在棘突旁開2cm處,由上至下先施以滾、揉、捻法,手法要柔和。
2.2.2令一助手固定其上肢,術者緊握患者雙側踝部,行牽拉法、震動法,后行側扳法。
2.2.3然后令患者站立位,針刺患者雙手背部\"腰痛穴\",即\"永字穴\"和\"工字穴\", 斜45°進針,得氣后強刺激,后留針15分鐘,同時讓患者做扭腰、彎腰、下蹲等動作(此法 早有報道,本人多年用之甚佳)。
以上手法以急性期效果最佳。治療時間一次10~15分鐘,1日1次,一般1~3次即愈。
3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治愈:癥狀消失,功能活動恢復正常,隨訪3個月未復發 者;顯效:癥狀大部分消失,功能基本恢復正常,但隨訪半年尚留有不同程度的腰部酸困癥 狀。
3.2療效評定治愈者107例,占82%;顯效24例,占18%,總有效率100% 。
4典型病例
李某,男,45歲。1999年6月3日上午9時,由家人用擔架送至我部就診。自訴:2日下午在抬 鑄件時不慎將腰部扭傷,當時疼痛尚可忍受,今晨起疼痛難忍,咳嗽、打噴時癥狀加重。痛 苦面容,稍翻動腰部則疼痛難忍,腰4、5棘突有明顯壓痛,腰部屈位活動受限,X線檢查排 除椎間盤突出等癥。擬診為急性腰扭傷(棘上韌帶損傷型)。筆者采用上述本型相關手法為其 治療15分鐘,又令其休息4小時后,患者即可下地活動,次日上午又來治療1次,即愈。隨訪 3個月未見異常。
5體會
急性腰扭傷中醫為\"傷筋\"范疇。扭傷后肌筋攣縮,骨節移位,經絡受阻,氣血不通,運用 推拿點穴這種物理療法,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不過運用此手法需注意幾點:①在治療 時先從周圍逐漸移至痛點上,手法用力由輕而重;②彈撥時手法宜柔和深沉;③治療期間, 患者臥木板床休息,制動1~3天;④體位要取其寬松位,不強求某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