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鄭州市)航空運動學校醫務室(450041)
關鍵詞腰痛,急慢性手法治療側臥定點斜扳法
運動員因大強度,大運動量訓練及比賽引起急慢性腰痛較多,筆者1997年以來運用潘氏定點 斜扳法[1] 加電針對運動員急慢性腰痛中屬腰椎小關節紊亂范疇的患者進行針對治 療,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男運動員28例,女運動員16例;年齡最大30歲,最小16歲;病程最短半天,最長3 年。發病部位L1~26例,L2~310例,L3~418例,L4~58例,L 5~S12例,相鄰兩個椎體小關節均發病者11例。
2診斷要點
臨床表現:本組病例大多有急慢性受傷史,但也有少數患者受傷原因回憶不清。患者大多受 傷時腰痛癥狀較輕,呈進行性加重。晨起時腰痛甚,訓練活動開展后痛減,但訓練強度加大 時腰的疼痛加重,甚至部分高難技術動作難以完成,彎腰后仰皆痛。部分患者則臀部外上部 疼痛。體征:立體檢查患者腰部活動受限不明顯,但彎腰痛(++),后仰痛(++),側彎時一側 或兩側痛甚。部分患者一側或兩側骶棘肌痙攣隆起及脊柱有側彎。一側或雙側小關節處叩擊 痛(+++),個別患者有放射至腰骶部或臀部外側,俯臥檢查其棘突有偏歪,部分慢性患者有 兩個椎體棘突左右偏歪。棘突偏歪側棘突下旁開2~5cm小關節處壓痛(+++),個別患者向腰 骶部或臀部外上部放射或患側髂嵴臀上皮神經溝壓痛(++),\"4\"字試驗(-),蓋氏試驗(-) ,直腿抬高試驗(-),屈頸試驗(-),頸靜脈壓迫試驗(-)。
X線檢查:棘突偏離中線,雙側小關節不對稱,或一側模糊不清,有時可見脊柱有側彎, 余骨質未見異常。
3治療方法
3.1先用、按、彈撥等手法放松患者腰部肌肉。
3.2側臥定點斜扳法:以患者棘突向左偏歪為例。患者右側臥床上,右下肢髖膝關節伸直 ,左下肢屈髖屈膝。一助手按壓患者左下肢膝髖部以固定骨盆,醫者立于患者身后,左后拇 指按壓患者偏歪之腰椎棘突左側,右臀從患者腹前繞過手掌鉤住患者右腰際(患椎稍上方), 上臂挾住其腰腹。令患者全身放松,醫者右臂下壓使患者上身向左后旋轉,當旋轉至最大角 度時,醫者右臂猛用力,左手拇指同時向右撥動偏歪之棘突。常感覺拇指下有跳動感或棘 突有移動或有響聲,說明手法成功,如一次不成功,可重復施術,但一般以患者忍受為度。如有兩個棘突偏歪者先糾正下位腰椎小關節。
3.3再取患椎棘突下兩側旁開2~5cm壓痛點及其對側相應之處針刺、電針、連續波20分鐘 。
4療效標準與結果
4.1療效判定:痊愈為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能正常訓練和比賽,隨訪半年無復發;好轉; 癥狀減輕,但仍有遺痛,能堅持訓練與比賽,或癥狀消失后半年內有復發者;無效為癥狀體 征均無改善,嚴重影響訓練與比賽者。
4.2治療結果:44例患者中,治愈34例,占77.3%;好轉8例,占18.1%;無效2例,占3.6% ,總有效率為95.4%。
5體會
5.1腰椎定點斜扳法使患者側臥,腰椎小關節壓力為零,腰肌放松,而坐位時小關節則有 少量載荷,腰肌緊張[2],故側臥斜扳法相對于坐位旋扳法成功率高,且易于被患 者接受。定點斜扳法運用力學杠桿一個支點,支點落在患椎單側關節上,作用在患椎的力是 兩個杠桿的合力[1],故其相對于無定點斜扳法具有用力方向準確,有的放矢的優 點。
5.2棘突下緣旁開2~5cm壓痛點處為腰椎小關節處,由腰神經后支支配,屬于足太陽膀胱 經[2],針刺此處可疏通足太陽膀胱經氣,\"通則不痛\",從而緩解肌肉痙攣,消 除小關節滑膜水腫,以達治療腰痛之目的。
參考文獻
[1]潘德金,越貴斌.腰椎定點旋扳法的臨床應用觀察(附186例報告).頸腰痛雜志,1997; 18(2):93
[2]邵宣,許兢斌.實用頸腰背痛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59~71
[3]楊甲三.腧穴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83~85
[4]潘之清.實用脊柱病學.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91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