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醫(yī)學院針灸推拿系(310053)
關鍵詞強直性脊柱炎推拿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屬于“痹病”范疇,其發(fā)病原因的病理機制至今還不十分清楚,目前還沒有一種特異性治法和特效西藥能夠制止其發(fā)展。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臨床觀察,總結出一整套有效的推拿手法,并用此方法于1998年8月~2000年6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23例,通過對23例體征早、中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進行治療,取得較好療效分析后認為,手法的選擇是決定療效的關鍵。推拿對于體征早、中期患者療效較好。所有病例均來源于我院針推門診病人。
1臨床資料
本組23例,年齡28~46歲,平均年齡32歲;男21例,女2例;23例均有兩骶髂關節(jié)、腰背部痛、胸背部疼痛,頸部痛;8例出現(xiàn)急性前葡萄膜炎,3例有心臟主動脈反流,1例心律失常,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礙,3例出現(xiàn)馬尾綜合征,表現(xiàn)為感覺異常,有大小便排泄障礙、下肢或周圍疼痛、乏力等。實驗室檢查:HLA-B27陽性20例,大便培養(yǎng)有肺炎克雷伯桿菌12例,17例血沉呈輕度或中度升高,20例有輕度的貧血(Hb降低)。X線檢查:23例均有單、或雙側骶髂關節(jié)炎,呈典型的鋸齒樣改變。其中單側骶髂關節(jié)炎11例,雙側骶髂關節(jié)炎12例。按強直性脊柱炎的紐約標準:II級病變15例,III級病變8例。從陽性脊柱X線平片結果看,基本符合從胸11或胸12、腰1開始發(fā)病的普遍規(guī)律。
診斷標準參照1985年全國部分省市中西醫(yī)結合風濕病學術座談會制定的臨床篩選和分期標準。
2治療手法
2.1一般常規(guī)手法手法為一指禪推法、滾法、揉法、彈撥法、踩背法。部位為脊柱、雙側骶髂關節(jié)、膝關節(jié)。取穴在胸背部兩側膀胱經(jīng)背俞穴及骶髂關節(jié)、膝關節(jié)周圍穴位。
操作要求:患者取俯臥位,盡可能放松整個背部及雙側骶髂關節(jié)、膝關節(jié)周圍的組織。按照手法操作由面到點、由上而下、由輕到重的原則。總時間為30分鐘。
2.2推拿特效手法:手法為擦法、拿法、振法、不倒翁動作、捏脊法、側扳法。
操作要求:上述手法在一般手法完成后進行。擦法要求力透脊柱深層,以擦至全身出汗為度;拿法要求兩手同時分上下拿住一側脊柱旁的深層肌,同時用力往上提,以聽到“喀”的一聲聲響為度;振法要求兩手分置脊柱兩側,邊振邊移動,以振后患者有明顯舒適感為度;捏脊法要求每個脊柱節(jié)段都能聽到“喀”的一聲聲響為度;側扳法要求力點集中于病變節(jié)段;不倒翁動作為結束手法,患者坐床上,雙手交疊抱緊膝關節(jié),胸部向前貼緊,頭部盡量前屈,醫(yī)生一手扶住病人胸背部,另一手扶住病人膝關節(jié),兩手協(xié)同用力,使患者身體以臀部為中心進行前后滾動,反復10次,在操作過程中勿使患者身體左右搖晃,并囑患者始終抱緊膝關節(jié)。
3治療結果
治療后,顯效者,受累關節(jié)及腰背疼痛消失,關節(jié)腫疼消失,關節(jié)及脊椎活動改善或恢復正常,血沉、抗“O”、抗核抗體正常,X線復查有關部位有改善或無發(fā)展,11例,占47.8%;好轉者,受累關節(jié)及腰背疼痛基本消失,關節(jié)及脊柱活動范圍增大或恢復正常,血沉、抗“O”、抗核抗體正常,X線復查有關關節(jié)改善,12例,占52.2%。總有效率為100%。
4討論
4.1強直性脊柱發(fā)炎發(fā)展到晚期,脊柱強直或駝背畸形,X線顯示骶髂關節(jié)融合,脊椎竹節(jié)樣變。盡管此診斷容易,但治療十分困難,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要有效治療,關鍵是早診斷、早治療。推拿對于早中期患者療效滿意,可以顯著緩解臨床癥狀,可以明顯抑制,甚至逆轉、康復骶髂關節(jié)、椎小關節(jié)的病理變化、病理進程。推拿的療效主要決定于手法的選擇與運用。
2.2脊柱各椎骨之間的關節(jié)屬微動關節(jié),在正常情況下其伸度較屈曲度為小。脊柱在額狀軸上的屈伸運動是脊柱運動中最靈活的;在矢狀軸上可作側屈運動;沿縱軸所做的是旋轉運動。推拿手法中不倒翁動作與側扳法的配合就是被動運動脊柱各椎骨之間的關節(jié),防止脊柱兩側韌帶的骨化或脊柱間的增生搭橋而導致嚴重畸形、駝背而致殘。側扳法還可以改變脊柱椎體間的受力點,使力點發(fā)生轉移,據(jù)最新理論,骨質增生容易發(fā)生在受力薄弱部位,增生程度與關節(jié)間受力大小成正比,通過側扳法可以使骨質增生點發(fā)生改變,可促使其自然吸收。
4.3在進行特效手法操作之前,先進行一般手法操作,可使病變周圍組織得到松弛,明顯現(xiàn)改善晨僵癥狀,擦法主要通過熱效應,透入深部組織,可明顯改善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增強該組織的代謝活動,促進炎癥因子的吸收,從而阻斷或抑制強直性脊柱炎的發(fā)展。捏脊法作用于整個脊柱,通過從下到上的連續(xù)不斷的刺激,一方面可以改善因強直性脊柱炎骨質增生壓迫周圍運動神經(jīng)及交感、副交感神經(jīng)而引起的全身癥狀;另一方面,也可以被動運動各脊柱間的小關節(jié),防止骨橋的形成。
4.4強直性脊柱炎其中醫(yī)病因病機可歸結為腎虛督滯、腰部外傷、外感六淫。推拿手法對強直性脊柱炎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推拿作用于背部督脈,如擦督脈膀胱可振奮陽氣,補益腎陽;擦膀胱經(jīng)、捏脊等不但可以調整五腑六腑的功能,而且還可以祛除外感之六淫。推拿可使筋節(jié)舒暢,血脈流通,使其郁閉之氣通暢,摩其壅聚,可散瘀結之腫。
參考文獻
[1] 曾慶馀,陳肅標,等.汕頭地區(qū)15年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分析.中華內科雜志,1999;07.20;38(7):444~447
[2] 陳娟.強直性脊柱炎18例臨床分析.山西臨床醫(yī)藥,1999.06.20;8(3):181~183
[3] 吳彩玲.少兒強直性脊柱炎臨床診斷分析.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1999.05.30;9(5):39
[4] 黃烽,等.HLA-B27分子與分子伴侶的相關性研究.中華風濕病學雜志,1999.03.30;3(1):11~13
[5]魏玉臻,等.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護理.齊魯護理雜志,1999.03.25;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