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榮成市中醫院(264300)
關鍵詞頸、胸椎小關節紊亂手法治療旋轉按壓復位法
頸胸椎小關節紊亂是推拿門診的常見病,但眾多的治療手法對C6~7及T1~3椎小關節紊亂療效欠佳,筆者運用師傳之俯臥位旋轉按壓復位法治療了此類病人85例,療效進行滿意,現報道于下,供同道參考指正。
1臨床資料
本組共85例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齡最大者71歲,最小者12歲;病程在1周以內為急性期,69例,病程在1周以上者為慢性期,16例;頸胸椎正側位X片均無明顯陽性改變。
2治療手法
2.1放松手法:患者俯臥于床,兩臂置于身體兩側,全身放松,術者以拇指或大魚際在病變之頸、胸椎兩側自上而下做點、按、揉放松手法;局部有條索狀結節的,用雙手拇指作垂直方向彈撥,整個放松過程施術10~15分鐘。
2.2旋轉按壓復位法:以棘突向左偏移為例。患者俯臥于床,下頜部著床,作為支點。術者立于床頭,左手按于患者右側頭部,向左下方斜用力;右手掌根按壓在左側偏歪的棘突,向右下方斜用力,兩手同時反向用力,使頭頸部產生旋轉,當脊柱旋轉力傳至右掌根部時,雙手同時施以寸勁,右手掌根可感到偏歪的椎體輕微錯動,且常伴有“喀”的一聲,復位即告成功,但不必強求聞聲,然后從上向下分理脊柱兩側肌肉,結束治療。
3治療結果
本組85例患者全部痊愈。其中急性期69例,52例經1次手法治療后癥狀消失;17例經2次手法治療后癥狀消失。慢性患者16例,經3~7次手法治療后,癥狀亦均消失。
4體會
頸胸椎小關節紊亂乃因隱性或顯性損傷及韌帶等軟組織損傷和長期姿勢不良等原因,破壞了脊柱的內外平衡,導致小關節輕微錯位,壓迫刺激相應節段的脊髓神經根、血管,而出現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復位后糾正了患椎的失衡、錯位,解除了對神經、血管的壓迫刺激,從而癥狀消失。
此法與馮天有教授的定點旋轉復位法治療頸、胸椎小關節紊亂的治療機理相似,但效果更理想,操作更簡便,且不需助手,故更宜于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