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大學醫學院正骨研究所(443003)
關鍵詞內科疾病手法治療脊柱平衡
內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過去往往重視相關內臟病變自身,而相對忽略脊柱病變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因此治療重點是藥物或手術治療為主,但治療結果并非總隨人愿。有學者認為很多內臟疾病的產生其實與脊柱受損有關,而通過對脊柱的治療,這些病證常常能獲得治愈或好轉[1、2]。1997年以來,我們通過整脊手法配合藥物電火花療法治療51例因脊柱病變伴發內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臟器功能障礙者,取得了較好療效,從而也證明了上述論點。現將有關資料總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51例患者中,男32例,女19例;年齡最大者66歲,最小者21歲,平均年齡41、3歲;病程3~6個月者2例,7~12個月者5例,13~24個月者15例,24個月以上者29例。病證涉及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經等系統病變,其中支氣管哮喘1例,心率失常4例,高血壓癥4例,頑固性失眠7例,慢性胃炎16例,胃、十二指直腸潰瘍10例,頭痛癥9例;有外傷史者31例,外傷史不詳者18例。發病部位主要在下段頸椎及上、中段胸椎,單處椎體發病32例,多處椎體發病19例。
1.2臨床表現
1.2.1內臟病變的癥狀和體征:原有單一或多臟器病變癥狀和體征以及內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表現,如頭暈、頭痛、失眠、健忘、耳鳴、煩躁不安、心慌、氣短、氣急、上腹疼痛、惡心嘔吐、腹泄、便秘等。
1.2.2脊椎小關節錯位的癥狀和體征:51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局限性頸、胸、背疼痛及沉重不適感,脊椎病損處一側或二側明顯壓痛,病損錐體相鄰二個棘突左、右偏移,棘突間隙增寬,部分病例在脊柱兩側病損段可摸到條索狀肌束,X線或CT檢查:除少數病例可見小關節骨質增生、兩側小關節突不對稱等改變外,多數病例無陽性體征。
2治療方法
2.1整脊手法糾正和治療小關節錯位,方法如下:先以掌揉法或拇指揉法在病損脊椎痛點處行自上而下輕松柔和按摩數遍,以使棘突、橫突處附著的肌肉韌帶松弛。而后根據病損脊椎的位置分別采用不同的整脊手法。頸椎小關節錯位者,囑患者端坐,頸部自然放松。醫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頜,使病人頭部上仰并側轉,先緩慢側轉移動2~3下,放松頸肌,再等頸部及頭部轉到最大角度時,定點拇指瞬間稍加有限度的“閃動力”,此時可聽到關節復位的彈響“咯嗒”聲;胸椎小關節錯位者,囑者者端坐,雙手自然下垂。醫者兩手自患者雙肩外側環抱患者上胸,雙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上端,手指交叉相握,患者略向后仰,背靠醫者右膝,頭置于醫者右肩,醫者上身略向前傾,右膝頂住患者背部的患椎脊突,在患者呼吸未了時,醫者雙手用力往后下方擠壓,右膝同時往前上方頂推,此時可聞及關節復位“咔嗒”聲。
2.2藥物電火花療法采用深圳通寶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HZY—Ⅱ型多功能電火花治療儀,藥物以維生素B族類注射液或中藥當歸注射液為主。在整脊手法結束后于脊椎兩側痛點處分別注射有上述藥液等組成的混合液1~2ml,同時在針柄處施加高頻電火花1~2分鐘。注意注射時針尖快速通過皮下,逐層進針,回抽無血時方可注藥。
3治療結果
3.1診斷標準診斷標準要求既符合內科各91《按摩與導引》2001年6月第17卷第3期(總99期)ChineseManipulationQiGongtherapy.June2001,Vol.17,No.3
單科疾病診斷要求,同時又有脊椎小關節錯位表現。51例患者均符合上述要求。
3.2治療標準療效標準主要從內科病癥消除情況和脊椎小關節錯位位置恢復情況等為主要參考因素。分為痊愈:內科疾病癥狀消失,脊椎小關節錯位位置恢復正常;顯效:內科疾病癥狀減輕,脊椎小關節錯位位置恢復較穩定;好轉:內科疾病癥狀減輕,脊椎小關節錯位位置恢復不穩定;無效:內科疾病癥狀無改善,脊椎小關節錯位位置無改變。
3.3治療結果上述治療方法一般每周1~2次,10次為1個療程。本組患者中,痊愈18例,占3529%;顯效24例,占4706%;好轉7例,占1373%;無效2例,占392%;總有效率達9608%。
4典型病例
文某某,男,48歲,干部,1999年4月2日診。間斷失眠、多夢2年,復發加重3個月。2年前因車禍致間斷失眠、多夢,難以入睡,入睡后多夢不斷,醒后難以入睡,曾經間斷性中西醫治療,效果不顯。近3個月來,上癥加重,伴頭痛,頭暈,健忘,煩躁不安,神志恍惚,納差神疲。內科診為失眠癥,口服中西藥未見成效。檢查見:顱腦CT(-),EKG(-),頸椎CT示“C5~6骨質增生”,胸椎CT示T2壓縮性骨折”,體檢觸診見C5~6壓痛(+),C6棘突向右偏歪。經用上法治療1次,當晚睡眠即有明顯改善。共用上法治療4次,睡眠即告正常,半年后隨訪至今,未訴睡眠困難。
5討論
內科疾病產生的原因有多種多樣,脊椎損傷可能是其中之一[3、4]。美國人貝爾墨認為,脊椎是人體的控制器,一旦大腦和軀干之間“精神沖動”的正常傳導出現障礙,則可能導致多種疾病。脊椎是人體的支柱,有保護內臟神經等的作用。由于脊椎損傷、勞損、蛻變或長期處于某種不良體位等因素,造成頸、胸脊椎失穩,引起頸、胸脊椎小關節錯位,進而產生無菌性炎癥,容易導致神經、血管等軟組織功能受到損害,甚至累及相應脊神經根,壓迫或損害交感神經節前纖維,從而出現內臟諸多相應疾病癥狀。
中醫學認為,行經脊椎部位的督脈,督率周身陽氣,為人體健康之本。脊椎的任何損傷病變都會導致督脈正氣不足,經絡不通,氣血不暢,陽氣減弱,進而陰陽失調,引發各種病癥產生。
整脊手法針對脊椎小關節錯位引起骨錯筋挪,出現的筋肉損傷和各種內科相關病癥。以手法復位為主導,局部按摩為輔助,糾正脊椎小關節錯位,并使之恢復到正常的解剖位置。整脊手法治骨治筋,能緩解痙攣,松解粘連,調節陰陽氣血,改善血液循環;藥物電火花療法在治療頸、肩、腰、腿疼痛上療效顯著[5、6]。其用于脊椎小關節錯位,主要作用在于高頻電火花治療儀通過高頻放電形成的高電壓、低電流,在病灶周圍形成一個高頻電場,使肌體病灶范圍內帶電顆粒產生帶有良性擴散的均衡震動,改善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提高受壓組織代償和抗病能力,促進無菌性炎癥的吸收和消散。整脊手法和藥物電火花療法二者協同作用,通郁閉之氣,消雍聚之邪,散瘀結之腫,進一步提高治療疾病的效果。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脊椎小關節錯位引起的內科疾病,其錯位體征極其細微,有時常規X線檢查并無特殊改變,故臨床上一些內科疾病經長期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應考慮本病存在可能。在具體治療上,治療手法宜“輕、巧、和、緩”,用力要“穩、準、狠”。
參考文獻1.張長江.脊柱相關疾病.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
2.余宗南.胸椎小關節整復法在內科病中的應用.中國骨傷,1999;12(1):59
3.王啟承.淺談手法推拿在治療內臟疾病中的應用.甘肅中醫,1999;12(5):46
4.劉廣慶.推拿調理脊椎治療內臟疾病.按摩與導引,1999;15(6):46
5.蔡三金,程傳國,焦新生.藥物電針刀療法治療肱骨外上髁炎213例臨床觀察.國際華人醫學雜志,2000;(8):49
6.程傳國,蔡三金,焦新生.藥物電火花療法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69例臨床觀察.吉林:吉林科技出版社,199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