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石
一天,我到一位老朋友家做客,正巧他兒媳半個多月前生了個胖小子,全家人十分高興,我也為他們祝賀。老朋友說我今天來得好,他正要為小孫子喂養的事向我咨詢呢。
原來,老朋友家對小孩子實行的是“母乳喂養”,每次孫子吃完奶,奶奶都要給孫子再加喂一次水,媳婦認為老婆婆做得不對,說出院時為此問題曾問過醫生,醫生說兩次喂奶之間不需要加喂水。到底什么原因,她也說不清楚。婆婆于是對媳婦說:“你是初為人母,我已養育了三個兒女,難道還不及你有經驗?”婆媳之間為此事常常爭執不休,公公和兒子也不知究竟誰對誰錯。
那么,吃母乳的嬰兒在兩次喂奶之間,究竟是否需要加喂一次水呢?
的確,在以往,許多產婦在給寶寶喂奶的時候,在兩次喂奶之間還得加喂一次溫開水。她們認為,在兩次喂奶之間加喂一次水,能防止孩子脫水。尤其是人工喂養的嬰兒,產婦更怕孩子吃了牛奶之后會“上火”,于是往往給其加喂一次水。
其實,這種看法是有悖于當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出的“母乳喂養新觀點”的。新觀點認為,在通常的情況下,母乳喂養的嬰兒,在4個月內不必增加任何食物和飲料,包括水。人類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素有六大類,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前三種營養素能產生熱量,稱為產能營養素;后三種不能產生熱量,叫做非產能營養素。母乳內含有4~6個月內嬰兒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它不但含有嬰兒所需的蛋白質、脂肪和乳糖,而且還有足量的維生素、水分和鐵、鈣、磷、微量元素等物質,而且,母乳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0%~95%),這些水分對嬰兒來講已經足夠了,再說,6個月內的嬰兒,在母乳量足夠的情況下,熱量和水分已能充分滿足嬰兒新陳代謝的需要,所以,母乳喂養的嬰兒不需要在兩次喂哺之間加喂溫開水或其他飲料。奶水既已滿足孩子需要,再另外喂水,會增加嬰兒心臟與消化道的負擔,影響嬰兒食欲與消化功能,反而不利于嬰兒的生長發育。
當然,在病理情況下的嬰兒,如高燒、腹瀉發生脫水情況時,或服用了磺胺藥物、或盛夏嬰兒出汗多時,必須另喂些溫開水以補充體內水分的丟失。
聽了我的一番解釋后,婆婆不好意思笑了,說媳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還是老朋友的一席話讓她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