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俊
藿香正氣丸(含藥汁丸、蜜汁丸、水酊、散劑及軟膠囊丸)為國家公布的首批非處方中成藥。自宋代問世以來,已流傳沿用千年之久,在21世紀的今天仍被列入國家基本藥物,實為世人矚目。
藿香正氣丸的處方最早刊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其劑型有藥汁丸(水丸)、蜜丸、散劑、水酊劑,現今又有了用現代化提取工藝加工生產的軟膠囊丸。藿香正氣丸是由解表化濕健胃的藿香、下氣寬中行水的大腹皮、利水滲濕健脾的茯苓、祛風濕的白芷、解表散寒理氣的紫蘇葉、行氣健胃祛痰化濕的陳皮、宣肺祛痍排膿的桔梗、健脾化濕利尿的白術、燥濕祛痰降逆止嘔的法半夏、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甘草等10味中藥配伍組成。該藥解表和中,主治由外感風寒、內傷飲食而引起的發熱怕冷、頭痛嘔逆、胸膈滿悶等癥。藥汁丸一般每服6~9克,每日2~3次,用溫開水送服。
藿香正氣丸常用于治療梅雨季節及暑濕季節的外感風寒,近年來通過臨床實踐又發現了許多新用途。如用于治療胃腸型感冒、急性胃腸炎、慢性結腸炎、妊娠惡阻、手足癬、濕疹、婦女帶下、水土不服等癥,均有較好療效。此外,尚可預防暈車、暈船、暈飛機。今介紹如下,以饗讀者諸君。
妊娠惡阻妊娠惡阻又名妊娠劇吐,常發生在妊娠6周左右,出現惡心、嘔吐、頭暈、體倦。甚則頻繁嘔吐,不能進食進水。中醫認為多與脾胃虛弱、肝胃不和、痰滯等有關。藿香正氣丸具有健胃、降逆、止嘔、補脾、益氣、祛痰等功效。用法:藿香正氣丸(藥汁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適量送服。服前先在舌上滴3~5滴鮮生姜汁。宜飯前半小時服。但不可用水酊劑,因其含有乙醇成分。連服2—3周可見效。
手足癬手足癬為常見多發性皮膚病。治癬藥物頗多,且多價格不菲,但根治十分困難。手足癬可分為角化型、水皰型、丘疹鮮屑型、間擦型和體癬型等,嚴重的可并發細菌感染,繼發淋巴管炎、淋巴腺炎等。中醫認為手足癬的反復發生多與濕熱和風濕相關。藿香正氣丸有祛風濕、化濕、燥濕之功效,用治手足癬有一定療效,且價格低廉又無副作用。藿香正氣水(水酊劑)適用于水皰型和體癬型手足癬。方法:用紗布蘸后涂擦患部(用力擦至皮膚發紅),每日5~6次。
慢性結腸炎可概括于中醫“泄瀉”一證之中,多與飲食不節、情志失調、起居不慎、脾胃虛弱、運化失司、命門火衰等有關。抗生素治療多無效。藿香正氣丸治療慢性結腸炎療效頗佳,是因其有調脾胃、散寒化濕、理氣、解毒之功。用法:藿香正氣丸(藥汁丸)每次6~9克,每日3次,飯前30~45分鐘用溫開水送服,1~3個月為一療程。
夏季急性濕疹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皮膚炎癥。中醫認為是飲食不節、情志所傷和外邪浸淫所致。藿香正氣丸可調節脾胃(胃腸功能),祛風濕、水濕之邪。治療夏季急性濕疹,須內服外用并舉。藿香正氣丸(或軟膠丸)6~9克,每日兩次溫開水送服;藿香正氣水,用棉簽蘸后涂搽患處,每日5~6次。用藥療程5~7天。
暈車癥是旅行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病癥之一,給人們旅途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藿香正氣水預防暈車癥效果良好。方法:于乘車船前15分鐘取藿香正氣水1支(10毫升),倒于紗布(4~5層厚)浸透,立即敷于臍中,上覆蓋傷濕止痛膏。一般可維持療效4~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