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坤
某醫院急診室里,躺著一位年輕的姑娘。她體型消瘦,面色蒼白,呼吸困難,表情十分痛苦。鮮紅的血液正從輸液瓶中緩慢地滴入病人的血管。病人的母親坐在床邊,心情沉重地低著頭,在暗暗流淚……
姑娘23歲,來自農村。十七八歲時,她開始鬧胃病,時好時壞。每逢發作時,鄉鎮醫院的醫生便開些止痛的藥。吃了后胃痛停止,就照常工作。天長日久后,她本人和家長都習以為常,沒太在意。可是,近半年來上腹痛發作頻繁,服藥后效果不好,飲食也漸漸減少,身體明顯消瘦。最近大便呈黑色,有時像柏油,甚至臥床難起。家長這才意識到病情嚴重,便送她進城看病。
醫生給她做了胃鏡、B型超聲波檢查后,確診為胃癌,并已有廣泛轉移。醫生們以婉惜的眼神看著她,咽下了一句難以啟齒的話語:“姑娘,你來得太晚了!”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腫瘤。過去大多認為該病多見于中老年人,并曾以“40歲以上”為本病診斷的參考條件。但近年來國內外的統計資料表明,30歲以下的青年人患胃癌的并非罕見,且常被誤診為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痙攣等等。至確診時,常已向一個或多個鄰近臟器轉移,失去早期診斷及根治的機會。國內有學者統計了50例30歲以下的胃癌患者,發現90%的人就診時已有肝臟、胰腺、大網膜、橫結腸、腹膜、卵巢等多處轉移,給根治手術帶來很大的困難。
青年人患胃癌為什么常被誤診呢?除了受傳統觀念的束縛(認為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外,主要原因是中老年人患胃癌后,由于胃酸減少及胃蠕動減慢,一般較早出現的都是厭食、腹脹、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癥狀。而青年人得了胃癌,胃酸分泌可以正常,胃蠕動功能受影響不大,消化道癥狀出現較晚。這極容易造成假象,從而導致誤診、漏診。
這位姑娘的慘痛教訓告誡人們,青年人也應對胃癌保持警惕。根據臨床經驗,如果有下面一些情況,就要想到胃癌的可能:上腹部飽脹、隱痛,一般治療效果不佳;原有潰瘍病的癥狀加重(據統計,患胃癌的青年人中約有1/3系原潰瘍病惡變),腹痛失去原來的規律,發作頻繁,程度加重,服解痙制酸藥物后效果不如以前好;不明原因的貧血;頭昏、心慌、面色蒼白或常解黑大便。當青年人出現這些情況時,要盡早去醫院進行x線鋇餐檢查,或做纖維胃鏡檢查,以爭取早期確診、早期根治。
當然,除了在發現有關癥狀時及時就診外,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預防胃癌的發生。①注意飲食衛生。近年來研究發現,幽門彎曲菌與胃癌有較明顯的關系。因此,在飲食上應注意食品新鮮、衛生;進食時注意細嚼慢咽,避免暴飲暴食;盡量不飲酒,尤其是烈性酒,更不可喝醉,因酒精對胃粘膜是一種不良刺激;避免高鹽飲食,不吃熏烤的魚肉。②患了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疾病要及早治療,并密切注意病情變化,防止惡化。③家族中有胃癌病人的人,更應注意預防胃癌。④注意精神衛生,保持樂觀的情緒,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也是預防胃癌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