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醫療保險的共付比例?
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參保人的醫療費用在起付線以上、封頂線以下部分,主要由統籌基金支付,但個人仍需負擔一定比例,即個人與社會醫療保險機構共同負擔一定比例的醫療費用,這就是所謂的醫療保險共付比例。具體的共付比例因在不同等級醫院就診或參保人的年齡不同而有所不同。
參加醫療保險后個人的負擔會加重嗎?
某事業單位的職工老張,過去一直享受公費醫療。到醫院看病,除了掛號費,個人基本不付任何醫藥費。他擔心參加醫療保險后會因支付部分醫藥費而增加個人的經濟負擔。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與過去的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制度相比,醫療保險制度將涉及到參保職工個人利益的調整。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我國將實行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相結合的醫療保險模式,個人賬戶將用于門診醫療費用的支付,社會統籌基金將用于住院和治療慢性病的費用的支付。個人賬戶上的資金用完之后,將由自己負擔門診費用。即使使用統籌基金,個人也要負擔一定的比例。這看上去是增加了個人的經濟負擔,其實不然。理由如下:①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個人收入的增加,每個職工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經濟承受能力。②絕大多數職工身體處于健康狀態,個人賬戶一般都有所節余。即使少數職工患了慢性病,個人賬戶用完之后還可以從統籌基金中報銷一定的比例,個人負擔不會太重。③個別低收入的職工患了大病,個人醫療費用開支較大,導致家庭生活困難,可從所在單位的福利費中得到一定的補償。④從醫療保險試點城市幾年來的運行情況看,職工的基本醫療確實得到了保障,因病致貧的現象并不多見。由此可見,參加醫療保險后并不會加重個人的經濟負擔。
實行醫療保險制度后保障水平會下降嗎?
小李在一家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工作,過去參加勞保醫療時看病都是實報實銷。他擔心實行基本醫療保險后醫療保障達不到現有水平。實行醫療保險制度后,職工的醫療保障水乎是不會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在醫療保險制度出臺之前,有關專家已經進行了反復的調研、測算和論證,故新的醫療保險制度不會引起醫療保障水平的下降。②醫改之前,醫療服務市場操作不夠規范,有誘導醫療需求的傾向。加上職工的醫療費用意識淡薄,浪費現象十分嚴重。據估計,醫療總費用中的20%~30%是被浪費掉的。在新的醫療保險制度中,個人交納工資總額的2%,單位交納6%,共計8%的籌資水平能夠滿足職工的基本醫療需求,不會導致保障水平的降低。③醫療保險具有社會共濟的功能,每個職工的疾病風險將由全體參保人員分擔。尤其是困難企業的職工,參加醫療保險后保障水平非但不會降低,反而會有所提高。
什么是基本醫療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
基本醫療保險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根據生產力發展的水平、衛生資源的狀況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在國家或地區的基本保障范圍內,為全體參保人員提供的基礎性的、必不可少的醫療服務。其中所說的基本醫療,主要包括基本用藥、基本診療、基本設施和基本服務等。
補充醫療保險是相對于基本醫療保險而言的一個概念。基本醫療保險只能滿足參保人的基本醫療需求。超過基本醫療保險之外的醫療需要,可以通過其他形式的醫療保障加以補充。顯然,補充醫療保險是基本醫療保險的一種補充形式,也是多層次醫療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補充醫療保險不是通過國家立法強制實施的,而是由用人單位和個人自愿參加的。補充醫療保險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保形式,即由某一行業組織按照保險的原則籌集補充醫療保險基金,并且自行管理。另一種是商保形式,即由商業保險公司來操作管理。我國目前建立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只能滿足較低水平的基本醫療鏟需求,且覆蓋面窄,全部農村人口尚在覆蓋范圍之外。因此,在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同時,同步發展補充醫療保險,有利于基本醫療保險的順利實施,有利于提高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障水平,有利于滿足全體國民的醫療保障需求,從而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東南大學醫療保險系)
(編輯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