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民勝
我是一口氣讀完《哈利·波特》的,現在盼的是用什么辦法盡快弄到第四部,以先睹為快。
JK·羅琳的確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創作天才,她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哈利·波特這個童話形象:他生活的魔法學校,跟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普通學校沒有兩樣,哈利·波特同樣有大堆的功課和考試,同樣要為完成不了作業發愁和考試不及格擔心,有時還要犯點小錯誤、搞點惡作劇……但是,他聰敏、勇敢、善良、富有同情心。其實,成功地塑造一個人物形象這一點沒有什么特別,一般作家基本都能作得到。
《哈利·波特》真正最特別、最成功的地方,我認為是作者非常巧妙地把大量世界兒童文學名著中所具有的美學品格集中于《哈利·波特》一身,達到幻想離奇、幽默風趣、推理嚴密、驚險刺激的效果,并讓其光芒四射,深深地吸引住世界上那么多的孩子,這是很少見的。這種效果正是孩子們所需要的,非常符合他們的心理,也恰恰是家長們對文學作品所關注的,非常難得,非常可貴。
我們有一個習慣,在閱讀一部兒童文學作品時,總希望作品能給孩子點有用的東西;在創作時,總希望達到什么效果。什么是真正有用的東西?什么是應該達到的效果?我想《哈利·波特》已經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幻想離奇。幻想能夠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哈利·波特》的幻想不僅豐富,而且離奇,比如伏地魔的一絲陰魂隱藏在日記本里、鬼魂們要召開鬼日會、騎著飛天掃帚在空中打球等,常常把讀者帶入到一個個意想不到的情景之中,讓讀者的好奇心得到滿足,想象力得以發揮。
——幽默風趣。這是歐美文學的普遍特點,主要體現在作品的語言上。羅琳充分吸收了其中的養分,把它很好地發揮了出來,使其在《哈利·波特》中隨處可見,常常令人捧腹大笑。生活需要輕松,需要快樂,孩子更是如此。幽默可以培養孩子的品性和處世態度,使孩子變得大度、寬容、快樂。
——推理嚴密。嚴謹的推理常常能夠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比如當哈利為替父母報仇,舍命與苦苦追尋他的布萊克相拼時,出人意料的是布萊克追尋哈利是為了追殺斑斑(哈利好友羅恩的小寵物,一個借助魔法變成動物的人)。哈利父母是被斑斑當年出賣讓伏地魔殺死的。當斑斑被迫恢復原形,準備押回魔法學校時,又發生了意外的變故,斑斑又得以逃掉。整個作品都是在嚴密的推理中巧設懸念,來推進故事情節的。
——驚險刺激。驚險往往表現在情節、場面方面,比如哈利不顧自己年小力弱,跟布萊克舍命相搏、跟魔法無邊的伏地魔生死決戰等,這些驚險的情節和場面是在一步步推理中展現的,人物的勇敢、聰敏,也在這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所以,這也是《哈利·波特》最吸引人的地方。
在這里,如果把幻想比作翅膀,把幽默比作翅膀上的羽毛,把推理比作腿,把驚險比作腿上的肌肉,那么,幽默的羽毛會使幻想的翅膀更加豐滿,驚險的肌肉會使推理的腿更加健壯。《哈利·波特》正因為有了健壯的腿、豐滿的翅膀,才這樣閃電般向著全世界孩子奔跑、飛翔,投進了孩子們的懷抱,被他們用驚喜、快樂的目光久久地撫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