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我國吸收外商投資的基本情況
1.今年以來,我國吸收外商投資呈現了良好的增長勢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是我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組成部分,20多年來,外商在我國的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水平逐步提高。2001年以來,面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市場需求不旺,國際競爭不斷加劇的形勢,在實現去年全面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上,又呈現了良好的增長勢頭,今年1-9月份,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8585家,合同外資金額493.47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321.96億美元,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外商投資鐵路貨物運輸業審批與管理暫行辦法》、《外商投資電影院暫行規定》、《外商投資租賃企業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外商獨資船務公司審批管理暫行辦法》等。通過公布這些規定,允許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建設、改造電影院,并從事電影放映業務;允許外國投資者以合營方式從事鐵路貨物運輸;擴大了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投資從事醫療機構、租賃、船務公司等行業可以擁有的股權和管理經營權。
3.引進外商投資新方式,拓展外商投資企業的服務功能。為了鼓勵外商來華投資于高新技術產業,建立和完善我國的創業投資機制,我們出臺了《關于設立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的暫行規定》,允許外國投資者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或不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企業向未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并為之提供創業管理服務。
為了配合國民經濟的戰略性調整,盤活不良資產,引進先進管理經驗、資金和技術,對國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現代化企業制度的建立,我國即將出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吸收外資參與資產重組與處置的暫行規定》,允許外資參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重組和處置。
為了促進跨國公司來華投資,完善外商投資性公司的功能,對1995年4月我國頒布的《關于外商投資舉辦投資性公司的暫行規定》進行了補充,允許投資性公司為國內企業提供相關技術培訓,允許投資性公司作為外商投資股份公司的發起人或持有外商投資股份公司未上市流通的法人股,允許投資性公司購買所投資企業生產的產品進行系統集成后在國內外銷售。
4.擴大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完善加工貿易銀行保證金臺帳制度。允許大型外商投資生產型企業(年出口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收購非配額許可證、非專營商品出口;允許外商投資性公司進口系統集成配套產品或進口試銷產品;允許外商投資研發中心為進行其研發的市場測試進口部分高新技術產品。
四、新形勢下吸收外商投資政策的調整
為了適應加入WTO后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來華投資,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將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1.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領域的對外開放。在商業、外貿、運輸、醫療、教育、金融、保險、電信及各類中介機構等服務貿易領域進一步放寬對外商投資的限制,使外商投資在更廣闊的層面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發揮作用。目前外經貿部和國家有關部委正在制定或修改《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中外合營旅行社試點辦法》、《中外合資對外貿易公司試點暫行辦法》、《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試點辦法》、《外商投資工程設計機構及中外合作項目工程設計管理規定》、《外商投資設立道路運輸企業的有關規定》等。
2.按照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和WTO的規則,繼續對現有的外商投資法規與部門規章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修訂、增補和廢止,努力完善符合國際慣例的外商投資法律體系。
3.抓住國際兼并浪潮及由此引發的發達國家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時機,拓展新的投資方式,推動國有企業與跨國公司的合作,促進外資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實現共同發展。我們將制定外商收購、兼并國有企業,進行資產重組的可操作性政策規定及扶持措施,推動BOT、特許權轉讓投資方式、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發行股票等各項規定的制定與完善。
4.積極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外資投向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礦產資源、旅游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農牧業產品加工、現有生產能力的改造、新型電子原器件開發制造等科技項目,有效發揮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和經濟優勢,突出發展特色經濟。完善《外商投資企業境內投資的暫行規定》,創造條件,促進沿海的外商投資企業到西部地區再投資,實現產業的梯度轉移。
5.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引進、開發先進技術,進行技術創新,積極引導外商特別是跨國公司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和建立研究開發機構,促進外商投資興辦資金技術密集型項目和設立更多的先進技術型項目。
6.加強中外中小企業投資合作,發展出口創匯型項目,促進外商投資于機電產品、零部件產業等配套協作和出口創匯項目。
7.維護和完善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結合當前我國政府正在開展的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堅決制止對外商投資企業的亂收費、亂檢查、亂攤派和亂罰款等,打破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加大保護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堅決打擊侵權盜版行為,切實保護知識產權,維護投資各方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為外商投資企業創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