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現代生活已進入摩洛哥城市,家家戶戶都有洗澡等衛生設施,盡管桑拿浴已 遍布大街小巷,泛濫成災,然而大眾女浴室卻巍然不動,在摩洛哥婦女傳統社會生活中依然占有重要位置。婦女們光顧的浴室統稱“本地浴室”,即傳統的阿拉伯浴室。浴室設計裝潢雖然不盡相同,但其基本布局大致相仿,通常由3個廳組成,燈光強弱根據溫度的高低確定。第一廳為女客更衣休息廳,溫度較低,燈光灰暗,意在掩飾婦女脫衣時的羞怯;第二廳供擦背按摩之用,溫度升高,燈光也增亮,天花板上還有一些透蒸氣的小孔;第三廳溫度高,燈光亮,里面有兩個大水池,一個盛熱水,一個盛冷水。客人在這里從容不迫地沐浴,盡情地舒展放松筋骨后,去第二廳擦背按摩,除去身上污垢,然后再回到第三廳沖洗。
家庭婦女每周都要抽空去浴室放松放松,擯棄家務事的是非,與街坊鄰里相聚;工作婦女去浴室,拂去一天中勞累的塵土,遠離城市的喧囂,暫且忘卻自我和煩惱。浴室又是朋友間閑談家常里短的最理想場所。她們聊家庭生活狀況,聊遇到的物質和感情問題,聊居家開支方式,聊購物心得,甚至毫不隱諱地提起夫妻生活中最隱秘的部分;有時還相互炫耀丈夫和朋友贈送給她們的禮品;姑娘們在一起也時常夸耀自己身段的美麗和如何引起小伙子們的注意。
女浴室的興旺與摩洛哥民間傳統密不可分:新娘在完婚之夜要由家族成員中的處女們陪同前往浴室沐浴,這一風俗至今仍在摩洛哥城鄉流行。有些城市新娘在出嫁前要連續7次去浴室,人們確信婚前沐浴可使姑娘更加純潔,并可為她驅散妖魔邪惡。新娘在同齡姑娘們簇擁下離家前去浴室,一路上親友們手舉用玫瑰花裝飾起來的蠟燭,口中念頌著《古蘭經》經文。進入浴室后,新娘坐在事先洗凈的凳子上,四周點著蠟燭,旨在驅逐鬼魂,與曾有磨擦的鄉親鄰里捐棄前嫌。這時親屬還要給新娘涂染用雞蛋和玫瑰混合制成的指甲油;在新娘洗浴后伴娘要擺放茶點,招待所有當時在浴室中的婦女,以示賀喜。最后為新娘穿衣化妝,給新娘穿上最漂亮的衣裳,而且從里到外必須全部是新的。新娘完婚后,在生下第一個孩子7天后,與新娘在婚禮之夜去浴室的習俗一樣,家人再次陪她前往浴室,一切安排如儀,慶賀并宣告她開始步入神圣的母親世界。
談摩洛哥傳統女浴室不可不提及當地人稱為“塔雅巴特”的女招待,干這一行的一般是四十來歲的中年婦女,她們為客人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保障客人用水,為客人擦背、按摩,母親不在時為其幼童洗澡。此外,女招待還借此與客人建立密切的聯系,為其做鐘點家務勞動。這無疑又為她們尋找浴室以外的工作提供了機會。
[譯自沙特《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