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4月24日早晨,美國總統克林頓在華盛頓商業區的國際貿易中心跟北約織首腦開會,那個用手銬扣住自己的手和\"核皮箱\"的武官就站在他身旁。不一會總統突然打算提早離場,他匆匆走出會議室,跳進座駕里,車隊迅即開往白宮,誰也沒有在意,這位仁兄動作不夠快捷。
武官來不及上車
大概就是一秒之差吧,該武官沒來得及上車。他站在路邊呆了一會兒,沒有按計劃打電話求助,卻選擇了普通人都會選擇的行動--以步當車。他走在罪案發生率頗高的華盛頓街頭,大汗淋漓。他對擦身而過的每一個路人都提高十二萬分警惕,他的職業習慣讓他懷疑一切,但目前最要緊的,是盡快帶核皮箱返回白宮。
他不敢坐出租車,在他眼里,每一個出租車司機都像恐怖分子!
他花了20分鐘,終于跑回白宮。事情最好神不知鬼不覺,可惜最終還是曝了光,白宮新聞秘書面對記者,不得不低調地宣布:\"是有這么回事,但我們好端端的。\"
這絕非杜撰的故事。核皮箱與克林頓的確分開了近半小時。當然,那段時間發生彈襲擊美國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但對這個國家至高無上武力象征的核皮箱來說,是絕對不能出現半點差錯的。要知道大西洋的俄羅斯潛艇,只需10分鐘就能向華府發動災難性襲擊,令美國首都淪為核輻射廢墟。
從核角度看,冷戰永遠不會結束,美國和俄羅斯仍有數以千計的核彈頭指著對方的頭顱和胸口。
鈦金屬刀槍不入
一切核噩夢的焦點就是剛才提到過的核皮箱,又稱\"總統應急皮箱\",它的外型跟普通提包沒啥分別,46cm?*38cm?*25cm的體積,黑皮制成,不過在外層黑色皮革之下,是個刀槍不入的鈦金屬箱子,內藏絕對機密的東西,必須與總統形影不離,而負責輪流保管皮箱的5個武官,身揣先進手槍,奉命對一切意圖搶走皮箱的人先斬后奏。
這個核皮箱的歷史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由艾森豪威爾總統創立。冷戰時期負責核皮箱的武官叫做梅茨格,他帶著核皮箱吃飯、睡覺,隨總統走遍歐洲、亞洲及每一個盟國,寸步不離地跟在總統身旁。期間有不少人問他:\"里面是啥東西?\"\"一本《花花公子》和一份三文治。\"他輕描淡寫地回答。
內藏4件寶貝
核皮箱內據稱放了4件寶貝。第一件是核武器使用手冊,內繪大量圖表,指示多種發射核彈或回擊核攻擊的方法,手冊約30頁,定時由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更新其中資料。有關資料名為\"模擬第三次世界大戰。\"
第二件寶貝是一系列藏身地道的機密資料,是核戰一旦爆發時總統的藏身地點指示圖。第三件寶貝是通訊小冊子,指導緊急情況下與軍方領袖和民間電臺聯系的方法。最后一件是一個封死的授權裝置,總統砸開裝置可以看見發動核攻擊的暗碼。
皮箱外有一條近18厘米長的黑色天線,估計是在迫不得已時,作遙控自爆之用的。

美蘇總統各有一個
美國和前蘇聯總統,都有這樣一個核武器指揮箱,是控制國家一切核武器發射的總開關,只要它的主人下達命令,準能將敵方炸個四分五裂。指揮箱實際上是一個無法切斷、無法干擾的特殊通訊工具,不管出現任何情況,它跟總統都不能分離。
諷刺的是,歷屆美國總統對核皮箱似乎都提不起什么興趣。按規定,每位總統就職之初,都得聆聽15分鐘有關\"講座\",了解這個核皮箱的操作,但據負責講解工作的白宮軍事處主任古利稱,從肯尼迪到里根,沒有一個人要求他作講解。
如此一來,負責核皮箱的軍人責任就更大了,他要解開復雜透頂的密碼鎖,取出手冊,翻到適當的圖表,交到總統手上。假如這位軍官不幸心臟病發作,后果將不堪設想。
核皮箱的有趣故事
差不多每位總統都有一個與核皮箱相關的驚險或有趣的故事。水門丑聞接近尾聲時,有一天尼克松喝得很多,整個晚上醉醺醺地對著墻壁說話,事后有消息傳出,說國防部長曾秘密地拿走了核皮箱。
福特執政時,有一回他飛巴黎出席首腦會,硬把核皮箱的操作軍官留在\"空軍一號\"上。兩年后,福特的國家安全顧問給新總統卡特講解核皮箱運作時,赫然發 現箱內放著一個安全套和一個空啤酒罐,令人哭笑不得。
總統與核皮箱\"失散\"事件,也曾在老布什時代發生過,害得那位軍官坐飛機狂追了15分鐘。梅茨格曾提供了一個錦囊妙計:操作官永遠站在總統與其交通工具之間,而非交通工具和總統之后。因為相關的交通工具只等總統。
二次大戰后,據稱差點啟動核皮箱的次數不下24次,其中有一次,戰爭指揮中心當值軍官,誤把模擬戰電影片段當作俄羅斯發動全面進攻,并致電白宮要求考慮啟動核皮箱,萬幸,最后關頭把事情弄清楚了。
不過,誰敢保證日后不會出現類似誤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