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7月5日,中國、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俄羅斯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舉行了“上海五國”第五次首腦會晤。此次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會晤地點的安全問題,商定會晤日期也費了不少周折。然而,五國克服了技術上的諸多困難,準確把握地區安全這一會晤主題,就此達成了廣泛共識,確定了今后地區合作方向,發表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杜尚別聲明》, 使五國新千年首次盛會獲得巨大成功。
戲劇性地消除會晤地點的安全障礙和會晤日期上的分歧
1999年8月,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的第四次“上海五國”首腦會晤上,江主席倡議第五次會晤在塔首都杜尚別舉行,葉利欽總統當即做了支持的明確表態,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吉總統阿卡耶夫也表示贊同。早就盼望著這一天的塔總統拉赫莫諾夫更是感到無比欣慰,隨即全力以赴地開始準備工作。然而,經過五年內戰浩劫的塔吉克斯坦盡管實現了和平與民族和解,但社會安全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而且就在這一節骨眼上杜尚別接連出事:先是我駐塔使館經商參處辦公樓被內訌的塔方軍警在交叉路口火并時的流彈擊中;接著,杜尚別市市長、議會上院議長烏巴伊杜洛耶夫的座車挨了定時炸彈,烏受傷住院,同車的安全部副部長身亡;隨后杜市的舍羅吉大街的一幢俄駐塔邊防軍軍官的宿舍樓發生地雷爆炸,所幸無人員傷亡。此外,恐怖分子也在中亞一帶蠢蠢欲動,揚言要趁“上海五國”首腦會晤之機尋釁滋事。塔方指出,類似上述刑事案件各國皆有,呼吁國內外媒體不要炒作,以免加劇事態的發展,同時向未來與會各方保證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一切恐怖活動。
為打消各方顧慮,塔政府成功地展開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動,以表明總體政治形勢穩定,安全可保無虞。4月,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應邀訪塔,在塔總統故鄉丹加拉受到群眾熱烈歡迎,這一場面展示了從首都到農村的一片祥和景象。特別是在6月中旬,即五國首腦會晤前夕,塔在杜尚別出色地組織了中亞經濟共同體四國首腦會議,并乘機安排哈、烏兩國總統順訪,取得了圓滿成功。在此期間,江主席訪塔先遣組也抵達杜尚別,經過縝密考察,認為塔方安保部署思路清晰、措施得當、安全有保證。至此,橫亙在通往五國首腦會晤道路上的障礙被徹底清除。
與安全問題同樣重要的是會晤時間問題。要找到對五國首腦合適的統一時間,協調起來十分困難。本來,在第四次會晤時五國首腦已初步選定了春暖花開的5月。3月29日,我方提出5月19日或20日的具體建議,未想到與塔方意見驚人地吻合。然而,俄方認為該時間對俄有困難,建議將時間改在5月底。最后,俄還是贊同了中方建議的日期,哈、吉兩國也相繼認可。哪知未過幾日,新問題又產生了,我方領導人因工作安排上的調整需另商五國首腦會晤時間。這次中俄經協商提出了7月5日的具體建議,塔、吉隨即表示贊同,但屆時哈總統要留在家里祝壽。怎么辦?剛好6月在莫斯科召開獨聯體首腦會議,這為俄、哈總統就此取得一致意見提供了契機。經過磋商協調,7月5日這一天,“上海五國”首腦在塔首都杜尚別歡聚一堂,一方面舉行歷史性的第五次會晤,同時喜氣洋洋地為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祝壽,這為此次聚會憑添了喜慶氣氛。
極大地推動了地區合作和多極化的發展
此次會晤的四年前,五國元首在上海簽署加強軍事領域信任協定,掀開了五國關系史的新篇章。自那時起,從上海、莫斯科、阿拉木圖、比什凱克至杜尚別,五國在實踐中不僅摸索出了一條睦鄰友好合作關系的健康發展之路,而且也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不同于“冷戰”思維的新型安全觀、新型國家關系和新型區域合作模式,具有重大的世界性意義。而此次杜尚別會晤雖是前四次會晤精神的繼續和發展,但因形勢的變化具有自己鮮明特色。
首先,地區安全成為第五次會晤的主要議題,五國元首高瞻遠矚,經過深入討論,進行周密部署,把地區安全合作推進到一個新階段。地跨歐亞大陸的中俄兩個大國及地處歐亞接合部的中亞三國哈、吉、塔不能不關注來自五國區域內外的各種干擾和破壞本地區和平穩定的因素。民族分裂主義、國際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等三股惡勢力在俄車臣、塔吉克斯坦相繼遭受失敗后,又將矛頭對準烏、吉、塔三國交界的費爾干納盆地,頻頻制造流血事件,企圖再造中亞新熱點,一舉摧毀三國世俗政權。某些地區外部勢力也極力利用恐怖分子及車臣流竄匪徒在中亞及其周邊興風作浪。面對這一嚴峻形勢,五國首次在《杜尚別聲明》中把民族分裂主義、國際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并列為三股惡勢力,指出“三惡”對地區安全、穩定與發展構成“主要威脅”,決心予以“聯合打擊”。為此,五國將盡早制定相應的多邊綱要,簽署必要的雙邊和多邊合作條約和協定,定期召開五國執法、邊防、海關和安全部門負責人會晤,視情在五國框架內舉行反恐怖和暴力活動演習。就是說,五國將從共表決心的聲明發展到簽署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文件,將大大深化五國維護地區安全的合作力度。特別是聯合舉行反恐怖和暴力活動演習,以及支持吉爾吉斯斯坦關于在比什凱克建立反恐怖機構的倡議,更是全新的重大舉措。這一切涉及政治、外交、軍事和軍技等各領域的合作,將對地區安全與穩定做出更大貢獻。
第二,此次會晤還把發展本地區的經貿和經濟合作提高到新水平。經貿和經濟合作是五國關系進一步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必要條件,而五國經濟發展和經濟聯系的加強又能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五國擁有廣闊的市場、豐富的能源及其他各種資源,加上雄厚的科技潛力,互補性強,因而五國進一步拓展經貿和經濟合作的前景十分美好。中國西部大開發的逐步實施,又為五國之間雙邊及多邊經貿合作提供了良好機遇。為此,聲明吁請各方在平等和互利合作基礎上全面鼓勵在五國框架內理順和發展經貿伙伴關系,特別是各方一致響應哈薩克斯坦提出的關于舉行以經濟合作為主旨的五國政府首腦會晤的倡議,這對促進五國多邊經貿協作、繁榮地區經濟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第三,此次會晤有力地促進了五國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密切合作。五國在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地區安全乃至世界和平與穩定方面有著共同戰略利益,因而此次就廣泛的國際問題,如堅決捍衛《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反對以“人道主義”和“保衛人權”為借口干涉別國內政、反對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批準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反對違反1972年《反導條約》建立國家導彈防御系統、反對建立破壞地區穩定的戰區導彈防御系統等等,達成了廣泛共識。這完全順應了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進世界多極化的時代潮流。
“上海五國”框架內的首次外長會晤。2000年7月4日是緊張而富有成果的一天,外長們總結了“上海五國”幾年來的發展歷程,就國際和地區問題充分交換意見并取得了廣泛一致,為第二天即將舉行的元首會晤做最后的準備,發表了具有意義的聯合公報。繼國防、安全部門領導人會晤之后啟動的外長會晤機制,是五國合作機制化的又一重要步驟,從此,五國外長年度會晤的做法正式確定下來。
首次提出“上海五國”會晤機制的名稱問題。烏茲別克斯坦以觀察員身份與會,使原有五國變成了六國,于是推動該機制朝著組織方向轉變的任務被提上了日程。中國主張不斷充實和完善這一機制,希冀其“實化”??上驳氖?,五國首腦在大會講話中對把“上海五國”機制變成“多邊合作的地區結構”的意見是完全吻合的。
烏茲別克斯坦與會首次引起的擴員問題。烏作為觀察員與會,受到“上海五國”的歡迎。如果烏方提出正式加入,這個問題就要提交第六次五國首腦會晤討論?!吧虾N鍑睓C制不同于國際上某些封閉性組織,它是開放性的,這是一些國家提出加入的前提條件。但該機制畢竟還很年輕,新產生的擴員問題促使五國把制定本機制的章程、擴員的原則和標準等問題盡快提上日程。這里有一點是十分清楚的,有這么多國家要求加入,說明“上海五國”機制在國際上的影響和吸引力日益增長,它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是不可阻擋的?!?/p>
(本文作者曾任中國駐塔吉克斯坦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