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7年8月底,鐵托以總統的身份訪華。在研究同鐵托會談方案時,國際問題和經貿、科技、文化等雙邊合作問題都比較好辦,惟獨兩黨關系問題最為敏感而棘手。時任中聯部部長的耿飚和副部長李一氓向中央提出建議:可以同南共接觸,不要把門關死;也可以同南共聯盟建立黨的關系并承認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這在當時是要冒一定“風險”的。鄧小平接受了他們的建議。鄧小平認為,要勇于打破“禁區”,對南關系是個戰略問題,在黨的關系上不要縮手縮腳,要“開門”,而且要“開正門”,不是“開后門”、“邊門”。他還提出要主動稱呼鐵托為同志,并提高接待禮遇,讓鐵托乘敞篷車。把歡迎人數從4000人增加到八萬人。
8月30日,鐵托一行到達北京。車隊經過天安門,首都八萬群眾載歌載舞熱烈歡迎,鐵托總統站在敞篷車上非常興奮。他的主要隨行人員南共聯盟中央執委會書記多蘭茨事后高興地對鄧小平說,大街兩側歡迎的人群簡直像河流一樣。在為鐵托舉行的國宴上,鐵托不顧年邁喝了五六杯茅臺酒,還高興地舉杯走到樂隊前去敬酒,并把祝酒辭原稿“為中國朋友的健康干杯”,改為“為中國同志和朋友的健康干杯”。
鄧小平參加了中南兩黨會談。他以共產黨人的坦率,對鐵托說:“過去我們兩家吵架,主要是我們方面不對,但也不能說你們講的、做的都正確,過去的事情一風吹、一切向前看,你同意不同意?”
鐵托那時84歲,雖已年邁,但反應敏捷。中方的這種表態,鐵托并沒有完全預料到,他和隨行的多蘭茨低語了幾句后便說:“十分高興聽到中方對兩黨關系問題的意見,贊同鄧小平同志向前看的思想。這個問題的解決,不僅對南中兩國關系而且對國際工人運動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中斷多年的中南兩黨關系解凍,使鄧小平和鐵托這兩位老戰士十分高興。鐵托一行離開北京到達杭州的當晚,他和隨行人員在客廳一起高唱游擊隊歌曲,直到深夜。這位老共產黨員回到房間后高興得徹夜不眠,對我方接待人員提出要看中國電影《甲午風云》。他激動地說:“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征服中國。”南共代表團在北京參觀時,南聯邦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兼外交部長米尼奇對鄧小平說:“四人幫”批鄧時,南斯拉夫留學生在北京各個地方抄錄批鄧小平的大字報,使館加以整理后轉他閱讀,他又印發給南的一些領導人,他們看后覺得鄧小平的各種主張事實上是一個完整的綱領,為此竟然受批判,實在令人驚訝,感到不可理解。他們非常敬佩鄧小平同志。鄧小平微微一笑:“我只是一個普通人,被‘四人幫’打倒了。個人遭遇是小事,關鍵是十年‘文革’把國家耽誤了。”
在送鐵托離京去杭州的機場路上,鄧小平對南共聯盟中央執委會書記多蘭茨說:“我有一件事,想委托你,你回國后請代我同卡德爾同志握握手,因為有一次在布加勒斯特,齊奧塞斯庫同志曾建議我同他握手,但由于蘇共書記勃列日涅夫在場,我沒有理他。這次請你一定代我和他握手。”卡德爾是國際共運論戰時期南共領導人之一。多蘭茨聽后非常感動,一時說不出話來,兩眼熱淚盈眶。他緊握鄧小平的手說:“我和卡德爾很熟,我們經常在一起,我出訪前還同他談過話,我們在中國講的他都同意,你委托我的事,我一定辦到。”(摘自《天津日報》,2001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