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多

拉薩市城關區古藝建筑美術公司聚集了一批民族建筑技術方面的著名大師,正是他們創造了古藝建筑公司的輝煌業績。
我與拉薩市城關區古藝建筑美術公司的初次接觸,是幾年前在阿里地區扎達縣古格遺址考古維修工地上。那時候,這支古藝建筑美術公司第三分隊隊長阿旺洛丹帶著他的精兵強將正在對古格遺址區內現存的寺院、重要洞窟、山間小路、以及被自然破壞的部分進行保護性維修。當時三分隊30多個工人住在與世隔絕、荒涼寂寞的古格遺址的山腳下,住的是山洞,喝的是河水,白天在烈日下勞動,晚上伴著滿天的星辰進入夢鄉。在被煙熏的黑黝黝的山洞里。阿旺洛丹向我斷斷續續地談起他們的古建公司。當時,我腦海里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拉薩市城關區古藝建筑美術公司聚集了一批民族建筑業方面的著名大師,他們中有好幾位獲得過“全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稱號,正是他們創造了古藝建筑公司的輝煌業績。強烈的好奇心促使我再度專程采訪了拉薩城關區古藝建筑美術公司。

初創古建隊
藏歷鐵龍年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我踏進古建公司大門,走進總經理辦公室。沒有想到現任公司總經理竟是我小時候的同窗好友次旺扎西,40多年后再次相遇,我們都已經到了不惑之年,歲月在我們的額頭上刻下了年輪的記號,盡管如此,那小時候童稚的臉龐,在我們各自的心目中清清楚楚,意外的相遇使我們萬分高興,我們談話自然就從分別以后各自的經歷說起……
從次旺扎西的嘴里得知,拉薩市城關區古藝建筑美術公司于1980年正式成立。公司的前身是城關區面粉加工廠,廠長由鐵崩崗居委會黨支部書記格龍擔任。一個面粉加工廠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古建筑維修隊,這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原來面粉加工廠變成古建隊,完全是一次歷史機遇。1980年黨中央召開了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西藏改革開放的帷幕正式拉開。從那以后,高原處處呈現一派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興旺景象。當時拉薩市城關區面粉加工廠35名工人加工出來的面粉,可以供應城關區市民全年的需要,工廠的日子也還好過。可是,當時拉薩市面粉加工能力過剩,要扭轉這個局面,市政府采取了“丟卒保車”的措施,讓城關區面粉加工廠停產轉業,以確保拉薩市面粉加工廠的生產。時逢西藏自治區第一次文物工作會議召開。會上決定維修一批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破壞的重要寺廟古跡。自治區文管會計劃組織一批古建技術力量來完成這項任務。經與城關區政府協商,決定以城關區面粉加工廠工人為基礎,召收一批民間工藝技術人才,組建了最初的城關區古藝建筑隊,隊長仍然由格龍擔任。

維修扎什倫布寺強巴佛堂
1980年拉薩市城關區古藝建筑隊成立了。他們承擔的第一項任務就是維修扎什倫布寺強巴佛堂。隊長格龍組織一批最精銳的能工巧匠,親自帶隊前往日喀則。到工地后發現維修強巴佛堂的工程量相當大。佛堂木建部分幾乎全部需要更換,土建部分除基礎外,墻體也要全部重砌,墻體重砌就牽涉到寺內部分壁畫,墻體內壁表面處理技術繁雜。此外,建筑、樓頂裝飾工程還涉及到銅工技術。從工程整體來考慮,強巴佛堂的維修工程幾乎比重建還要困難。這樣一項艱巨的任務落到剛剛組建、還沒有正式承擔過一座古建維修的城關區古建隊的肩上,不能不說是個嚴峻的挑戰。身為一隊之長的格龍,深知眼前的擔子有多重,可他更明白事到如今,沒有任何退路了。只有下定決心往前走,為古建隊闖出一條生路才是唯一的選擇。
格龍隊長精心組織技術力量,把技術水平最高,責任心最強的人放在工程的關鍵崗位上。
維修強巴佛堂土木工程總負責人是烏欽德慶。烏欽德慶是木匠出身,他精通藏族古建筑土木技術,曾獲得烏欽技術職稱(烏欽相當于現在的總工程師,烏瓊相當于工程師)。畫工欽莫·仁增班覺負責壁畫修復;銅匠欽莫·扎西次仁和金屬雕刻;欽莫·次仁平措負責銅質塑像、樓頂裝飾金頂等修復;泥工技術員白瑪卓嘎、倉決負責墻體內壁精加工技術處理工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維修強巴佛堂工程中,壁畫修復的工作量大,技術性高。著名的藏族畫師貢朗、扎西次仁、多布杰、強巴格桑、赤列群培都參加了這項維修工作,他們的心血凝成的藝術品永遠留在了扎什倫布寺強巴佛堂的墻壁上。如今這些大師都先后過世了,可他們精湛手跡卻留在人世間,供后人欣賞,歷史永遠會記住這些民間藝術大師光輝的名字。
經過古建隊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扎什倫布寺強巴佛堂維修工程歷時兩年半,于1983年底圓滿完成。工程經過嚴格檢查,質量過關,受到自治區文物管理部門的肯定和贊揚,古藝建筑隊也在自我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拉薩市古藝建筑公司”成立
80年代中后期,拉薩市古藝建筑公司相繼承擔了薩迦寺、夏魯寺、德慶頗章夏宮的維修,在維修工程中,解決了許多技術上的疑難問題,使得維修工程順利竣工。到了1986年,在接受桑耶寺維修工程任務時,這支建筑隊已擁有一批古建筑維修專業人才,并且在古建筑的維修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986年,拉薩市古藝建筑公司在城關區古藝建筑隊的基礎上成立了,公司總經理仍然由格龍擔任。下設3個能夠獨立完成各項建筑工程的施工分隊,各隊隊長任公司副經理。除此之外,還重新組建了畫工組、金屬雕刻組。短短6年的時間,城關區古藝建筑公司有了長足的發展。職工由原來的35名增加到82名,搜羅了社會上所有的工藝人才,其中擔任技術工作的專業人才達到90%左右,逐步成為西藏古建維修和民族工藝美術領域里的一支實力雄厚的隊伍。
7位金獎,22位銀獎,34位銅獎
1988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準維修布達拉宮。這一消息在媒體上公布以后,受到國內外的極大關注。為了確保維修工程質量,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和西藏自治區組成了布達拉宮維修工程領導小組,由當時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委員李鐵映和當時西藏自治區政府主席多吉才旦任名譽組長和組長職務,負責工程重大問題的決策。1989年布達拉宮維修工程正式開工,城關區古藝建筑公司光榮地接受了這一任務。
在此后的5年多時間里,古建公司承擔大部分施工任務,一批老技術人員和各方面專業人士、工人一起吃住在工地,日夜奮戰,發揮了他們全部的聰明才智,贏得了國家古建筑維修專家的贊譽。著名金屬雕刻家次仁平措老先生帶著他的徒弟把布達拉宮靈塔殿樓頂的6座金頂全部翻新,修復后與原形完全一致。
1994年布達拉宮維修工程竣工,世界為之震驚。在總結表彰會上,國家文物局局長評價說,布達拉宮的維修工程堪稱我國古建筑保護中的典范。拉薩市古藝建筑公司的技術員工,充分發揮了藏族專家和藝人的作用,利用集體智慧,令人贊嘆地解決了施工中的許多技術難題。在長達5年多的時間里,維修工程循序開展,旅游朝圣依舊進行,館藏文物萬無一失,人身安全保障無虞。對于如此浩大的工程來說,取得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他還對參加布達拉宮維修工程工作的領導和技術人員的出色表現給予高度贊揚。
在表彰大會上,拉薩市城關區古藝建筑公司被評為“先進集體”,國家文物局向拉薩市古藝建筑公司授予錦旗。公司的7位專家獲得金獎,22名技術人員獲得銀獎,34名職工獲得銅獎。參加布達拉宮維修工程的城關區古藝建筑公司主要工作人員在北京懷仁堂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對城關區古藝建筑公司來說,這是他們成功道路上的一座豐碑。
為此,河北電視臺國際部千里迢迢來到西藏,為年過七旬的金屬雕刻大師次仁平措拍專題片。后來,次仁平措老人被全國輕工業總局評為1996年度“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到了90年代中期,該公司已經成為拉薩市民族手工業骨干企業之一,自治區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廳給拉薩市城關區古藝建筑美術公司頒發建筑業企業資質證書,認定該公司為建筑施工三級、古建二級企業。

維修阿里古格王宮遺址
繼布達拉宮維修后,1995年西藏自治區文物局決定用3年時間對阿里扎達縣境內的古格王宮和托林寺迦薩殿進行搶救維修。這是繼布達拉宮維修之后,西藏最大的一次文物維修工程。
托林寺位于扎達盆地中央,距離古格王宮遺址有20多公里,在西藏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文物考古上具有很高價值。特別是對阿里地區的歷史文化、了解中亞佛教文化脈絡,認識祖國內地和西藏邊疆地區文化交流,以及阿里南部地區古近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變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迦薩殿堂是整個托林古寺建筑中的明珠,在十年浩劫中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廢墟中的殘墻斷垣如同土林里的那些土山,若沒有四周的塔墻,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一座遠近聞名的古寺。搶救維修工作實在是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文物專家們對托林寺進行全面考古勘探,搶救了一批重要文物,并且對迦薩殿進行了蓋項維修。
城關區古藝建筑公司三分隊的全體人員在艱苦的扎達盆地奮斗了3年,古格王宮遺址區域內那些快要坍塌的墻壁得到加固,那些被雨水沖刷的房屋得到保護,那些被自然損壞的道路得到整治,聳立在扎達盆地土林中的古格王宮遺址得到全面保護,這座古老城堡的生命得到延續。

“格桑園” 亮相昆明
1999年秋天,“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在云南昆明市召開,這是20世紀末舉辦的一次規模較大的全球性盛會,這次盛會的主題定為“人與自然——邁向二十一世紀”。全球最優秀的園藝作品和最具特色的庭院建筑薈萃在昆明世博園中展出。藏族建筑“格桑園”入選,由古藝建筑公司承建。這座別具特色的建筑在昆明世博園亮相時,讓世界千萬雙眼睛目睹了藏族建筑的風采,博得無數觀眾的青睞。
“中國99昆明世博會”向古藝建筑公司頒發了榮譽證書。他們又一次為西藏人民爭得了榮譽。拉薩市古藝建筑公司總經理次旺扎西談到昆明世博會時說:“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西藏建筑格桑園入選,這是全區各族人民的光榮,對于我們公司來講,也為即將過去的20世紀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面向市場,走向未來
20年過去了,拉薩市古藝建筑公司從風雨中走過,走過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路子,如今公司已經成為擁有1200萬元資產的民族手工業骨干企業,公司成員怎能不為之振奮,為之喜悅。在公司成立20周年大會上,總經理次旺扎西說:我們已經走過了20年,回首往事,最值得欣慰的是20年前,公司前任領導在歷史機遇面前沒有躊躇不定,而是果敢地做出決定,以繼承和宏揚民族傳統工藝文化為基點,來努力發展民族建筑事業。面向市場,面向未來,開拓新技術領域,吸收區內外一切先進技術管理方法,尋求自身發展的路子。20年來我們憑著這么一個精神,遵循這么一條原則,公司發展了,有了我們今天的成果。
今天,21世紀的大門已經敞開,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已經吹響,西藏拉薩古藝建筑公司的廣大職工不能埋頭于瑣碎的事務中,不能陶醉在過去的輝煌成果中,我們要學習、思考、行動,在新世紀里,創造我們古建公司新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