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吉占堆 薛文獻

在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喜馬拉雅山脈和喀拉昆侖山脈猶如銀色巨龍,靜臥在亙古荒原上。
世界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全部坐落在這兩大山系上。莽莽群山連綿不絕,皚皚雪峰高聳入云。
西藏自1960年10月1日成立了自己的登山隊后,向一座座高峰發起沖擊。40年來,一代又一代登山運動員克服重重困難,戰冰雪,斗嚴寒,一次次突破世界登山紀錄,一次次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上雪山之巔,為祖國和人民贏得了榮譽,先后有29人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228人次登上8000米以上高度,創造了3人登上10座高峰的中國登山界的最高記錄、一個集體連續登上10座高峰的世界登山奇跡,為中國的登山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為祖國和中華民族贏得了崇高榮譽。西藏登山隊是中國登山界的自豪,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11月8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西藏登山隊“高原英雄登山隊”榮譽稱號,國家體育總局授予西藏登山隊“勇攀高峰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共青團西藏自治區委員會授予西藏登山隊“西藏青年五四紅旗集體”稱號。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突出嘉獎了西藏登山隊幾代運動員用生命和汗水鑄成的“奮發進取、勇攀高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求實探索、祖國至上”的登山精神。

雪山之巔創大業
1960年5月25日凌晨5時,藏族登山運動員貢布和國家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屈銀華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登上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側登上地球之巔,國人振奮,舉世皆驚。這不是一次純粹的登山活動,它給正處在自然災害和帝國主義夾擊、封鎖中的中國人民帶來極大的鼓舞,在中國登山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回想這歷史的一幕,66歲的貢布老人感慨不已:“沒有西藏百萬農奴的翻身解放,沒有社會主義新西藏的建立,登山運動就不會取得這樣大的成就。”
1959年通過平叛改革剛剛獲得新生的西藏各族人民以極大的熱情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當年7月7日,中國登山隊攀登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9名西藏登山隊員登上頂峰。其中女隊員潘多、西繞、齊米和查姆金等4人打破了法國運動員克·郭剛于
保持珠峰頂上99分鐘紀錄,登上9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中國登山第一人次仁多吉。
1955年創造的7465米的女子登高世界紀錄。
1961年6月17日,國家男女混合登山隊登上昆侖山脈海拔7595米的公格爾久別峰,西繞和潘多再創女子登高世界紀錄。
1960年底,西藏登山隊正式組建。長期生活在喜馬拉雅高海拔山區的藏族人民,終于有了自己的專業登山隊伍。從此,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藏族兒女常年奮戰在雪山之巔,盡情書寫嶄新的人生篇章。
1964年5月2日,中國登山隊向海拔8012米的世界最高“處女峰”希夏邦瑪峰沖擊,10人一舉登頂成功,其中6人來自西藏登山隊。當時,希峰是地球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中唯一一座人類尚未踏足的高峰,中國登山隊以創造一次登上8000米以上高峰人數最多的世界紀錄,為人類挑戰8000米以上高峰的奮斗歷史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1975年5月27日,龐大的中國登山隊再度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登頂的9名運動員均為西藏登山隊員。這次登山創下多項世界紀錄:一次從北坡登頂人數最多的世界紀錄;西藏女隊員潘多是僅在10天前日本女登山運動員田部井淳子從南側登頂后第二個登上珠峰的女性,且創下女性從北坡登上珠峰的世界紀錄;此次登頂在跨越海拔8700米的珠峰天險“第二臺階”時采用了我國制造的金屬梯子,時至今日,它仍是各國登山健兒沿北坡東北山脊傳統路線登頂成功的唯一途徑;大本營對潘多在頂峰上進行了心電遙探,成功地獲取了首張人類在地球之巔的心電圖;隊員們在頂峰上樹立起一座金屬覘標,使中國科學家首次準確地測量出珠峰的精確高度為8848.13米,至今為世界所公認。
20年間,年輕的西藏登山隊員轉戰在巍峨的雪山群峰間,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奮勇拼搏,經受磨煉,積累經驗,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歐美登山探險家幾代人才完成的業績,顯示出強勁的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西藏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西藏發展登山事業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登山隊員的身體心理素質、攀登技術和登山裝備等各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登山隊日趨成熟。
1985年4月,西藏登山隊首次單獨組隊向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發起挑戰。這里海拔6500米至7000米的地段是雪崩區,西山脊有兩個相連的冰坡,西面和正下方都是深達百余米的懸崖峭壁。1952年以來,許多外國登山隊試圖登上頂峰,都因通不過雪崩區和冰坡而抱憾離去。
西藏登山隊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在不使用人工氧氣的情況下,沿西北坡的冰雪地帶和西山脊頑強地向上攀登。山坡上,時而狂風卷起漫天雪粉,好象要把他們吹向云霧世界;時而巨大的雪崩聲象雷鳴天吼般轟來,令他們心驚魄動。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9名藏族隊員勇敢地跨越數百米的雪崩區,奮勇前進,終于在5月1日下午5時50分登上頂峰,創造了我國運動員首次登上卓奧友峰的紀錄。
1986年,僅有19名隊員的西藏登山隊在短短13天時間里,先后有28人次相繼登上寧金抗沙峰和章子峰兩座7200米以上高峰,創造了世界登山史的奇跡,在國內外登山界引起強烈反響。
1988年5月5日,西藏登山隊員次仁多吉在中國日本尼泊爾聯合登山隊從南北兩側跨越珠穆朗瑪峰的壯舉中,率先從北側登上頂峰,為等候南側隊員登頂,創下了在峰頂停留99分鐘的世界記錄。
成熟起來的西藏登山隊沒有滿足已經取得的成績,透過喜馬拉雅山群峰,他們的目光瞄準更遠更高的目標: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他們認為,從西藏特有的地理環境和登山實力看,藏族登山隊員理應對我國和世界登山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這是一項跨世紀的雄偉計劃,是一項實施難度極大的攀登任務。1993年以前,世界上登上全部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只有意大利的梅斯納爾和波蘭的庫克奇卡兩位歐洲人。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國家的一支登山隊集體完成這一壯舉。
1992年4月16日,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中國西藏攀登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險隊”正式成立,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10名國際級、國家級藏族運動健將有幸成為跨世紀重任的承擔者:探險隊隊長桑珠,副隊長旺加,攀登隊長次仁多吉,隊員加布、大齊米、達瓊、邊巴扎西、仁那、洛則和運動員兼攝影師阿克布。探險隊計劃在1993年至2005年期間爭取部分隊員登上全部14座8000米以上高峰。
1985年5月第十世班禪大師為中國登山隊首次無氧登上8201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題詞。
這一計劃的順利實施,是中國登山運動劃時代的里程碑,是我國爭取在本世紀末跨入世界體育強國行列的一個重要標志。
1993年3月15日,西藏登山探險隊踏上新的征程,前往尼泊爾王國境內攀登海拔8091米的世界第十高峰安納布爾納峰和海拔8172米的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并先后于4月26日和5月30日分別登頂成功,首戰告捷。尼泊爾王國登山界的權威人士夸贊道:“一支登山隊在一次登山中連續登上兩座8000米以上高峰,這是登山史上找不到的奇跡?!?/p>
在之后的5年時間里,西藏登山探險隊又先后登上了希夏邦瑪峰、卓奧友峰、迦舒布魯姆Ⅱ峰、馬納斯魯峰、南迦帕巴特峰、干城章嘉峰、洛子峰等7座高峰。
1999年5月27日,西藏探險隊10名隊員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并在頂峰采集到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圣火火種,他們創造了多項中國攀登珠峰的紀錄:采自世界上離太陽最近、最圣潔的運動會圣火火種;10名隊員在相差1小時內全員登頂成功;桂桑成為第一位兩次登上珠峰的女性;仁那、吉吉成為第一對同時登上珠峰的夫妻;邊巴扎西僅用4小時47分從8300米突擊成功,是至今有記錄的最快者;邊巴扎西在沒有帳篷等避寒設施的情況下在頂上停留了138分鐘,打破了次仁多吉保持的99分的紀錄;邊巴扎西平了次仁多吉、仁那保持的登上10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紀錄。
西藏登山隊,經過40年爬冰臥雪艱苦卓絕的磨煉,已經成為一支國際知名的登山勁旅。

冰雪世界鑄精魂
“要把五星紅旗插遍世界高峰!”為了這個崇高的追求,西藏登山運動員在冰雪世界頑強拼搏40年,用生命和血汗實踐報效祖國的誠摯諾言,鑄成“奮發進取、勇攀高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求實探索、祖國至上”的登山精神。
40年來,西藏登山隊員以超人的意志品質,奮不顧身地挑戰大自然,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業績,就是因為他們的心里,始終裝的是中華民族和神圣而偉大的祖國。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西藏登山隊到達登山大本營后所做的頭一件事,總是要舉行莊嚴的升國旗儀式。登頂前,隊長總要將五星紅旗交到突擊隊員手中,勉勵他們為祖國而攀登。
每次登頂后,隊員們頂著猛烈的風暴,首先要展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讓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雪山之巔高高飄揚。在他們心中,自己是為祖國而攀登,祖國的利益和祖國的榮譽高于一切。
1975年,國家登山隊再度從北坡向珠峰發起挑戰。女登山運動員桂桑雖未登頂,但她在8300米處的冰天雪地中,在一面鮮艷的黨旗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政黨和社會團體所不可能有的氣魄,也是任何登山探險運動員所不可能有的精神動力。
1990年,年輕的仁那在珠峰頂上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說,這一天對他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每當在攀登過程中遇到困難,他就會想到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要作出表率作用;身后有億萬人民在支持自己,一定要戰勝困難,為國爭光。
1990年,中國、美國和前蘇聯三國登山隊聯合攀登珠峰,西藏登山隊員攀登速度之快,負重能力之強,一次行軍距離之長,令其他兩國隊員瞠目結舌。他們驚嘆:中國登山隊員每人都長著兩個心三個肺。而我們的隊員則說:“我們是多長了一顆心,那就是為祖國,為人民爭得榮譽的心。”
40年來,西藏登山運動員傷殘者達百人之多,嚴重傷殘者20多人。他們當中大多數都是無名英雄,為少數登頂隊員創造條件,甘愿默默無聞地做出奉獻,還有四名隊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西藏登山運動的輝煌歷史篇章就是由他們寫就的。
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沒有登山隊伍、登山成就和登山英雄的國家和民族,在某種程度上講,對于其民族精神和民族靈魂是一種不小的缺憾。
在世界各類體育運動中,登山探險運動是在最為艱苦、險惡的條件下進行的最具挑戰性的體育運動,也是唯一沒有觀眾喝彩、沒有沉甸甸、亮晶晶的金牌鼓勵的現代體育運動。

締結友愛與和平
在長期的登山過程中,西藏登山隊利用與外國同行聯合登山和出國登山的機會,增進了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在國際聯合登山中,西藏運動員發揚國際主義精神,勇挑重擔,處處以大局為重,在雪線和藍天之間締結友愛的橋梁。
1990年中美蘇三國和平登山隊攀登珠峰。“大風口”是從北坡攀登珠峰的第二道險關,是北坳上方一段長達300米的強風地帶,有時風力持續超過12級,聯合登山隊連續三次闖大風口都未能過關。最后,打通大風口的艱巨任務交給了藏族隊員。
4月13日凌晨,天剛蒙蒙亮,加布、大齊米和達瓊就出發了。狂風肆虐,北坳上的積雪隨風揚起,幾乎完全遮住了天空。他們憑著自己的豐富經驗沿難以立足的陡坡往上走,頑強地與暴風雪拼搏,終于在中午時分闖過了大風口,為國際友人順利登頂創造了條件。
5月13日,三國運動員從海拔7028米的三號營地向7790米的四號營地挺進,中蘇隊員先后抵達目的地,安營扎寨。而美方隊員到達四號營地時,天色已晚,風力增強,氣溫驟降,他們實在無力支起帳篷。就在他們危難之際,中蘇隊員伸出友誼之手,兩名美國運動員分別被邀請進中蘇運動員的帳篷。頓時,小小的高山帳篷里,充滿了三國人民的友誼,熱烈氣氛使帳篷里也變得暖融融的。
在高海拔的雪山上,一旦遇到有別的登山隊發生意外或遭遇困難,西藏登山隊總是竭盡全力地予以幫助。1991年1月3日至4日,17名中日登山運動員在攀登云南與西藏邊界上的梅里雪山時與大本營失去聯系。1月11日,西藏登山隊得悉消息后,立即派出6名主力隊員,晝夜兼程趕往梅里雪山大本營參加救援行動,幫助尋找遇難隊員的遺物。4月下旬,他們第二次進入梅里雪山,幫助查找中日隊員遇難的準確地點和原因,并尋找遺體遺物。
神秘莫測的梅里雪山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和橫斷山脈相交的地段,極易產生強烈的上升氣流,任何方位飄來的一片云,都會在此變成大雪和濃霧。
4月29日,當他們到達海拔4300米處時,山上大雪沸沸揚揚,什么也看不清,只有不絕于耳的冰雪崩的聲音。流雪夾雜著泥土和石塊,在潔白的山腰上鋪成一個暗黃色的大扇面,陰森可怕。一聲崩裂的脆響后,接著就是悶雷般的流雪聲。有時一次大雪崩能持續6分鐘,雷霆萬鈞般的巨響震蕩著整個山谷。在如此險惡的環境里,西藏的搜索運動員沒有顧及自己隨時都有可能遇險,只是想著已經遇難4個月的17名中日登山隊員。他們繼續向上搜索,直到4400米處。
藏族運動員在救援、搜索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患難與共和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受到了日本朋友的高度贊揚。日本京都大學的吉男先生深有感觸地說:“通過梅里雪山救援、搜索活動,我們看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p>
1999年5月10日,正在攀登珠峰的西藏探險隊在海拔7000米處發現嚴重凍傷的烏克蘭登山運動員后,立即停止自己的運輸工作,出動次仁多吉、開村等5名主力隊員緊急救援,把兩名傷員送到6500米的前進營地,受到各國登山隊的稱贊。
在登山的過程中,西藏登山隊員以無比敬仰的心情走近每一座雪峰,以求實探索的精神和細致認真的態度,協助科研部門進行了大量的科學考察,為中國高山科學事業的建立和發展,為人類的和平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59年至1964年,西藏登山隊員與國家登山隊一起配合科研部門考察念青唐古拉山脈的冰川和地貌,慕士塔格山區的冰川分布、類型、面積、儲量估算、發育特點,勘測了新疆西部天山地區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地形。在攀登公格爾久別峰時,配合科學工作者對運動員在高海拔地區的心血管機能、運動能力及高山凍傷防治等進行了研究;在攀登希夏邦瑪峰時,對該地區的地質、古生物、地貌、現代冰川、高山生物、高山生理、高山氣象等作了較全面的科學考察。
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西藏登山隊和國家登山隊先后三次配合科研部門考察了珠穆朗瑪山區。第一次完成了珠峰東、北、西三面約7000平方公里的地質、地貌、氣象、水文、植物、動物等7個學科的考察。1960年,首次從北坡登頂的隊員從峰頂采回了珍貴的巖石標本,科研人員通過標本測定鈾-鋁同位素年齡為414~515百萬年,證明珠峰峰頂石灰巖的年代為奧陶紀。
第二次科學考察歷時三年,西藏登山隊員配合有關部門對珠峰山區及周圍約5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地質、地球物理、高山生物等13個學科的56個專業進行了科學考察。
第三次是1975年,登山隊員配合有關部門對以珠峰為中心的約30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地質測繪等4個學科作了科學考察。當9名登頂隊員在珠峰峰頂豎起測量覘標時,守候在10個控制點的測繪工作者立即對珠峰覘標進行平面和高程交匯觀測,經過嚴密計算,獲得了珠峰高度的精確數值。
在之后的大部分登山活動中,西藏登山隊都盡可能地配合科研部門完成一定量的高山科考任務。在高原科技事業日益發展的今天,人們永遠不會忘記登山隊員們的特殊貢獻。
正是有了西藏登山隊杰出的登山實踐,使得西藏自1980年以來,對外開放了46座山峰,引得國內外登山探險者紛至沓來,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同時促進了山峰開放地區的交通、旅游和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當地各族群眾的觀念更新和開放意識的增強,為各族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徑。據不完全統計,西藏登山協會自1981年成立以來,共計接待了五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多個登山團隊、近15000名登山人員,總收入近1.2億元,有力地支持了西藏的登山事業,特別是為登山探險隊攀登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近10年來,西藏開放山峰所在地區的各級政府和各族群眾從登山活動中共收益203.75萬元,群眾通過為我國登山隊提供牦牛服務共計收益650.7萬元,為當地的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