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月

自《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問世以來,家庭素質教育類圖書風頭正勁,但隨后出版的同一類題材的圖書多為跟風之作,文體多采用紀實手法,主人公多是中小學尖子類的優秀學生,不具有普遍性的教育意義,但新近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博士姐妹》一書,雖然也屬于家庭素質教育紀實類,但內容卻別具特色。
該書的兩個主人公——“博士姐妹”,出生于并不寬裕的普通家庭,生長在偏遠落后的鄂西山區,就讀于教學水平極其一般的普通三線工廠子弟學校,從未進入重點中學,甚至在學校讀書時也是在家的時間比在學校的時間多,成績也是平平。但是,她們卻相繼考上重點大學攻讀學士、碩士,并走出國門以全額獎學金去美國攻讀博士,姐姐夢禮曾同時收到美國5所著名大學發來的錄取通知書。而且,姐妹倆的學習,小學時輕松,中學比小學輕松,大學比中學更輕松。這一切,除了她們自身的努力外,主要得益于她們的父親。他不僅將全部的愛獻給了她們,更主要的是總結出了一套科學的教育思想,并成功地將這一思想運用于對女兒進行家庭教育的實踐中,將兩個女兒培養成才。他視兩個女兒為自己一生最大的成果,為自己的女兒感到自豪,更得意自己經過近20年探索而形成的“自然教育”思想。他在同熟人談起此事時,曾不無驕傲地說:“當初,我只想把兩個女兒推出山溝,不想用過了勁,將她們推出了國門。”
本書的作者,就是兩姐妹的父親。他將自己總結出來的“自然教育”思想概括為:“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應當是自然的、和諧的,少年兒童的學習應當是自由的、自主的;少年兒童的發展應當是全面的、均衡的。在自然教育中,教育環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組成一個統一的、和諧的、富有生氣的有機整體。”作者主張不教之教,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有意識地向他們傳授的知識,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學到其他方面的知識,使孩子的學習輕松自在,并得到全方位的發展。這種教育沒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據受教育對象,靈活掌握。應該說,作者提出的思想對教育者很有啟迪意義。
作者并沒有忽視周圍的教育環境,陶醉于自己的“自然教育”思想之中,相反,對這種環境認識得非常清楚,知道在現有情況下,每個中學生都要過高考這座“獨木橋”。因此,作者對應試教育也給予了充分的重視。他在用“自然教育”思想對女兒進行教育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集中對女兒進行了高考應試訓練,結果取得了圓滿成功。所以,即使對于專門接受就應試教育的學生來說,本書也是一個非常有益的參考和借鑒。不僅如此,接受應試教育的學生,所學的東西在高考過后即忘,或大部分遺忘,而通過“自然教育”,女兒學到的東西,沒有考過即忘,而是終身受用,為她們以后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本書中,作者以自己的“自然教育”思想為核心,以兩女兒的成長為線索,以一些小故事為經緯,交替穿插,娓娓道來,既平實自然,又生動有趣。
相信讀者不僅會從本書中了解到“自然教育”的思想,從作者對女兒進行訓練的實踐中得到啟發,而且會利用“自然教育”來指導你們的孩子,給你們的孩子的學習插上騰飛的翅膀;同時,讀該書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博士姐妹》宋留成著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10定價:1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