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略是軍事家手中最銳利的武器,強者靠其求殲,弱者靠其求存。只有善于使用謀略,才能最大限度地殺傷敵人,并更有效地保護自已。《三國演義》中的一條條錦囊妙計將兵家智慧演繹的淋漓盡致。現擷取幾個發生在異域的兵家故事,大家會驚奇地發現兩者之間竟有異曲同工之妙。
波斯上演\"苦肉計\"
大流士(公元前521年~486年)為波斯最著名的一位國王,但在他剛剛登基的時候,叛亂屢有發生,其中為首的當屬巴比侖。巴比侖當時經濟發達,是世界馳名的商業和手工業的中心,它四面筑有高高的城墻,極難攻破。公元前518年,大流士發兵巴比侖,將城池牢牢圍住,經過多次攻打,波斯方損失慘重,但巴比侖城池依舊堅不可摧,大流士心中異常煩惱。
后來,大流士同他的親信老臣佐皮魯斯暗暗商定一條\"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苦肉計。按照此計,佐皮魯斯不僅要飽受皮肉之苦,甚至要造成殘疾,然后才能裝作懷著對大流士不共戴天的仇恨,向巴比侖詐降,待取得他們的信任之后,再乘機奪城。
為了順利地取得巴比侖的信任,佐皮魯斯遭受鞭撻,落得遍體傷痕,最后鼻子也被割下,成為無鼻人。他滿身血跡,衣衫襤縷地來到巴比侖城下,聲淚俱下地訴說苦楚。他說由于他領兵失利,大流士將他毒打致殘,實在是不仁不義,他心中懷著對大流士的深仇大恨,愿意投奔巴比侖,為巴比侖守城,以報仇雪恨。巴比侖人聽了深信不疑,沒人懷疑他是詐降,并對佐皮魯斯授以軍權。佐皮魯斯也\"不負重望\",幾次率隊出城沖擊圍攻士兵,均取得勝利,在一次出戰時,還將手中的標槍擲向大流士,幾乎將他擊中,這樣他很快成為守城的主將。他看到反攻的時機成熟了,一天夜里,月朗星稀,他下令打開城門,大流士的部隊一擁而入,巴比侖轉瞬之間陷落。
東羅馬軍巧唱\"空城計\"
孫子云: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公元542年的拜占庭(東羅馬帝國)就有一位統帥靠著過人的智謀擊退了20萬敵軍,他就是名將貝利薩。
公元542年波斯國王霍斯羅親率大軍20萬。越過邊界直入東羅馬帝國,皇帝大驚,急忙召見大將貝薩利,命他率軍迎敵。
貝薩利接到命令以后,立即率領6000名重騎兵,向東挺進,這些騎兵是他親手挑選的精銳之師。但除此之外,他就只能調用7000名隊伍不整、戰斗力不強的雜牌軍了。用這么少的軍隊去抗擊20萬的敵兵,談何容易。貝薩利的唯一出路就是用謀取勝。
波斯國王聽到名將貝薩利率領部隊到達查車米,決定同他談判,一是想再爭取一段時間,二也是想借此探聽虛實。這正中了貝薩利下懷,他下令善待波斯使者,叫他看一看羅馬軍的威風。波斯使者如約來到貝薩利的大營,他看到士兵一付輕松的樣子,全無戰前緊張的狀態,再細一看士兵里有許多外族的人,打聽一下,才知道他們分屬不同的王侯,使者聽后心里一驚,大叫不好!正在這時,忽聽一陣號響,士兵們立即停止活動,排成方隊,又一聲號響,隊伍迅即排列在直通大道的兩旁,迎接使者的到來,整個隊伍動作緊張有序,一看就是強勁之師。使者同貝薩利見面以后,想給貝薩利一個下馬威,開口就提波斯國王親率20萬軍隊,勢不可擋......貝薩利自信地打斷了他的話,直截了當地讓他轉告波斯國王,5日內撤回國內,否則,戰火一起,后悔莫及!
波斯使者歸來后向國王詳細報告了此行所見,特別強調了東羅馬軍紀律嚴明、戰斗力強,他們是如此的自信,顯然背后有異族支持。此時,霍斯羅恰巧已得到探子報告,說有大批羅馬軍隊正在向查車米方向開進。波斯國王想到貝薩利素來能征善戰,又有大軍在后,認定此地不能久留,下令立即撤軍。
其實,貝薩利唱的是一出\"空城計\",波斯使者所見到的全是他的親信騎兵的表演;探子看見的大軍也是他派人裝扮的。如果波斯國王不撤兵,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英軍新版\"蔣干中計\"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戰法死板,攻方以整齊的隊伍,迎著對方的機槍前進,守方則趴在戰壕里,眼看著敵人步步逼近,整個戰場中的奇謀不多,但是在巴勒斯坦戰役的加沙之戰中,英軍一個軍官卻用縝密的計謀大敗敵軍,表現出過人的智慧。
1917年加沙由土耳其軍固守,英軍兩次進攻,均遭到慘敗。無奈之下,只好臨陣換將,任命埃德蒙·艾侖比為駐巴勒斯坦英軍司令。他決定放棄正面直攻,改用抄敵人后路的辦法。但要從敵人后面下手,卻得先攻下土軍的據點貝爾謝巴,他把作戰意圖告訴了手下的軍官,請他們出謀劃策,設計具體的實施方案。他手下有一名軍官,名字叫理查德·邁納茨哈根,頭腦靈活,曾多次化妝偵察深入敵后,在軍內小有名氣。邁納茨哈根不久就想出一套詳盡的方案。
從9月份開始,英軍的無線電通信中暗暗泄露消息:對貝爾謝巴的武力偵察是作為對加沙正面進攻的牽制行動。無線電還透露艾倫比將于10月29日到11月4日離隊休假,暗示進攻將在他休假返回后開始。為了使土軍確信11月下旬英軍將大舉進攻加沙,一名英軍軍官在實施偵察時還在無意間丟下一個公文袋。公文袋中裝有下列物品:
1、一本英國陸軍軍官手冊;
2、一張20鎊的英幣(按當時的匯率折算,相當于1000美元,是一筆不小的錢);
2、一封家書,是軍官妻子手寫的,說她即將臨盆;
4、一封建議書,寫著軍官對于推遲直攻及艦炮作戰配合的看法;
5、一份參謀會議議程表,表明即將研究建議書提到的內容;
6、一份艾倫比司令部指示抄件,指示如何直攻加沙戰前準備;
7、一封艾倫比司令部發給英軍沙漠騎兵司令的電報抄文,命令他派兵朝貝爾謝巴方向實施偵察,牽制敵軍力量;
8、各類便條,用簡單密語寫成(目的是讓土軍盡快破譯,并在以后繼續用同樣的方法破譯英國電文,以便順利實施消息誤導);
9、一份備忘錄,說明貝爾謝巴對英軍意義不大。
公文袋造成的印象是:此袋是一名官職不低的人丟失的,里面的內容真實可信,英軍不會在11月中下旬之前發動直攻,英軍的直攻目標是加沙。
在10月10日,由邁納茨哈根本人親自把公文袋\"丟給\"了土軍。當日他率領巡邏隊朝貝爾謝巴方向實施偵察,\"不知不覺\"中靠近土軍,遭到土軍火力打擊,慌亂之中,他撥馬而去,將公文袋、望遠鏡、水壺、手槍統統丟失。為了逼真,手槍上還涂著馬血,仿佛他的坐騎已經中彈所以他才會六神無主、慌亂失措。不僅如此,邁納茨哈根還怕出什么差錯,特意讓全軍對他興師問罪,責備他丟失重要文件,對此還下發了通報。為了能讓土軍看到這個通報,他又讓一名巡邏員用通報包上三明治隨隊前往丟失文件的地方活動,裝作尋找公文袋,卻隨手將包三明治的通報扔下。隨后英軍的炮兵也加緊了對加沙地帶的攻擊,對貝爾謝巴卻一炮不放。
土軍得到了這些消息,不得不信。趕緊加長加固了加沙的戰壕,調來一個師加強前沿防御,二個師擔任預備隊。另外還增派50架飛機前來支援。但是出乎土軍的意料,英軍總攻于10月31就開始了。在貝爾謝巴方向,一陣簡短的火力準備后,英軍的4個小兵師從西南向貝爾謝巴發起猛攻,同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兩個騎兵師從城東抄土軍后路。到了黃昏時分,土軍的后部防線被突破,貝爾謝巴丟失,土軍亂作一團,全線后撤,一直到12月30日才穩住陣腳,停止敗退,這時不僅加沙失守,連耶路撒冷也落到了英軍的手中。
邁納茨哈根就是靠著這個丟失的文件袋,打破了英土兩軍間6個月的僵局,使英軍取得重大勝利。△
(李貞剛薦自《思維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