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dāng)今的日本,人們在觀賞日本傳統(tǒng)戲劇或觀看相撲等體育比賽時,常邊看邊品嘗“便當(dāng)”,大快朵頤。東京國技館的“相撲便當(dāng)”很有名氣,人們不但在現(xiàn)場吃,還要買幾盒回家饋贈親友。鐵路沿線特別是新干線沿線各站臺都出售各地的風(fēng)味“便當(dāng)”,有的旅客便一路吃下去。吃“便當(dāng)”成了日本人的一大享受。“便當(dāng)”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除了以上的“行樂便當(dāng)”外,在幼兒園或?qū)W校以及上班族的午餐中,“便當(dāng)”也是重要的角色,慈母或愛妻精心烹制的美味可口的“便當(dāng)”,引來人們羨慕的目光,不少主婦為了自己兒女或丈夫的面子,不得不煞費苦心使用十幾種原料,精心烹制,精心裝盒,而不像我們的飯盒,常把幾個剩菜裝在盒中便算了事。

日本的“便當(dāng)”還常登大雅之堂,比如2000年10月,在日本經(jīng)濟界為朱總理訪日本舉辦的午餐會上,就以“便當(dāng)”待客,主人主要是為了節(jié)省時間,而并不是出于簡慢。這種“便當(dāng)”屬于豪華型,在東京高級日本料理店訂做,“便當(dāng)”盒一尺見方,高二寸,盒內(nèi)分有十個小隔斷,擺放著生魚片、烤魚、牛肉鐵板燒、“天敷羅”(油炸食品)、日本風(fēng)味的什錦蔬菜、蒸雞蛋羹、日本咸菜、白飯、水果等等。當(dāng)時有四百多人同時用餐,所有的熱菜都變涼了?!氨惝?dāng)”很少有熱熱乎乎的,由于要裝盒、搬運,即使是熱菜也往往放涼了,大多數(shù)日本人不習(xí)慣吃過熱的食物,自嘲是“貓舌”,而對涼冷的食物卻吃得津津有味,這是中日飲食的不同之處。
“便當(dāng)”的內(nèi)容以烤、煮或油炸的菜肴為主,這類菜肴稍放置一段時間,其色香味也不會發(fā)生變化。同時配以時鮮果蔬。不使用生魚片之類生魚食品,除非是用醋浸過的。此外,為了便于食用,菜肴往往切制成大小合口,或是成串。魚類一般要去骨剔刺。在裝盒時,既要裝得緊湊,便攜帶,又要將各種菜肴分開,以免串味,同時還要使色彩鮮艷。
日本的四季分明,人們對色彩很敏感,因此,使用時鮮蔬果使菜肴有季節(jié)感被認(rèn)為十分重要,要讓人們打開“便當(dāng)”的一瞬間就感到季節(jié)的變化,“便當(dāng)”成了人們觀賞季節(jié)變換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