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景春
秋季,氣候由炎熱漸變涼爽,涼爽中又顯現出燥的特點,這在中醫學中稱之為“秋燥”。這種天氣首先影響人體的皮膚,其次影響肺和呼吸道古醫籍《黃帝內經》指出,“秋氣通于肺”。體質較差的人,常因秋燥而發生病變。服食秋季應時水果可以防止這方面病變的發生或減輕病癥。
所謂應時水果,是指在秋季上市的果品,如梨、柿、百合、藕等。現在由于科技種植,有些水果已不完全局限于某一季節上市了,現將秋果養生防病的作用介紹如下:
(一)梨。性涼、味甘微酸。生、熟作用不同。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梨能潤肺消痰,降火除熱,主熱嗽止渴,貼湯火傷。”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梨含蘋果酸、檸檬酸、果糖、葡萄糖、蔗糖及鈣、磷、鐵,還有果膠及多種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等。果膠能降低膽固醇,預防血管硬化;糖分和多種維生素有保護肝臟和助消化作用。
(1)雪梨羅漢果飲。雪梨一牧,羅漢果半個。將梨與羅漢果洗凈,切成塊,加水200毫升,煮沸后,再以文火煮30~40分鐘。飲湯,梨肉亦可吃。每日一次,可連服1周:滋陰潤肺、清喉止痛,適用于慢性咽炎、干咳咽痛。
(2)梨汁牛乳飲。取梨子2—3枚,去皮切片搗爛,以潔凈紗布絞取汁。加牛乳50毫升,蔗汁30毫升。竹瀝水5毫升,混同燉溫服,治食管癌吞咽困難且有痰阻者。服之可以增加營養,并有化痰作用,適用于食管癌晚期而又不能手術者。
(3)雪梨川貝煎。雪梨一枚,川貝5克研粉。梨挖去核,川貝粉納梨內,將梨蒂部蓋上,用線扎好,或用竹簽固定,放鍋內隔水蒸約1小時。梨熟爛,喝湯食梨。連川貝粉一起吞下。每日1次,連服3—5天。具有潤肺、清熱、化痰之功,適用于秋燥干咳、咽痛者,或痰黃粘稠,咯痰不爽者。
(二)百合。性平、味甘微苦。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其中含有蛋白質、脂肪、淀粉及多種維生素。百合能治病,也是一種美容珍品。
(1)蜜餞百合。干百合100克、蜂蜜150克。將百合洗干凈,放在大搪瓷碗內,加入蜂蜜,置沸水上籠蒸1小時。趁熱調均勻,晾冷后倒入瓶(罐)內備用,早晚各1湯匙。常服有潤膚、減皺的美容作用。
(2)百合蓮子湯。鮮百合、蓮子肉等量,加水適量。煮沸后再用文火煮40分鐘,加白糖適量即可。具有滋陰潤肺、養心安神的功用,適用勞心者失眠。可于晚上睡前2小時服。但舌苔膩、食欲不佳的失眠者不宜服。
(3)百合雞子黃湯。鮮百合100克洗凈,加水適量煮熟爛后,加入雞蛋2個,雞蛋煮熟后加白糖少許即可。每日清晨服1次,有養陰健腦作用。
(三)柿子。紅熟柿子性寒、味甘。有養肺胃之陰‘、生津潤燥之功,并能祛痰鎮咳、降低血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柿子的維生素含量十分豐富,遠遠超過蘋果、梨、桃、杏子等,還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脂肪、蛋白質、淀粉、果膠、鈣、磷、鐵、鉀等。
(1)柿子飲。柿子250克,白糖30克。柿子去皮核,以適量開水泡3-5分鐘。以潔凈紗布絞汁,放人杯中,加白糖攪勻即成。分2次服用,具有潤肺生津作用,適用于秋季皮膚干燥、鼻干、鼻出血或口唇燥裂者,可以連服1~2周。
(2)柿餅粥。柿餅2枚切細,粳米50克。先煮粳米,沸后再入柿餅,煮3-4分鐘水沸即可。具有潤肺、澀腸、止血功用,適用大便泄瀉、便中見血者。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下。
(四)藕。性涼、味甘。生津止渴,涼血止血。藕含有維生素C和較多的無機鹽,可生食,亦可制做菜肴和配制蜜餞。
(1)藕汁飲。取新鮮藕若干,用清水洗凈,切薄片,搗爛。用潔凈紗布絞汁,燉溫。加白糖適量。每服1杯,每日2次。飯后服。可連服一周。對秋季唇舌干燥或鼻干流血者甚宜。
(2)藕節。是藕中間的結節,食用時往往棄之不用,殊不知它也是一味治病的良藥。取之曬干,炒成焦黑,藥名藕節炭。用藕節炭3—5枚煮湯,具有化瘀止血之功,適用于婦女子宮出血或鼻出血。每日2次。連服3-5日。
(編輯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