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鼎法
腹痛是人人都曾體驗過的一種常見癥狀,只不過或輕或重,或短暫或持久,或經常或偶然罷了。嬰幼兒哭啼的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便是“肚子痛”。內科,外科、婦產科的多種疾病,均可能出現腹痛的癥狀,甚至以腹痛為主訴。輕微的腹痛無須吃藥便可緩解,嚴重的急腹癥患者必須立即送上手術臺。應激性腹痛歷時幾分鐘、半小時,慢性頑固性腹痛可遷延數年,經久不愈。腹痛的性質和程度,受病因、年齡、性別、環境、用藥、精神狀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遇到病情復雜的腹痛患者,醫生也會感到困惑不解,常在病歷上寫下“腹痛待查”的字樣。那么,出現腹痛癥狀后究竟應當查什么?怎么查?
首先應當了解腹痛的部位、性質、強度,以及有沒有放射性、轉移性。比如,先發熱后腹痛,多為內科疾病;先腹痛后發熱,多為外科疾病;右上腹痛伴有黃疸,多為肝、膽、胰疾病。如果腹痛后出現發熱,且疼痛放射到右肩胛部,那恐怕就是急性膽囊炎了。如果發熱、咳嗽、右側胸痛,然后出現右上腹疼痛,則可能為右下葉肺炎所致。如果腹痛伴有血尿,最先要考慮的應當是泌尿系統結石。如果青年女性腹痛,且伴有血尿、關節腫痛、皮膚瘀斑,患過敏性紫癜的可能性就較大。如果腹痛由上腹、臍周轉移到右下腹,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有特異性的意義。胃腸穿孔、腹型心肌梗死、壞死性胰腺炎、宮外孕、腸系膜血栓形成、腹內動脈瘤破裂、脾破裂等引起的腹痛不但劇烈,而且常伴有休克。所幸,這些危及生命的腹痛比較少見。
此外,陣發性右上腹或上腹鉆頂樣疼痛,常令人坐臥不安、痛苦不堪,多為膽道蛔蟲癥的特點。周期性、規律性的饑餓痛和夜間痛,常在進食后緩解,多為十二指腸潰瘍的特點。腹疼在排便后緩解,即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多為腸道痙攣性、阻塞性疼痛的特點。在發生腹痛以后的不太長的時間內,全身情況逐漸變差,則應警惕癌癥。如果有幾年的腹痛史,且時好時壞、時有時無,則多為功能性腹痛。
有些腹痛可以通過望診進行初步判斷。帶狀皰疹所致的腹痛,能在體表發現沿神經走向分布的皰疹,可謂一目了然。病人臉色蒼白、呻吟無力,提示病情嚴重,可能發生休克。病人輾轉床褥、呼叫不停,多為膽道蛔蟲癥、膽結石、腎結石所致。腹痛型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詳細檢查可以發現皮膚損害。鉛中毒引起的腹痛,可以通過齒齦鉛線幫助診斷。聽診過程中出現的腸鳴音、血管雜音,對消化道出血、腸梗阻、肝癌、動脈瘤、心肌損害、肺炎等引起的腹痛,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對于腹痛和腹內疾病的診斷,醫生的手有著任何儀器都無法替代的功能。比如,“揉面腹”、“板樣腹”,腹痛的部位、范圍、程度、性質,有無壓痛和反跳痛,有無鼓音、濁音、震水音等等,醫生都可以通過富有經驗的手體驗出來。對于緊張性、恐懼性、神經性反應強烈的腹痛病人,醫生的手進行恰到好處的撫摸、按摩,還會產生緩解疼痛的效果呢。
實驗室檢查對某些腹痛的診斷也具有特殊的意義。肺炎所致的腹痛,應做胸部x線檢查;胃腸道疾病(如炎癥、潰瘍、癌腫),應做內窺鏡檢查;腹痛型心肌梗死、腹型癲癇、胰腺炎、腹內結核、肝癌等,應做心電圖、腦電圖、胰淀粉酶、結核菌素試驗、甲胎蛋白檢查;腹內腫塊引起的腹痛,則可以通過CT等特殊檢查來明確診斷。
對于任何類型的腹痛的診斷,醫生的綜合分析都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進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分析,才有可能盡量減少誤診誤治。尤其是對于那些缺乏特異性檢查方法的腹痛,這種分析就顯得更為重要。
隨著診療技術的不斷提高,腹痛待查所“待”的時間也越來越短。病人發生腹痛后,應將病史和疼痛的性質向醫生講清楚,并主動配合醫生進行各項檢查。只要圍繞著癥狀“順藤摸瓜”,就一定能夠查個水落石出。
(編輯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