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迅
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煙草有過數量型的發展。烤煙最高年產量1997年約達1400萬擔,幾乎占全國正常年景烤煙收購量的三分之一;卷煙在1996至1997年間全省產銷量實際保持在220至230萬箱的水平(每年名義上國家計劃指標2023萬箱);1996和1997兩年,全省兩煙稅利約達50億元。
隨著環境的變化,由于全省煙草內部機制的不適應,1998年以后每況愈下,全省“兩煙”稅收連續幾年只維持在35億元左右,抵掉虧損額后只有30億元左右,在全省財政收入中的比重逐年遞減,由占50%以上降至2001年的20%以下。
觀國內“兩煙”的發展情勢,近幾年確實發生了巨大變化,有著不可抗衡的變數。就國內各省區發展看,有勝者、有敗者、有艱難維持者。煙草稅利的高增長者,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如江蘇、浙江、福建、江西以及一直平穩增長的上海市。其中江蘇、浙江兩省煙草都是在“九五”期間崛起的。這兩個省的共同特點是不產煙葉,只有卷煙加工,年產量為100萬箱左右,而且都有很大的優勢,即卷煙市場大,消費檔次高。在由煙草“規范經營”轉變而越演越烈的地方專賣的保護下,江蘇出現“四大名旦”煙(南京、東渡、紅杉樹、一品梅),浙江的兩大名牌(大紅鷹,利群牌卷煙)成為當地的暢銷名牌,估計2001年兩省煙草的工商稅利大約都達100億元。另外,近幾年還有一個勝出的地區,就是緊靠貴州的一個中部省份——湖南省,“兩煙”稅利2001年也上100億元。湖南和貴州相近,是“兩煙”產區,烤煙產量200萬擔以上,不足300萬擔,卷煙產量為230萬箱(比貴州略高)。“兩煙”都有調出,省內卷煙自身市場約達150萬箱,卷煙調出量70至80萬箱,是國內比較大的調出省。幾年前,湖南兩煙稅利與貴州相當。
近幾年來,國內煙草的變化,特別是“地方專賣”的浮出,中國煙草第一大省云南,受擠壓的程度非同一般。它年產卷煙600萬箱以上,而且都是檔次高、效益好的高中檔卷煙,年創稅利300億元左右,每年向國內各省區調出400萬箱以上。應當說,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但幾年實踐下來,由于云南煙草能面對現實,做了大量的調整工作、市場工作和產品創新工作,云南省政府和國家煙草專賣局甚至發出了“保衛紅塔山”的呼吁等等,工作還是極有成效的。如云南曲靖煙廠的“福”牌,會澤煙廠的“小熊貓”,紅河煙廠的“紅河”,都是當今國內卷煙市場的熱點、亮點,繼續保持了云南煙暢通的聲譽,在稅利上,雖然要用一部分利潤補助銷區的利益,但云南始終保持著300億元的水平。
國內煙草步入低谷者,主要是貴州、陜西、山西三省,尤以貴州困難最大,各項經濟指標大多排在最后,烤煙卷煙都面臨日益萎縮的市場資源,要前進一步都難之又難。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入世”后,12月6日,國家經貿委主任李榮融在全國經貿工作會議上強調:“明年國企將實施戰略大重組。即2002年爭取電信、電力、煤炭、電子等行業國有企業重組上市,推動煙草行業國有大企業的重組;通過授權經營和重組上市等四路推進,提高大型企業的國示競爭力;繼續推動劣勢企業依法有序退出市場”。據此可以預料,中國煙草將面臨更大的變數。
近幾年演變而成的煙草割據的“地方專賣”還會繼續,國務院整頓市場秩序的要求,仍然受到割裂、抵制,存在滯后效應。這嚴重阻礙了煙草資源的優化配置。部分省區利用自己的煙草市場優勢,獲得令人咋舌的高額利潤,而有豐富烤煙資源的云、貴地區,特別是貴州煙草卻舉步維艱,兩煙市場急劇縮小。
高額利潤使東部各省市、各廠都在進行最現代化的改造,即都在以國際最現代化的標準建廠。而貴州近年在技改上已無投入,如貴州第一大廠黃果樹煙草集團2001年竟無一分錢的技改投入。前景令人擔憂。而且,貴州為維持生產,不斷把東部地區低檔品牌卷煙引進來生產,壓縮自己的品牌,為別人開辟市場。再這樣下去,用不了幾年,貴州煙草會陷入更加弱勢的怪圈。
隨著國力增強,煙草原確立在國民經濟的地位勢必會往后排,甚至變得無足輕重。但煙草對貴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起碼還會維持一二十年。而隨著經濟發展,國家可能會在國際煙草的擠壓下取消保護。終有一天,煙草專賣制度會消亡(國外已有先例,如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隨著我國“入世”,煙草3至5年保護期屆滿后,歐、美煙草業將會在我國成為占一定比例的重要競爭力量。
有專家測算,世界公認的優質煙葉,巴西、津巴布韋、美國煙葉在取消關稅壁壘后,與我國云南省所產優質煙葉價格相當,而菲·莫公司“萬寶路”,英美煙草公司的“555”卷煙,在關稅降低后,單包零售價會賣到5元。國際煙草進入對中國煙草的擠壓和競爭,將形成巨大壓力,這是不爭的事實。
貴州煙草如何面對當前的困難,又如何脫套?這有待于有人進行組織,在深度上、深層次上展開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當然,如貴州扔掉煙草會發展更快,那的確沒必要去研究它,重視它。反之,那就要面對它,研究它,并采取切實的發展戰略、對策和措施。
這些年,貴州煙草的發展起起伏伏。總的來講,因種種原因和環境,失去的機會比發展的實際效果要多。“一云、二貴”始終未能實現,云南年稅利達300億元,貴州哪怕有100億也好啊,但談何容易!這不能不說是貴州經濟的一個遺憾。但不管怎么講,貴州煙草對貴州經濟社會的發展所作的貢獻是客觀存在的,不可否認的。毫無疑問,今后一二十年內,貴州還需要煙草對經濟有足夠的支持。
這就必須提高對煙草危機感的認識。貴州煙草正處于一個抉擇的關頭,必須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解困脫套,循序漸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從領導力量上、政策上、財力物力上繼續把煙草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來扶持。
要審勢度時,抓住機遇。貴州煙草畢竟歷史悠久,名聲猶存。觀周邊市場,貴州煙草在諸如四川、重慶、廣西等地區,還是備受歡迎的,只不過因為“地方”專賣“隔絕了當地消費者喜抽貴州煙的訴求。這三個地區就有400萬箱以上的廣大市場。隨著中國“入世”,幾年的保護期過后,專賣有可能在國際市場的擠壓下取消,從而使煙草被納入國際和國內大市場,這不是不可能的。這將是貴州煙草發展的最后一次機會,抓住了,可以崛起,甚至輝煌起來;若失去,貴州煙草會逐漸縮小體量,成為一個小生產點并消失殆盡。
當前要下決心、出大力進行省內資源的優化配置。烤煙布局要進行大幅度調整,調整到適宜地區,調整到好田好土,調整到有種植規模的農場農戶。這樣才能出好煙,出優質煙,出貴州特色煙,再像過去那樣千家萬戶地種煙,只會貽害煙草。卷煙方面,省內企業要加快重組,要切實讓一些沒有前途的工廠、沒有前途的卷煙品牌,盡快退出競爭行列,逐步退出煙草市場,把空間讓出來。集中精力把優勢企業、優勢品牌搞上去。
要始終抓住“兩煙”產品質量的主線。烤煙要在高香氣、低刺激性上下功夫,在上等煙的比例上下功夫,在具有貴州煙特色上下功夫。卷煙質量要在超香氣、超醇和、超安全性上下功夫,增加技術含量,吸引和引導消費者,增加美譽度、信任度。
發展市場經濟,創新是企業長遠立于不敗之地的主題。貴州煙草發展停滯的原因在于沒有創新,幾十年一貫制,按部就班。千家萬戶地種煙,大廠、小廠都一視同仁地生產經營,你創牌,我創牌,結果沒有什么“牌”。
當前一定要抓好品牌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決策創新、市場機制創新。只有新,貴州煙草才能脫困解套,才能脫穎而出,才能搏擊前進。
必須未雨綢繆。近一兩年天時地利不在貴州,貴州煙草還要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前進,除了繼續抓好諸如產品結構調整、產品質量、內部管理、行業效益等工作,以圖保住已經弱勢的貴州煙草外,還應在技術研究、戰略研究、隊伍建設、人才建設上做好工作。特別是在新一輪人才隊伍的準備上,要高度重視,從而在中國煙草與世界煙草的激烈融合中(即煙草大市場出現的時候),迅速抓住這最后一次機遇,讓貴州煙草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