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幼壯
在法國哲學家吉雷斯·德魯茲不愿再忍受疾病帶來的痛苦,從寓所的窗口飛身躍出,結束自己的生命之前很久,米歇爾·??戮驮赋?"也許有一天我們這個世紀將以德魯茲世紀而為人所知。"而這一斷言似乎在我們這個世紀還未結束之前就已經得到了某種驗證。作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魯茲正在以其獨特的思想。寫作。生活。乃至死亡的方式對哲學。美學。文學。電影。心理分析等諸多學科施加著愈來愈深刻的影響。
1990年,德魯茲出版了一本題為《對談》的文集。相對于他的其他長篇巨著來說,《對談》只能算是一本小書。不過,它卻最為簡明地概括了德魯茲思想的全貌。作為德魯茲近二十年1972-1990牸淶奈惱祿惚,其寫作時間同作者的思想成熟期大致吻合。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從《反俄狄浦斯》到《千高原》";"電影";"米歇爾·???;"哲學"和"政治"。它們基本涵蓋了德魯茲思想探索的主題:反心理分析理論;哲學史;電影中形象的功能;作為批評實踐的哲學;當代社會中的知識分子等。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收入此書的文章大多為書信和訪談,用語淺顯而論說生動,更多的反應了生活中而不是書齋中的德魯茲,清楚展現了其在哲學概念和感性生命之間建立起的那種獨特聯系。事實上,這本書如同羅蘭·巴爾特的《羅蘭·巴爾特》一樣,不僅可以視為作者為自己的思想撰寫的導讀,也可以視為作者與自己生命的傾談和訴說因此它題作《對談》。
在書前一個短短的引言中,作者對為什么要出版這本書作了如下說明:
為什么要把近二十年來的這些文字結集出版呢。有時對話持續時間如此之長,以致你都不知道它們仍然是戰爭的一部分還是和平的開始。哲學總是夾在對于如戰爭一樣的東西的憤怒和它們帶來的寧靜之間。但是,哲學不是權力。宗教。國家。資本主義。科學。法律。公眾輿論和電視都是權力,但哲學不是。哲學也有其激烈的內部戰斗熑繚誒硐脛饕搴拖質抵饕逯間,等等,不過那是模擬的戰斗。不是權力的哲學不能同權力爭斗,但它進行一種沒有戰斗的戰爭,一種針對自身的游擊戰。而且,哲學不能轉換為權力,它不談論權力,不傳達它們,而只能與其對談。由于權力不僅是外在的東西,而是滲入我們每一個人之中,所以哲學將我們所有人拋入與我們自己的不停對談,與我們自己的一場游擊戰中。
對于德魯茲來說,這場對談的主題即是,什么是哲學。這是貫穿本書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貫穿德魯茲生命的一個基本問題。同大多數人一樣,德魯茲也同意哲學涉及的是一系列概念,或概念體系。但是,在德魯茲看來,哲學概念不應是枯燥無味。繁瑣抽象的,哲學體系也不應該是僵硬和封閉的。而一旦活生生的概念同人的具體情境而不是超驗本質聯系在一起時,哲學就成為生命的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概念并不是現成的或先在的,人們必須發明。創造概念。哲學中的創造和發明同藝術和科學中的創造和發明活動既無本質不同,亦無等級之分。它們的區別只是,科學創造功能,藝術創造感官聚合體,哲學創造概念。
因此,哲學思考表現為三種力量的運動:概念,或新的思維或認識方式;知覺,或新的觀看和構成方式;感受,或新的感覺或生活方式。這樣,哲學思考從來不僅僅是理論問題,它同生命問題相關,同生活本身相關。而思考既不是反映,也不是闡釋,思考永遠是體驗,是實驗,是對現實的體驗和實驗。因此,哲學應該包括非哲學的內容,對哲學的非哲學理解也并非是不準確的和暫時性的。它構成了哲學的兩個方面之一。在德魯茲看來,斯賓諾莎和尼采的哲學就屬于這樣的典范,從他們那里,人們可以從哲學中得到許多關于生活和生命的知識。在某種意義上,"哲學同小說一樣:你必須要問‘下面要發生什么?!呀洶l生了什么?!皇钦軐W中的人物是概念,場景是時-空。"
在談及自己的哲學研究時,德魯茲明確表示:"我從來不擔心超出形而上學范圍,也不擔心哲學的死亡;我從不在放棄整體性。統一體和主體方面作什么大文章;我從不譴責那種設法直接呈現概念的經驗論;我從不通過結構。語言學。心理分析。科學乃至歷史來研究事物,因為我認為,哲學有它自己的材料,它使其可以進入同其他學科的更為基本的內在聯系"這就是概念,即同知覺和感受緊密相連的創造性概念。即使在今天,銷售活動成為資本主義的最高思維形式。市場的認識論,哲學面對這些力量感到異常的弱小和孤獨;即使在今天,知識分子不再是普遍價值的代言人,而只是其自身獨特專長和境遇的發言人,也沒有什么能取代哲學創造概念的功能。對于創造哲學概念的唯一要求是,它們應該是必要的和陌生的,必須要對真正的問題作出回應。因此,這種概念不是普遍性的,而是由相互交叉的獨特性構成。德魯茲在其著作中不斷地創造。提出和展示的就是這樣一些概念。例如,在《反俄狄普斯》中的精神分裂分析和欲望機器,《千高原》中的戰爭機器。制圖學和線條的展開,《論電影》中的運動-形象或時間-形象,直到《皺折,萊布尼茲和巴洛克》中的皺折,等等。
在德魯茲創造的概念中,"線條"和"皺折"是一對特別值得注意的概念。用線條和皺折,德魯茲生動地闡明了福柯和他本人后期哲學探討的主題:主體形成過程。我們知道,德魯茲和??潞笃趯τ谧鳛橹黧w的人的關注曾引起爭議,甚至被認為是向康德哲學的退卻。但德魯茲認為,問題并不在于主體是否應該成為哲學探討的主題,而在于這種探討不應該是抽象的。事實上,抽象什么也不能解釋,因為它們自己就需要解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有普遍性這種東西,也沒有超驗,沒有統一,主觀或客觀,及理性,有的只是過程。過程有時會統一化。主體化?;蚶硇曰?但那仍是過程。這些過程以具體的多樣性起作用,多樣性是事物發生的真正要素。過程即是生成,而這一生成過程就表現為線條與皺折的相互交叉和內外翻轉,一種不停的合攏。展開。再合攏。
在德魯茲眼中,無論在藝術中。社會中或一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線條,它們構成了事物和事件的基本組成部分。因此,任何事物和事件都具有其地理學。制圖學。及示意圖。但線條并不是筆直的和無限的,它們充滿了曲折和變化。人的生成也是如此,就如德魯茲引用米肖斯的話所說的,"嬰兒出生時帶有二十二個皺折。它們必須要全部打開。然后,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也就完成了。當再沒有更多的皺折需要打開時,他也就死了。人很少在還有皺折需要打開的情況下死亡。"同樣,人的思維也是這樣一種不斷展開的過程。在思維和神經學之間有一種類似的特殊聯系。大腦組織是根莖狀的,它不像一棵樹,而更像雜草,是一種"不確定的系統"。大腦的發展就是在內在和外在之間的不斷雙向運動的結果。這樣,主體形成過程,事件的發展和大腦的發育多少就是同一種東西。
寫出兩大卷討論電影專著的德魯茲表示,他之所以對電影感興趣是因為,銀幕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的意義上同大腦的工作方式一樣。電影并不僅是通過理性的剪接而把事物聯系在一起,它也經過非理性的再剪接,它展示了思維的兩種不同形式。這也就是為什么德魯茲對萊布尼茲和巴洛克文化傾注了極大熱情的原因。在德魯茲看來,萊布尼茲思想的深刻之處在于,他指出了個人與世界,經驗與物質,內在與外在之間的獨特關系,這就是其單子論。根據萊布尼茲的理論,每一個靈魂或主體都是完全封閉的,但在其最黑暗的深處包含著整個世界,同時也照亮著這一世界的某個部分。由于在每一個靈魂中被照亮的世界之部分各不相同,世界便不同地合攏在每個靈魂中。因此,世界便成為具體的情境而非普遍的存在,一切事物都處在不斷的合攏。展開。再合攏中。個人所感知的正是事物的生成,而世界合攏在每一個靈魂中。于是,德魯茲在巴洛克建筑。音樂和繪畫中找到了萊布尼茲概念的應用和展示。單子論當然也適用于現代情境。德魯茲就在極少主義畫家通尼·史密斯的繪畫中找到了這一概念的形象表達:一輛汽車在黑暗的道路上飛馳,只有前燈射出的兩道光束展露出不斷變化的世界。而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人們獨自關閉在房間中由電腦屏幕讀解世界的景象已成為單子論的最新形象表達。
就哲學探索來說,這意味著從不回到自己的主題,而總是不斷地以加速度的方式進入新的領域。這構成了一種探索的線條。但它同時也是生活的線條。而皺折意味著使線條產生曲折,使其在每次將要返回自身之際以更快的速度前行。如德魯茲所說,"一旦你開始思考,你便被卷入一條思維之線,在其中,生命與死亡,理性與瘋狂成為難以預測之事。這條思維之線拖弋著你前行。你只能沿著這條令人迷惑的線前行,假定自己肯定不會輸掉,不會終結于瘋狂和死亡。這就是始終讓??轮缘臇|西--在死亡與生命或瘋狂與理性之間變換,不停地跳躍。"這當然也適用于德魯茲自己。在德魯茲看來,以此我們才得以將無法忍受的生活繼續下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這意味著將你的生命置于你的思維之中。這即是古希臘人創造的審美的存在方式。這也就是說,除非我們使存在變成一種"方式",一種"藝術",我們無法避免死亡和瘋狂。
在德魯茲看來,確立存在的方式或生活的風格不僅是一個美學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倫理問題,或者說,是一個作為倫理學的美學問題。倫理不等同于道德,而正與其相對。其區別在于,道德提供的是一系列限制性法則,使人們依據先驗的價值來判斷其行為和意圖熣饈嗆玫,那是壞的,等等?。伦理韵娀?它提供的是一系列選擇性法則,它使人們依據其卷入其中的存在方式評價人們所做的和所說的。這些法則同時是倫理的和審美的。而作為倫理的審美構成了包括自殺在內的存在方式或生活風格,它使存在成為一件藝術品。正是卷入一切事物之中的生活風格才使人們成為其所是。
因此,在偉大的作家中,寫作的風格永遠也是一種生活的風格。以福柯為例,在其早期著作中,明顯地躍動著一種激情。思維被視為一種戰爭機器,或如他自己所說的,一種"災難性的行為",一種暴力,其第一個受害者即是思維者自己。后來,??伦兊幂^為平和,并略帶有一些嘲諷,思維于他成為一種享受。如德魯茲告訴我們的,"??驴倫鄞笮?不管是在其生活中還是其著作中都是如此。"而在其最后一部著作中,其風格趨向一種靜穆,一種嚴峻,一種較以往更為明凈的單純,一種更純粹的線條。這將他引向死亡。
在收入此書的一篇訪談中,德魯茲曾被問及對于??滤?德魯茲世紀"著名評價的看法。他的答復是,??禄蛘呤窃陂_玩笑,或者是想說,德魯茲是同一代哲學家中最純真的一位,即是說,他不是最深刻的,卻是最天真的,是一個對于"搞哲學"焏oing philosophy犠釵心安理得的人。于是,當其生命的皺折全部打開,其思維的線條不再跳躍之后,他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