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桓是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后,跟隨毛澤東上井岡山的,他是“支部建在連上”最早的七個連隊黨代表之一。1929年他參加了著名的古田會議。會上,他因“觀念正確,斗爭積極”,被選為紅四軍前委委員。在古田期間,毛澤東指著路過的羅榮桓,對剛從上海調來的前委秘書馮文彬說:“這是個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領導干部。對這個同志,我們發現晚了。”
1932年10月,在寧都會議被批判的毛澤東,離開紅軍領導崗位,羅榮桓也被調離一軍團。毛澤東喟然長嘆:“我倒霉時,他也跟著我倒霉。”“羅榮桓的品格,用十句話概括:無私利,不專斷,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開,放得下。同我相處這么多年,就是一個羅榮桓,還有一個鄧小平。”
1937年5月16日,羅榮桓和林月琴在延安結婚。這天一大早,羅榮桓就騎上大白馬去河對岸接林月琴。他們煮了一大鍋有雞塊、蘿卜、白菜的面條招待來賓。婚禮盡管簡單卻非常熱鬧,譚政、馮文彬、張愛萍、甘渭漢都來了。
林月琴是一個有著不平凡革命經歷的紅軍女干部。她是河南商城人,1914年1月出生,15歲就成了職業革命家,一直追隨紅軍艱苦戰斗,長征途中,她是婦女工兵營營長,主要任務是搞運輸。林月琴和大家一樣,負重五六十斤艱苦跋涉。1936年2月,婦女工兵營隨紅四方面軍主力重新穿越夾金山,在由懋功、丹巴向西轉移時,林月琴病倒了,持續發高燒,幾天昏迷不醒。后來在翻黨嶺山后,林月琴和全營大部分同志都得了雪盲癥,眼睛紅腫,什么也看不見。她們一手拄著棍,一手搭著前面同志的背簍,排成一路縱隊,在漫天風雪中艱難行進,終于在1937年1月隨中共中央機關進入延安。
抗日戰爭爆發,羅榮桓被任命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開赴山西抗日前線。
林月琴于1938年3月,生下第一個男孩,并按羅榮桓走前的吩咐取名北屯,意思是生于北方屯兵之地延安。北屯剛滿月,她就托付給延安附近的一戶老鄉撫養。1938年10月,羅榮桓作為一一五師的代表到延安參加六屆六中全會。會議期間,他抽空去看望寄養在老鄉家已半歲多的北屯,回隊后對妻子談起兒子的情況。林月琴十分想念北屯,想把北屯接到自己身邊。不久卻聽說那家老鄉搬離延安,又得知北屯因營養不良病亡的消息,夫妻倆人十分悲痛,林月琴一連數日難以安眠。
1939年2月,林月琴滿心歡喜地生下第二個兒子,恰逢部隊正在東進,羅榮桓高興地給新降生的兒子起名叫東進,就騎馬追趕部隊去了。1939年5月,林月琴帶著剛生的兒子跟隨一一五師留守處奉命由晉東南向山東轉移,開始了艱苦的千里行軍。東進由挑夫挑著,晃晃悠悠地過了太行山,又夜行晝宿來到華北大平原,終于在戰場上見到了羅榮桓。部隊在日軍圍剿中吃住走打,無一日安寧,孩子經常夜哭。羅榮桓意識到兒子必須離隊,他對妻子說:“我看,干脆把他交給老鄉養活吧。”林月琴淚如雨下,心如刀絞。大家都同情她已失去一個兒子,當即有人提出,抽幾個戰士掩護小東進轉移。羅榮桓嚴肅地說:“現在敵強我弱,我們一個戰士要頂十個用,怎么能抽出人掩護他。”經地下黨組織介紹,把小東進寄養在一戶可靠的農民家里。自此,林月琴跟隨羅榮桓。1940年林月琴又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南下。
1942年,是山東敵后抗日根據地斗爭最復雜、最艱苦的一年。羅榮桓曾稱之為“拂曉前的黑暗”。艱苦的環境和繁忙的軍務,使羅榮桓每天都處在緊張的工作狀態之中。有一天晚上,林月琴發現雪地上的血跡,知道丈夫尿血,急忙喊來醫生,檢查尿樣中還有小血塊,病情已相當嚴重,醫生對此病無法確診。中央接到羅榮桓請求休養的電報時,中央調整山東領導班子的決心已定。毛澤東、朱德立即復電,在對羅榮桓的病情表示關切的同時,明確轉告了中央的意見:“你的病如果還不是很嚴重,暫時很難休息。”與此同時,中央決定成立新的山東軍區,任命羅榮桓為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第一一五師政委兼代師長。不久,他又被任命為中共山東分局書記。歷史的重任落在羅榮桓肩上,他抱病受命,將山東抗日根據地一元化領導的重擔挑了起來。
鑒于羅榮桓病情嚴重,陳毅拍電報給中央建議讓羅榮桓來新四軍治病。1943年4月,林月琴陪同羅榮桓由山東到蘇北,整整一個多月的艱難跋涉,林月琴一路上都行進在羅榮桓的擔架旁。在新四軍軍部,奧地利籍的泌尿科專家羅生特判定是腎臟發生病變,可能是腎癌,也可能是多囊腎,由于沒有X光機,無法進一步確診,只好采用保守療法。羅生特近一個月的精心治療,雖還不能解決問題,但也有成效。羅榮桓自知病重,在返回路上對林月琴說:“我要訂一個5年計劃,爭取再活5年,打敗日寇,死也瞑目了。”林月琴安慰丈夫道:“你的計劃一定能實現,將來革命取得勝利,就有條件把病治好了。”
幾個月后,陳毅又派人把羅生特醫生護送到山東,專門為羅榮桓治病。自此他們相處如同一家人,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此時林月琴把東進從老鄉家接回,東進和南下都叫羅生特為“大鼻子叔叔”,性情開朗的羅生特常逗兩個孩子玩兒,用生硬的中國話說:“我是大鼻子,你們是小鼻子。”羅東進記得,一次部隊打了勝仗,他撿了個日軍的破防毒面具戴在頭上,跑到街上又蹦又喊,把老鄉的孩子嚇哭了。羅榮桓知道后嚴厲批評兒子:“你到老鄉家里的時候,路都不會走,是老鄉用高粱煎餅把你養大的,老鄉待你像親生兒女一樣。可你剛從老鄉家里回來,就忘了本!你知道什么叫群眾紀律嗎?”這件事給幼年的羅東進教育很深,終生難忘。
1944年,羅榮桓指揮山東軍民發動了一連串攻勢作戰,每次重要戰役,羅榮桓都是坐在擔架上指揮,林月琴隨擔架奔波于戰火紛飛的前沿,步步跟進新解放的國土,她的心境在勝利的捷報聲中跳躍。1945年7月7日,是抗戰8周年紀念日,羅榮桓在《大眾日報》上發表了《處在總反攻前夜的山東解放區》一文。一個月后,抗戰勝利的日子終于來臨了!
進城后,羅榮桓擔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他常說:“政治部要成為干部的家,使干部來了感到溫暖。不要閻王爺開店,小鬼不敢上門。”他總是教育家里的人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要熱情接待每一個來訪的同志,只要有人打電話要來,他就叫林月琴或秘書到門口去等。有一次林月琴看天晚了,就叫打電話的人明天來。羅榮桓知道后就對妻子說:“這樣不好,過去在山溝里打游擊,什么時候要見就什么時候見,現在有病就不能見了嗎?人家來看我,能談多少就談多少,不能談,見見面也好嘛!”一次,羅榮桓夫婦剛從外地回來,一位犯錯誤的同志打電話要來看他,沒等那位同志來,羅榮桓卻帶著病先到他那里去了,那位同志很感動。羅榮桓一再說:“對人的處理要慎重,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老干部是我黨的寶貴財富,要愛護他們的政治生命,關心他們的生活福利,在他們身上體現出黨的溫暖。”對已故老戰友的家屬和烈士子女,他也總是以極大的熱情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成長。朱瑞在遼沈戰役中犧牲后,羅榮桓時時掛念著他的子女,1960年還交代林月琴一定要把朱瑞的孩子接到北戴河,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度暑假。
羅榮桓總是把自己看成是群眾中的一員,他不贊成領導干部警衛森嚴,和群眾隔絕的做法。一次從漢口乘船到南京,上船后發現所在的一層艙只有他和幾個隨行人員。一了解是警衛部門同售票處打招呼,這一層的票就沒有賣。他批評道:“我看你們搞警衛工作的恨不得把我們鎖進保險柜里。我們接近群眾有什么不可以?”他出外視察,厭惡前呼后擁、迎來送往的繁文縟節。一次乘飛機去外地,剛走出艙門就見黑壓壓一群人來迎接,他很不高興地對當地幾位負責人說:“以后,你們再來這么多人,我就不下飛機,原機飛回去。”
羅榮桓具有革命家的偉大胸懷和氣度,在他身上體現著黨的政治工作干部最可寶貴的品質。作為軍隊高級干部,他實施領導,不是只靠地位、權威和命令,主要是靠對人的理解、關心和信任,特別是靠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模范作用去影響和教育群眾。他說:“我們主要是靠政治教育,是靠干部的模范作用去影響戰士對一切號令命令的執行。”他對政工干部的要求特別嚴格,經常教育政工干部,要謙虛謹慎,不要盛氣凌人。他強調,政工干部的威信,要靠自己的模范行動、模范工作去取得。羅榮桓以自己的模范行動,為政工干部作出表率。他謙虛謹慎,平易近人,誠懇待人。不論是工農干部還是知識分子干部,都把他當作貼心人,都愿意和他說心里話。大家把他看作溫柔敦厚的兄長和誨人不倦的老師,說他身上有一股凜然正氣。
在干部工作上,羅榮桓一貫堅持任人唯賢,公道正派,搞五湖四海。他經常講,團結的人越多越好,不能搞一朝天子一朝臣。早在1944年9月,羅榮桓在山東軍區工作會議上提出,不能只在熟人的小圈子中,以合乎個人口味來衡量使用干部。他善于團結和使用各方面的干部,受到廣大干部的稱贊。在配備干部時,羅榮桓在堅持“德才兼備”條件的同時,特別注意掌握“五湖四海”的原則,正確使用全軍各方面的干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大肅“AB團”時,他冒著風險保護了一批干部戰士,“羅政委刀下留人”曾在紅四軍傳為佳話。抗戰時期,山東湖西地區出現錯殺無辜的“肅托”事件后,他趕赴當地,斷然釋放了還未殺掉的被扣押的數百名干部,處理了挑起這一事件的禍首。
羅榮桓嚴于律己,清正廉潔,不搞特殊化,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戰爭年代,他把自己的棉衣讓給戰士穿,自己的戰馬不是騎著病號,就是馱著戰士的槍支和背包,他和官兵吃一樣的糠煎餅。他關心戰士,愛護群眾,心中沒有自己,只有官兵和群眾。連毛澤東都知道長征路上戰士請羅榮桓喝野菜湯的感人故事。困難時期,羅榮桓身居高位,卻嚴于律己,廉潔奉公。他常說:“越是國家困難的時候,越要注意和群眾同甘共苦。”他經常教育子女:“生活上不要搞特殊化”。教育他們要把自己看作是普通勞動人民的子弟,規定他們不準乘坐自己的專車,不準他們利用父母的名義辦私事。即使在病危彌留之際,還批評兒子不該在沒放假時回來看望自己。臨終前他對子女說:“我什么也沒有給你們留下,只希望你們堅信共產主義,奮斗到底!”他對林月琴說:“這些年,你為我作了很大的犧牲,也是一個無名英雄。我死以后,分給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說:“羅榮桓同志對我軍的政治工作有重大建樹,是我們總政治部的一位好主任,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
(責任編輯 劉家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