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APEC會議期間,江澤民主席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之后,兩國領導人一致認為,車臣恐怖勢力和\"東突\"恐怖勢力都是國際恐怖勢力的一部分,應該堅決地反對和打擊。
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朱邦造解釋了中國官方對\"東突\"分子的定義--確實有一批民族分裂分子想通過暴力恐怖的手段把新疆從中國分裂出去,建立所謂的\"東土耳其斯坦\",我們稱之為\"東突\"恐怖分子。
\"東突\",第一次出現于中國大眾媒體,是2001年10月10日的中新社報道:唐家璇表示中國深受\"東突\"恐怖分子的危害。隨后,中方新聞發言人稱:有確鑿證據表明,他們當中有一些人在阿富汗的營地里接受了訓練。
雖然在\"9·11\"之后中國政府才公開提出\"東突\"一詞,但是,我們對恐怖主義的政策\"一直都沒有變化\"。
APEC會議之前,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烏六國元首會聚上海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并共同簽署《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這一公約與前一年\"上海五國\"發表的《杜尚別聲明》所不同的是,\"恐怖主義\"的排序由第二位上升到了第一位。
伊犁事件
2001年10月16日,新疆《伊犁晚報》的一則判決消息并未引起內地社會過多的關注:案犯阿卜杜勒·邁吉德和阿卜杜勒·艾哈邁德以\"危害國家基本利益罪\"被判死刑。
其實,他們被槍決有一個重要的因由:分裂分子牽扯到了1997年震驚中外的伊犁事件。這一官方定性為\"2·5\"打砸搶。騷亂事件的暴力恐怖活動曾造成9人死亡,200多人受傷。阿卜杜勒·邁吉德被指認是此次恐怖活動的發動者。
在新疆打擊暴力恐怖犯罪案件展覽中,除了\"2·5\"伊犁事件,1996至1997兩年間發生的數起頗有影響的暴力恐怖事件也同時出現在展覽上。展出的近千幅圖片和500多件實物,描述的僅僅是一小部分:一個回家探親的戰士途經前進街時,被石頭活活砸死一個鄉文化站的秘書在伊犁街街口被他們用刀捅死后,又被扔進點燃的紙堆里焚燒一個50歲左右的內地來此打工的三輪車夫在勝利路南端被暴徒用石頭。棍棒活活打死;一家三口人在家中被突然闖入的恐怖分子打成重傷......
大多數沒有類似經歷的人,僅僅從這些圖片上,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暴力恐怖犯罪給人們帶來的巨大沖擊和脅迫。
研究恐怖主義的專家認為:1997年的\"2·5\"伊犁事件是新疆恐怖活動的一個升級的標志,也是其恐怖暴力活動的一個頂點。
營造恐怖
在伊犁事件發生三星期后,即1997年2月25日18點30分,烏魯木齊市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公共汽車系列爆炸案,共造成9人死亡,58人不同程度受傷。
警方資料顯示烏魯木齊\"2·25\"爆炸案的實施者自發成立了一個非法組織該組織下設3個行動組:資金籌備組。殺人組和爆炸組。爆炸組又有不同分工,被抓獲的吾守爾·艾買提是\"2·25\"爆炸物組裝者之一而爆炸組的2號人物阿不都拉·木尼亞孜則負責投放炸彈
研究恐怖活動的有關專家證實,在中國,大多數極端分子熱衷于制造爆炸案,其比例甚至遠高于國際平均數。選擇爆炸為手段符合恐怖分子制造恐怖的宗旨,所以恐怖活動一開始就走向濫殺無辜與血腥化。
恐怖分子的淵源
2001年6月25日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嚴打\"整治宣判大會的新聞發布材料中清楚地指出,罪犯吾斯曼·依米提等44人在1995年11月至1997年11月間,竄至阿富汗呼蘇提地區接受制造爆炸裝置的培訓。然后他們在1997年12月到次年5月先后返回新疆。一回新疆,吾斯曼·依米提就著手組織人員進行爆炸培訓,并將買來用于制造爆炸裝置的硫酸。磷等多達8200瓶的化學藥品,分運到9個秘密軍事訓練地點,他手下參加制造爆炸裝置培訓和其他軍事訓練的人數多達100余人。
而阿富汗的呼蘇提是一個相當難找的地區。在大量的資料查找工作后,有專家認為,這很可能是一個在喀布爾東面的地區,而且可能是拉登的訓練基地。
流竄到阿富汗,接受軍事訓練是這些恐怖分子最主要的選擇。據俄羅斯有關部門的統計,約有200多新疆恐怖分子在本·拉登基地受過訓。而中國方面的有關統計表明:1000多人曾在阿富汗接受軍事訓練。
這些恐怖分子如何到達阿富汗。比較可能的有兩條:一是走開伯爾山口從南面進入;再有一條不易想到的路是瓦罕走廊。另外,經商。朝覲都可以是恐怖分子到中亞各國。到阿富汗的名義。
一位研究者認為,中國新疆恐怖活動在北疆的重點地區是伊犁,而南疆則集中在喀什。阿克蘇。和田。葉城等處。
伊犁地處邊疆地區,這里一打開電視就會收看到外國電視節目。受境外恐怖勢力的影響是伊犁恐怖活動的一個特征。
反恐怖行動
在烏魯木齊,大多數人目前都很平和與安然,很多新疆人認為,1997年是恐怖活動的高峰,現在平靜多了,甚至沒了\"感覺\"。這是因為政府對恐怖勢力始終保持著\"嚴打高壓\",恐怖活動剛有苗頭就被打下去了,因此一般人對此幾乎很難察覺。在2000年,烏魯木齊警方搗毀暴力恐怖犯罪團伙24個,抓捕犯罪嫌疑人267人。
有專家認為,在中國反恐怖的嚴厲打擊下,中國的恐怖主義停留在一個相當初級的階段,無法與中東地區的恐怖主義\"嚴密的組織。長期的歷史\"相提并論。中東的恐怖活動往往以圣戰為綱領,因為他們認為,以色列和美國是兩個強大的敵人,對整個阿拉伯國家構成了生存的威脅和壓力,所以,這樣的政治綱領的號召力是巨大的。中國境內的恐怖組織也打出圣戰的綱領,而這種綱領僅僅會引起極少數宗教狂熱分子的興趣,對于社會和大眾則缺乏號召力。因為中國是一個提倡各民族大團結的國家,圣戰旗號自然立不住腳。
另一個事實是,在新疆從事恐怖活動的恐怖分子素質極低,都是一些烏合之眾,小派別。小集團,各自為政。并且,恐怖主義在中國沒有生長空間,有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國政府強大的政權,體現了國家的力量。
附:\"東突\"的歷史與現實
對于\"東突\"分子產生的原因,學術界已經認同的是\"受歷史上泛伊斯蘭主義和泛突厥主義影響\"。
突厥是歷史上的一個游牧民族,曾在中亞一帶建立了東西兩個突厥汗國。東突厥被回紇人維吾爾族的直接祖先所滅,西突厥被唐朝所滅,西突厥的兩個部落西遷到小亞細亞半島定居,他們的后代建立了輝煌一時的奧特曼伊斯蘭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凱末爾在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
與這一概念相關的突厥斯坦是一個地名,原本是泛指中亞古突厥人的發祥地。19世紀,歐洲地理學家開始使用這個名詞,并把所屬的范圍擴大--中亞的俄國部分成了西突厥斯坦,而中國新疆主要是南疆被稱為東突厥斯坦。
19世紀中期阿富汗人哲馬丁魯提出了聯合所有伊斯蘭教國家,創立統一的伊斯蘭政治實體的主張,開始了泛伊斯蘭主義的傳播。而泛突厥主義運動源于沙俄統治下受泛斯拉夫主義壓迫的韃靼人其目的是要聯合從小亞細亞到中亞的所有突厥斯坦語系的民族,建立一個統一的突厥帝國。這兩種思潮在新疆的表現就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
19世紀30年代初,新疆時局混亂,東突厥斯坦運動趁機在喀什建立了\"東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國\"。這個政權僅存在了3個月,但成為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開始,新疆民族分裂主義分子一直承襲至今。
\"東突\"分子目前主要有兩個活動中心。一個中心在西方,主要集中在德國。意大利,借助西方的所謂中國人權的觀點來攻擊中國政府另一個是在中亞,20世紀90年代初,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等國先后出現。他們一般是處于地下狀態,所在國的政府持打擊態度。
目前,有兩個較有影響的\"東突\"分子組織:一是東突厥斯坦解放陣線組織,曾于1994年在哈薩克斯坦注冊過,后被哈官方取締, 二是維吾爾人國際聯盟。
需要指出的是,\"東突\"分子是個籠統的概念,并不是某一組織的名稱。\"東突\"分子的組織在境外大大小小有50多個,主要集中在中亞地區。小的組織一般是集會,散發宣傳品,訓練,販毒,或者在新疆制造一些暴力事件。大一點的組織在歐洲開展活動,比如開會要求新疆獨立等。他們并未產生一個真正的\"東突\"分子領導核心。經濟來源包括在外經商辦企業販毒和獲取阿拉伯國家的資助。
(夏述華。呂麗妮薦自《三聯生活周刊》 原標題為《中國反恐怖》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