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1947年《國家安全法》,美軍設立由多軍種組成的聯合司令部。《1999年聯合司令部計劃》確定美軍設有九個聯合司令部,每個司令部由一名上將統率。
太平洋總部:航母曾游弋于臺灣
成立于1947年1月,轄區從美洲西海岸到非洲東海岸,從北冰洋到南極,面積約一億多平方英里,覆蓋44個國家、30個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托管領地,是美軍聯合司令部中轄區最大的一個。該總部統領太平洋陸軍司令部、艦隊司令部、陸戰隊司令部和空軍司令部以及駐韓美軍司令部等,共約30萬部隊。總部設在夏威夷州瓦胡島史密斯營地,現任司令為丹尼斯·布萊爾海軍上將。太平洋總部的部隊先后參加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并曾為其他戰區的戰爭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支援。在臺灣問題上曾數度出手干涉。1950年其第七艦隊奉命到臺灣海峽巡邏,阻攔我軍解放臺灣;1958年金門炮戰中,其軍艦先為蔣軍護航,后又倉皇撤退;1996年我東南沿海軍事演習期間,其\"獨立\"號航母到臺海附近游弋,待我潛艇出港后迅速后撤。近年來,太平洋總部逐步加大了與臺灣的軍事交流和合作,并力圖將雙方部隊的數據網絡系統匹配鏈接,為提升臺灣的作戰能力和武力介入臺灣問題作精心準備。

歐洲總部:打過科索沃戰爭
成立于1952年8月,轄區從挪威的北角經波羅的海和地中海一直到南非的好望角,包括歐洲大部、中東部分地區和非洲大部分地區的共89個國家,面積約1400多萬平方英里。該總部下轄駐歐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特種作戰司令部和陸戰隊司令部。總部設在德國的斯圖加特,總部司令兼任北約盟軍最高司令。現任司令為羅爾斯頓空軍上將。冷戰時期,歐洲是美蘇對峙的前沿,歐洲總部重兵集結。冷戰后該總部兵力大幅削減,但仍保持約10萬人的規模。1999年4月,以歐洲總部力量為基礎的北約部隊發動長達78天的科索沃戰爭。
南方總部:曾經抓捕諾列加
1963年6月在原加勒比海司令部基礎上建立,轄區北起美國南海岸,南到南美洲(不含墨西哥)南端的火地島,面積為1200多萬平方英里。該總部下轄南方陸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特種作戰司令部和大西洋艦隊司令部等。總部原設于巴拿馬霍華德空軍基地,1999年底《巴拿馬條約》到期后遷至美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南方總部的前身曾參與在古巴周圍的海空封鎖行動。該總部還參加了1983年入侵格林納達的\"激流\"行動和1989年入侵巴拿馬的\"正義事業\"行動。目前,該總部在轄區內推進軍事參與計劃,并與一些國家聯合開展緝毒行動。

中央總部:海灣戰爭的主角
1983年1月在快速反應部署聯合特遣部隊基礎上設立,轄區包括波斯灣、中亞、西南亞和東北非,涉及25個國家。中央總部統轄中央陸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陸戰司令部和特種作戰司令部。總部設在佛羅里達州的麥克迪爾空軍基地,現任司令為湯姆·弗蘭克斯陸軍上將。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時任中央總部司令的諾曼·施瓦茨科普夫陸軍上將指揮多國部隊用42天時間擊敗伊拉克。此后,中央總部又多次參與對伊禁飛區的行動和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動,并于1999年在美駐非洲兩使館被炸后向蘇丹和阿富汗發射巡航導彈進行報復。在9.11后美國對阿富汗實施的軍事打擊行動及可能打擊伊拉克的行動中,中央總部都扮演重要角色。
聯合部隊總部:推動聯合作戰
1999年10月1日由原大西洋總部改編而成,總部設在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該總部既負責大西洋戰區(除與中美洲、南美洲毗鄰的水域、冰島、亞速爾群島和北冰洋部分水域以外的整個大西洋地區)的防衛外,還負責美軍的聯合作戰訓練,提高各級部隊的聯合與協同能力,并向各總部提供做好戰斗準備的聯合部隊。在現代條件下,美軍力圖借助聯合部隊總部推動部隊聯合作戰甚至聯軍作戰的能力。
航天司令部:航空航天和導彈總管
成立于1985年9月,負責對各軍種航空、航天和彈道導彈防御部隊實施作戰指揮,下轄空軍、海軍和陸軍3個航天司令部和若干作戰及作戰支援中心。航天司令部司令兼任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司令和空軍航天司令部司令。總部設在科羅拉多州彼得森空軍基地。
特種作戰司令部:指揮三軍特種部隊
1992年6月在原戰略空軍司令部的基礎上成立,負責指揮美國戰略核力量。司令部設在內布拉斯加州奧佛特空軍基地。
軍事運輸司令部:兵馬糧草送往全球
于1987年4月成立,負責為配合各類作戰行動準備特種作戰部隊,并對駐美本土的各軍種特種作戰部隊實施作戰指揮,統轄現役和后備役特種作戰部隊共4.6萬多人。總部設在佛羅里達州的麥克迪爾空軍基地。
于1987年10月成立,是美軍全球國防運輸系統的管理部門,負責協調、投送和維持美軍所需的人員和戰略運輸資源,下轄空中機動、軍事海運和軍事交通管理3個司令部。總部設在伊利諾伊州的斯科特空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