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空前打擊的韓國并未一蹶不振。亞洲國家不但會從韓國愈挫愈勇的精神中汲取力量,而且會從它克服危機、重振經濟的實踐中尋求借鑒。
2001年4月15日,韓國中央銀行--韓國銀行宣布將本年度經濟增長率由去年12月預測的3.9%大幅上調為5.7%;4月19日,韓國開發研究院(KDI)也將經濟增長率預測值由當初的4.8%上調為5.8%。這表明韓國經濟正在加快復蘇,這無論對韓國還是東亞經濟無疑都是一個好消息。
經濟景氣:\"真正意義上的恢復\"
韓國經濟在遭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強襲后,曾陷入空前的危機,經過艱苦的努力,才逐步走出危機陰影,2000年經濟恢復較快增長。但在2001年由于受世界經濟不景氣影響,韓國經濟重陷困境,當年經濟增長率勉強達到3%。然而,峰回路轉,到2001年末,韓國經濟觸底回升;以此為起點,今年以來,景氣上升愈發迅速,主要表現在:
企業景氣指數連創新高。統計資料顯示,自去年第四季度起,產業生產持續增長,截至今年2月底,產業生產平均增長率達3.7%。另據調查,企業景氣指數(BSI)繼去年12月份達到101.3點以來,已連續五個月達到100點以上,今年3月和4月分別達到141.9點和140.8點,特別是4月份內需企業的景氣指數達到142.8點,3月份的生產業績景氣指數達到歷史最高值138.9點。專家認為,這表明韓國經濟景氣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恢復\"。
內需市場活躍,消費心理趨強。據韓國財經部調查,今年一季度商品內需銷售大幅增加,突出表現在:一季度汽車銷售72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1%,其中內銷38.2萬輛,比去年同期增加20.5%;手機銷售383.4萬部,增長率高達42.4%;彩電、冰箱、電腦等銷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財經部官員稱,從商品銷售動向看,內需市場的恢復超過預期。另據韓國統計廳公布,自去年10月到今年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攀升,去年12月突破100,今年1月達到106.7,到3月份又上升為109.7。消費心理大為改善,表明國民對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增強。
出口增長恢復速度加快。出口是韓國經濟增長的\"牽引車\",出口增減是衡量韓國經濟形勢的主要指標。去年3月以來,韓國出口連續13個月出現負增長,直到今年4月,才開始轉為正增長。到4月20日為止,出口創匯80.97億美元,去年同比增長11%。特別是汽車、手機、電腦、半導體等主導產品的出口增長迅速。其中汽車、電腦出口額各為5.28億美元和8.44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7.7%和26.1%;手機等通訊器械出口額達5.96億美元,增長率高達45.6%。產業資源部官員認為,按此趨勢發展,4月份出口增長率有望達到兩位數。
就業狀況明顯改善。隨著景氣復蘇,就業機會增加,長期困擾韓國的失業問題逐步得到緩解。韓國統計廳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2月和3月,失業人數連續兩個月呈減少趨勢,預計年內有望下降到3%的水平。除了建筑業、農林漁業、公共服務部門就業增加外,隨著企業開工率上升,大企業設備投資增加,大型企業招工規模擴大成為改善就業狀況的重要因素。據調查,58.3%的企業已決定擴大招聘員工,大型企業年內招聘員工數量將比去年增加22.6%;從行業的情況看,制造業增加21.9%,非制造業增加5.8%。
金融市場改觀,國際信用度提高。在景氣復蘇的形勢下,金融機構的收益明顯提高,一些主要銀行的不良貸款大幅減少,經營狀況大為改善。國家外匯儲備截至2月末達1050.92億美元,繼日本、中國大陸和香港、臺灣地區之后位居世界第五,與金融危機時外匯枯竭見底的慘狀相比可謂天壤之別。今年3月末,世界權威信用評估機構穆迪公司將韓國的國家信用等級上調兩級,恢復到A3級;緊接著4月8日,又將國民銀行、外匯銀行等四家主要銀行的信用等級上調為A3級。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直接反映出國民對經濟的信心。去年4月,綜合股指跌至470點以下;今年以來則呈現總體攀升、強勁上揚趨勢。3月份一度突破900點,4月中旬以來連續突破930點,據有關專家預測,突破1000點大關有望在上半年內實現。
經濟環境固然重要,韓國政府可謂功不可沒
韓國經濟迅速復蘇決非偶然。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好轉、特別是美國經濟的復蘇是韓國景氣復蘇的重要因素。韓國是出口主導的外向型經濟,出口主要依賴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石油及原材料需求完全靠進口支撐,這決定了韓國經濟必然隨著世界經濟的走勢而起伏波動。在世界經濟好轉的形勢下,韓國經濟也將水漲船高;特別是近期以來國際市場交易活躍,美國經濟呈現復蘇趨勢,使韓國經濟直接受益。比如,國際市場半導體價格上升帶動韓國半導體產業迅速擺脫低迷狀態,汽車、手機對美出口擴大則給出口業帶來一片生機。
韓國政府審時度勢,適時調整經濟對策對景氣復蘇發揮了主要作用。2001年,受世界經濟低迷的影響,韓國經濟陷入停滯,韓國政府當機立斷地采取擴大內需、刺激景氣的政策。一是適度增加貨幣供給,大幅度降低貸款利率,以此促進家庭消費,并通過改善企業資金狀況促進生產。全年國家金融機構提供的家庭貸款總額多達341.7萬億韓元,比前一年增加30%。利率降低加上采取長期分期付款等靈活的促銷手段,逐步造成了居民對住宅、汽車和家電的購買\"熱\"。二是加大對建筑行業的投入,充分發揮建筑業特別是住宅建設對建材等相關產業和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帶動作用。據韓國建設交通部4月初公布,今年1月至2月共建設住宅7.93萬套,比去年同期增加133.9%;年內完成建設55萬套住宅的計劃不成問題。韓國開發研究院預測,2002年建筑業投資增長率將達到9%~10%。
也應看到,韓國此次經濟復蘇是在國內總體經濟環境改善的基礎上實現的,在這一方面,近年來實行的經濟改革政策功不可沒。金融體制改革促使金融機構的經營效益不斷提高,金融的正常職能得以恢復并逐步加強;企業結構調整淘汰了無效益企業,實現了企業結構重組,逐步樹立了市場導向、透明經營的原則,經營狀況逐步改善。同時,公共部門和勞動市場的改革也取得進展。借助于上述四大改革,韓國經濟素質逐步更新和強化,這就為經濟復蘇準備了必要的基礎條件,提供了充分的原動力。
投資環境改善促進了吸引外資,外資大量流入又推動了經濟迅速復蘇。自去年底以來外資流入逐月增加,今年頭兩個月外商投資達12.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2.5%,其中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41.9%,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經濟復蘇的形勢良好。
促進地區經濟合作的因素
韓國經濟復蘇和走上穩步發展軌道,不但有利于國民福祉,而且,隨著綜合國力增強,也有助于提高國際地位,為本地區的安全和穩定做出貢獻。值得指出的是,當前的經濟復蘇為即將舉行的世界杯足球賽提供了有利的經濟、政治環境,而世界杯的舉行又將成為韓國經濟實現\"再次起飛\"的起爆劑。
韓國過去的經濟騰飛曾被譽為\"漢江奇跡\",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韓國的經濟模式和發展經驗為世界許多國家所學習和借鑒。在空前嚴重的亞洲金融危機的打擊下,韓國并未一蹶不振,而是以改革和奮斗實現了\"轉禍為福\",并繼續致力于經濟結構改革,努力解決在企業經營、產業結構、金融效益和勞資關系等方面的遺留課題,決心再創輝煌。亞洲國家不但會從韓國愈挫愈勇的精神中汲取力量,而且會從它克服危機、重振經濟的實踐中尋求借鑒。
韓國經濟穩步發展將成為亞洲經濟合作的促進因素。韓國認識到,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本國的經濟將更加仰賴國際經濟合作,因而把在對外合作中求發展確立為重要方針。作為APEC的首創者之一,韓國在亞太經濟合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韓國積極參與東盟\"10+3\"合作,并正在同幾個國家推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隨著經濟的恢復和正常發展,韓國開展對外經濟合作的實力和信心倍增,邁出的步子也會更大。最近,韓國政府宣布將在仁川國際機場所在地永宗島以及松島新城市和金浦開墾地設立三個經濟特區,實行特殊開放政策,大力吸引外資;同時,三星、LG、現代汽車、浦項鋼鐵等大型企業集團紛紛增加對外投資,擴大海外生產基地。這都預示著韓國在地區經濟合作中的作用將不斷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