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美國務卿鮑威爾赴中東斡旋,14日與被以軍包圍的阿拉法特會晤。
17日雙方再次會晤,但未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4月12日委內瑞拉政局突變,被政變軍人扣押的查韋斯總統政權失而復得。
●4月13日博鰲亞洲論壇年會12日~13日在中國海南舉行。
4月4日 安哥拉政府和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安盟)在首都羅安達正式簽署和平協議,宣布結束長達27年的內戰。
5日 韓國總統特使、總統外交安保統一特別助理林東源3日~5日訪問朝鮮。6日,雙方發表聯合新聞公報,全面恢復對話與合作。第58屆聯合國人權會議中東問題特別會議在日內瓦舉行,會議通過決議派調查團調查以在巴侵犯人權狀況。
7日 以軍繼續猛攻巴勒斯坦控制區,美國務卿鮑威爾赴中東斡旋。10日,以色列北部海法市發生公共汽車爆炸事件,造成至少8人死亡,14人受傷。聯合國、歐盟、美、俄發表聯合聲明,要求以從巴撤軍。12日,耶路撒冷市中心一個市場發生爆炸事件,6人死亡,70多人受傷,其中中國工人死傷各兩人。14日,阿拉法特在被以軍圍困10多天的拉馬拉官邸同鮑威爾舉行會談。同日,以軍決定解除對巴部分城鎮軍事禁令,但繼續視杰寧、伯利恒圣誕大教堂及阿拉法特在拉馬拉的官邸為軍事禁區。15日,聯合國人權會議通過決議,強烈譴責以在巴領土上實施的屠殺行為。同日,以軍宣布逮捕法塔赫在約旦河西岸的書記巴爾古提。17日,鮑威爾與阿拉法特再次會晤,但未取得實質性的成果。以色列議會外交與國防委員會決定授權以國防軍緊急征召3.1萬名預備役人員,協同常規部隊執行\"防衛墻\"軍事行動。
8日 盧森堡首相讓-克洛德·容克4日~8日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斗爭,伊拉克自即日起全面停止向世界石油市場出口石油30天。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組成新內閣,無黨派人士加布里埃爾·科斯塔出任總理并宣誓就職。
9日 李鵬委員長2日~9日訪問日本。英國王太后伊麗莎白的葬禮在倫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隆重舉行,數十萬群眾為她送行。南聯盟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議會批準兩個共和國未來關系的協議,未來共同國家的名稱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以色列總理沙龍宣布解散由他本人、外交部長佩雷斯和國防部長本·埃利澤組成的核心安全內閣,同時廢除由核心內閣作出政府有關外交與國防問題最高決策的規定。
10日 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謝列茲尼奧夫不顧俄共中央全會建議他辭職的決議,宣布他將繼續擔任現職。
11日 南聯盟議會公民院(下院)通過由南聯盟政府9日提交的與海牙聯合國前南戰犯國際法庭合作法,從而消除了南聯盟在引渡戰犯方面的法律障礙。
12日 委內瑞拉政局突變,查韋斯總統宣布辭職,佩德羅·卡莫納就任臨時總統。14日,被政變軍人扣押的查韋斯重新就任總統。
13日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12日~13日在中國海南省舉行,朱基總理出席年會并發表致辭和主旨演講。
15日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67-200客機在韓國金海市附近墜毀,機組人員及乘客共166人,生還39人。這次空難是國航47年來首次飛機失事。
17日 古斯芒當選東帝汶總統。
18日 流亡意大利近30年的阿富汗前國王查希爾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