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980年恢復辦理國內保險業務以來,我國的保險業務收入以年均近30%的速度增長。2000年的保險深度(即保費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1.79%,保險密度(即按全國人口人均交納保費)約為130元。到2001年11月底,中國各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已達到1229.2億元。截至2000年12月底,在中國保險市場上,共有31家保險公司。其中,國有獨資保險公司4家,股份制保險公司9家,中外合資保險公司6家,外資保險分公司12家。
中國保險市場的巨大潛力以及迅猛的發展速度備受歐美發達國家矚目,保險業開放一直成為中國入世談判的焦點。
承諾與時間表
按照承諾,加入WTO時,在壽險和財產險這兩個最為重要的直接保險領域,外國保險公司在華被許可的業務范圍基本上是維持現狀,即允許非壽險公司在華設立分公司或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外資股比可以達到51%;允許外國壽險公司在華設立合資公司,外資股比不超過50%,外方可以自由選擇合作伙伴;外資保險經紀公司可設立合資保險經紀公司,外資股比可以達到50%;允許外國再保險公司以分公司、合資公司或獨資子公司的形式提供壽險和非壽險的再保險業務,且沒有地域限制或發放營業許可的數量限制;允許外資保險公司在上海、廣州、大連、深圳、佛山提供服務。
加入兩年內,允許外國非壽險公司設立獨資子公司,即沒有企業設立形式限制;增加北京、成都、重慶、福州、蘇州、廈門、寧波、沈陽、武漢和天津,共十個開放城市,允許外國保險公司在這些城市開業,同時允許外國財產險公司向中國客戶提供服務。
加入三年內,外資經紀公司在合資公司中的最高股比由50%增加到51%;取消地域限制;允許外國壽險公司向中國公民和外國公民提供健康險、團體險和養老金/年金險服務。取消所有的地域限制,允許外國壽險公司向中國公民提供健康險、團體險和養老金服務,而在此前外國壽險公司只被允許經營個人壽險。
加入四年內,取消法定分保比例。
加入五年內,外資保險經紀公司被允許設立全資子公司。
入世談判,已經為弱小的中國保險業贏得了2年~3年寶貴的緩沖期。根據中國加入WTO的有關協議,中國保險市場將在未來兩三年內逐步對外開放。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過渡期,做好與國際接軌的準備工作。
挑戰更多一些
在外國保險公司欲開進國家名單上,居榜首的為中國。各家外資保險公司憑借雄厚的資本實力、豐富的管理經驗和領先的技術優勢,充分利用日漸平等的政策條件和市場環境,努力擴大其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中資保險公司面臨的競爭將是全方位的、綜合的,挑戰將是嚴峻的。
機遇
保險市場的開放,將加快國外資本的流入和技術的輸入,推動中國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市場需求將迅速增加,發展空間將更為廣闊。
開放保險市場將擴大保險市場的規模,增強承保能力,加劇市場競爭,打破壟斷局面,促進國內保險公司進行產品、技術、管理創新,改善服務。
保險市場的開放,將促進保險公司加快體制改革步伐,轉換經營機制,縮短與國際保險業的差距;將改變中國保險業的增長方式,確立新的業務增長點。
開放保險市場,將有助于中國保險市場體系的逐步形成,并加快中國保險業的國際化進程。中國入世后,一個比較完整的保險市場組織體系將盡快得以建立并逐步完善,包括代理人、經紀人、公估人,以及間接為保險業服務的保險評級公司、保險行業協會和會計師、律師、審計師、精算師事務所等在內的保險中介機構將不斷發展壯大,推動保險業的發展。在宏觀環境方面,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將逐步放寬,各方面的政策法規將逐步健全,為保險業的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
挑戰
*+競爭的深層次、全方位將成為未來中國保險市場的特點。隨著經營主體迅速增多,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保險費率(即保險產品的銷售價格)將走向市場化、自由化,價格大戰不可避免。各保險公司除了在價格、產品創新、客戶服務、資金運用、公關宣傳等方面展開競爭以外,將更加注重在人才培訓、技術創新、企業文化等諸多方面展開深層次、全方位的競爭。
*+較之外資保險,國內諸保險人在稅率、政策、體制、機制等方面都處于劣勢。在優惠政策、資金動用、冗員裁減、費用支出等方面更有著天壤之別。
*+保險公司的購并將不可避免。入世后的保險市場將不論外資、中資還是中外合資都將在一個規則下競爭,在一個政府部門的監管下競爭,適者生存,優勝劣汰。
*+再保險將分流。入世后,保險監管部門將從市場行為監管轉向以償付能力監管為主上來。
*+人才和服務將要成為未來保險市場競爭的焦點。
*+保險公司間、金融行業間的混業經營趨勢、方式將呈現多樣性特征。面對金融消費者這個“終端”,越是整合的、體現出“一站式”服務精髓的,就越具有生命力。這對現有保險公司將是新的考驗。
趕快轉變
加入WTO后,中國保險業在競爭上具備三大優勢,即地緣優勢、先入優勢和營銷網絡優勢。然而,我們在資本實力、經營技術、管理水平、產品服務以及人才方面都存在不足。所以,一些調整是必須的。
第一,更新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把市場競爭由拼網點、拼規模、拼價格提高到比質量、比服務的層次上來。保險公司的業務重點應轉向產品開發、資金運用和承保、理賠技術的提升,同時,積極發展銀行保險和電子商務。
第二,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改革公司體制,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轉換經營機制。現有國有保險公司股權結構單一,經營機制不靈活,歷史包袱沉重,難以應對入世后國際化競爭的挑戰,必須深化改革。加快中資保險公司經濟體制改革進程,建立現代化的保險經濟體制。
第三,增強創新能力,切實轉變經營機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防范經營風險。進行科學的客戶定位和產品定位,提高服務水平,拓展保險服務領域,確立公司的品牌形象。
第四,運用好保險資金,有利于保險公司增強償付能力,保證經營穩定,提高競爭實力。提高保險資金的運營能力,增加公司的投資實力,已成為當今險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有條件的保險公司應成立獨立的資產管理中心。
第五,加強人才培養,提高隊伍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