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根廷持續三年的經濟衰退形勢于2001年12月18日急轉直下,群眾由于不滿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和政府的緊縮財政政策,在地方上發生了哄搶超市事件,從而引發全國性騷亂,導致嚴重的人員傷亡,社會、政治局勢劇烈動蕩。德拉魯阿總統組織聯合政府的要求遭反對黨正義黨拒絕后,被迫下臺。12月24日,以原省長薩阿為總統的臨時政府成立,不料阿根廷局勢繼續動蕩,薩阿總統在執政七天后宣布辭職。此后一連換了幾位總統,經過國會選舉,2002年1月1日,原正義黨參議員杜阿爾德當選總統,任期可到2003年12月為止。
近期經濟政策走向令人關注
阿根廷危機的直接起因是長期的經濟衰退。自1999年以來,阿根廷經濟增長已連續三年為負數,國家稅收銳減,償債能力下降,引起了國際債權人的疑慮。阿根廷政府為獲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金支持,不遺余力地推行“零財政赤字”的緊縮政策,使經濟持續下滑趨勢更加嚴重,人民生活水平難以得到改善,社會和政治矛盾激化。針對阿根廷目前面臨問題,新政府能否拿出有效的經濟政策,緩解危機,直接關系到阿根廷國內局勢的穩定。
目前看來,新政府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阿根廷比索與美元的固定匯率問題
90年代初阿根廷飽受惡性通貨膨脹困擾。當時的阿根廷政府為抑制通貨膨脹,以法律形式規定本幣比索與美元1比1的固定匯率,這在當時對阿根廷樹立國際信譽,遏制通貨膨脹,穩定經濟形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十幾年來阿根廷宏觀經濟管理的信條和基礎。但這種以法律尋求比索與美元硬性掛鉤的做法,無異于自動放棄必要時利用匯率手段調控經濟的選擇,自失宏觀調控機制。阿根廷自1998年受亞洲和巴西金融危機沖擊、經濟陷入持續衰退以來,償債能力下降,引起國際債權人疑慮。比索幣值十幾年來已累積高估約50%,削弱了阿出口產品價格競爭力。匯率問題已成為阿理順金融的瓶頸,貶值勢在必行。但貶值牽涉修改法律、阿根廷的國際信譽以及債務升值等重大問題,因此政府遲遲未下決心,失去了分步驟、小幅度調整的時機,幣值高估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
2 債務問題
目前,阿根廷聯邦政府債務1320億美元,地方政府債務220億美元,私人債務600億美元,其中約60%為外債。債務結構不合理,一是利息率偏高,二是美元債務比重過大,三是國際游資比例過高。據估計,阿根廷外債占有國際游資的20%。在美元持續堅挺的形勢下,債務負擔日益沉重,2001年12月到期債務約10億美元,2002年第一季度到期債務約30億美元,日益嚴重的債務問題成為引起阿根廷經濟危機直接原因之一。新政府宣布,由于阿根廷處于破產境地,堅決中止償還債務。阿根廷中止償還債務勢必引起債權人反對,此舉將會打擊阿根廷的國際信譽,加大國際融資的難度。估計政府將派遣官員赴美國與債權人進行談判,以爭取債權人的諒解和支持。阿根廷是美國在南美的重要盟友,美國總統布什表示,將與新當選的總統合作。估計美國在阿根廷債務的減免上,會有一定程度的支持。
3 社會救助問題
長期經濟衰退造成阿根廷失業率急升,目前已達18%;人民貧困化加劇,處于貧困線以下的人口超過40%,加之此次全國性騷亂使許多業主遭到滅頂之災,醞釀著更大的社會動蕩,急需救助以解燃眉之急。為此,政府已宣布緊急食品計劃、對遭劫掠業主的補償計劃以及提高最低工資、放開銀行提款限制等措施,這些措施對于穩定人心和社會局勢會有一定作用。
4 刺激經濟增長與就業問題
估計杜阿爾德政府將采取某種形式的經濟膨脹政策,由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
5 經濟發展戰略問題
阿根廷同其他拉美國家一樣,采用了“自由經濟”的發展戰略與模式,但這種戰略越來越成為阿根廷經濟發展的禁錮。現總統杜阿爾德系老資格的民眾主義政治家,一貫反對經濟自由化、市場化,估計他上臺后,將會觸及發展模式問題,提出長期發展戰略。
杜阿爾德政府執政后,社會、政治支持度較薩阿政府有所提高,這有利于新政府排除政治紛爭,集中精力于經濟治理。但由于目前社會和政治局勢仍未穩定下來,不少群眾仍然對現政治體制不信任,主張經濟自由化的政治力量仍然較強大。如果政局持續動蕩,不排除政府再次跨臺、舉行全國大選的可能性。
危機產生的影響
從目前看,阿根廷危機短期內難以有根本的緩解,經濟衰退可能要持續到2002年。并且隨著內部調整力度的加大,對地區經濟、國際金融、對華經濟關系等均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沖擊。
1 對鄰國和地區經濟將產生消極影響
阿根廷和巴西同為南方共同市場主要成員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巴西經濟總量占拉美地區總量的約40%,對拉美地區經濟表現一向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分析阿根廷經濟危機會否產生地區性消極影響,關鍵要看是否會沖擊巴西經濟。巴西出口的15%是以阿根廷為目的國,兩國近年來在出現經濟困難的時候,曾多次采取針對對方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貿易糾紛不斷,如果阿根廷貨幣貶值,勢必將削弱巴西的出口能力。阿根廷的經濟衰退,還會對南方共同市場造成消極影響。近年來南方共同市場各國由于經濟困難,內部貿易下降,經濟一體化進程進展不利,貿易糾紛頻發,這對曾經取得一體化積極成果的南方共同市場形成嚴峻考驗。此外,以巴西為首的南美國家在與美國就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地位也會有所削弱。
2 國際金融體系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
阿根廷中止償還債務,對國際債權人將會產生心理上和資金上的沖擊,他們對新興市場國家投資風險增大的趨勢將更為關注,勢必會采取更謹慎的投資態度,這可能會加劇國際資金流向變化。同為新興市場的拉美、東亞地區各國有可能遭受池魚之殃。
3 中國與阿根廷貿易可能會受一定影響
隨著阿根廷經濟困境加劇,今后政府可能會進一步采取一些保護主義措施。2001年以來,阿已對我國出口的鞋、玩具等產品實施特別關稅加以保護,并對我出口已有明顯增長,連年保持順差。
對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的反思
阿根廷危機除了對地區經濟、國際金融產生一定的沖擊外,同時也促使人們思考有關發展中國家如何參與全球化、選擇發展戰略以及把握宏觀經濟調整等重大問題。
90年代以來,阿根廷與其他拉美國家一樣,投身世界經濟自由化大潮,引進以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和外向型經濟為主要內容的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取代了原“進口替代”的內向型發展模式,雖在全球化大潮中曾經取得一定時期的較高經濟增長,但包括墨西哥、巴西以及阿根廷在內的拉美國家,90年代以來,幾次發生經濟、金融危機或動蕩,經濟幾度浮沉,總的年均經濟增長率不高。90年代拉美地區年均經濟增長率僅為百分之三點幾,遠未達到六七十年代7%的年均增長,且各國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地區差距拉大、高失業率、中產階層分化等惡性趨勢有加劇之勢。人們不禁要問,這是為什么?此次阿根廷危機再一次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新自由主義模式失敗的例證。這種巨大的心理沖擊因素,將會長久地對未來的經濟政策制定者們產生重要的影響。如何擺脫經濟波動,取得可持續發展,是人們在這次阿根廷危機中值得深思的問題。▲(截稿日期2002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