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在告別演說中稱,聯合國的聲望至關重要,并具有五個支柱,即:不偏不倚、平等、效率、成就和獨立性。
加利\"中止競選\"
美國否決加利后,安理會主席將有關情況通報了大會主席伊斯邁爾。美、英就借此機會一個勁地催促非統組織盡快提出其他人選,而此時的非統組織已經不可能再提名加利作為惟一的候選人,因為不少非洲國家首腦紛紛致函非統主席、喀麥隆總統比亞,要求非統不再堅持提名加利一人,而是盡快提出包括加利在內的數人名單作為候選人,以免非洲失去連任的機會。
經過十天的磋商和醞釀,比亞總統1996年11月29日致函非洲各國首腦,建議\"有此意愿的非洲國家現在可以提名其他合格的人選,與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博士一起作為候選人\"。這就表明,非統只是堅持非洲連任的立場,而不再堅持推舉加利作為惟一候選人,也不搞由非統推薦的統一候選人名單。這是非統組織在聯合國秘書長候選人問題上統一立場的重要變化。
那么,加利怎么辦?如果繼續參加競選,不可能保持11月9日的14票的高票位,但如立即宣布退出競選,則無異于自己認輸。所以,他于12月3日晚打電話給安理會主席稱,他決定暫不當候選人,希望安理會暫時不要投他的票。這就是當時在聯合國盛傳的加利\"中止競選\"。
難以劃一的選擇標準
候選人多了,究竟根據什么標準來選擇?聯合國對此從來沒有具體的規定。各國選擇的標準既有共性,又有各國關切的重點。國際社會有這樣的共識:聯合國秘書長必須具備淵博的知識、政治家的頭腦和較強的組織能力。不言而喻,他還要忠于聯合國憲章及其宗旨和原則,熟悉聯合國的業務,善于解決復雜的國際問題。除此以外,對秘書長的要求就會因國家利益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秘書長恐怕也難以一一做到。
然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關切對于秘書長來說是舉足輕重的。美國這次反對加利的表面理由是,走向21世紀的聯合國必須有新的領導人,加利年事已高,改革不力。實際上,按法國人的說法,這些理由都站不住腳。美國反對加利,是因為加利有時不完全接受美國的建議,這就是說,加利還不夠\"馴服\"。法國人真是一語道破\"天機\",這大概就是美國所要求的最重要的條件。
英國要求秘書長出自尊重人權的國家,反對來自利比亞、蘇丹、尼日利亞等所謂\"人權記錄不佳\"的國家。法國則特別強調秘書長必須懂法語。俄羅斯在這次選舉中似乎沒有提出什么特別的要求。
中國的態度為各方所關注。中國希望秘書長應當領導聯合國在解決和平與發展兩大時代主題方面有更多的作為,應當維護占聯合國會員國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同時,中國向非統主席國喀麥隆明確提出,希望非統組織提出的候選人不會損害中國的利益,特別是候選人應對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如臺灣問題等,有正確的認識。另外,候選人不應來自一個與中國沒有外交關系的國家。這一條至關重要。
“稻草票\"并非\"軟而無力\"
到了12月,時間已經相當緊迫。這個月的安理會主席、意大利常駐代表富奇大使月初同我磋商時提出,他將本著以下原則主持秘書長選舉工作:保持公正,不偏不倚;主席不與任何候選人單獨會晤;保持工作透明度;加速決策進程,年底前完成選舉;堅持協商一致。我對他的這些原則表示贊賞,只提醒主席要特別注意聽取和尊重非洲國家的意見。
有鑒于此,安理會決定12月9日為提名截止日期,10日開始\"摸底投票\"。
關于\"摸底投票\"需要解釋幾句。StrawPoll可直譯為\"稻草票\",但卻令人不知所云。查閱《新英漢詞典》,它被解釋為\"測驗民意的假投票\",其中\"測驗民意\"有些接近,而說它是\"假投票\"似乎就不太貼切了。我們根據長期在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的實際經驗,把這種投票譯為\"摸底投票\"似乎貼切一點。這個英語短語始于何時,源于何典,我不得而知。但我聽說,這種辦法首先用于聯合國秘書長的選舉是烏干達人奧圖努在擔任安理會主席時開創的。這種投票對安理會了解各方意圖以進行決策有實用價值,而無正式投票那樣的法律效力。
從幾輪\"摸底投票\"的結果看,安南得票一路領先,在第六輪得票升到13票,法國和埃及投了反對票。而到了第七輪又升至14票,只剩下法國反對,連加利的祖籍國埃及也轉而支持安南,這是一個重要的變化。
從投票的過程可以看出,法國在與美國唱反調。它除了發泄對美國霸道做法的不滿外,更重要的是要同美爭奪對國際、非洲和聯合國事務的主導權,顯示獨立性,提高自身的國際地位,擴大國際影響。然而,七輪\"摸底投票\"的形勢對法國不利。法國如何應對?是硬頂,是拖延,還是在一定條件下妥協?這是當時大家十分關注的問題。
安南勝出
12月13日(星期五)上午,安理會主席通知當即開會,但會議遲遲沒有開起來。顯然,如果法國的態度沒有根本改變,再舉行\"摸底投票\"已經沒有多大意義。到12點鐘,人們互相傳遞著這樣的信息:法國大使收到政府指示,法國將轉而支持安南。看來法國最后考慮到法美合作關系的大局,不能也不愿同美國硬頂下去,于是選擇了妥協。至于是否有條件,或者達成何種幕后交易,這就難以深究了。
形勢急轉直下。當晚,安理會決定舉行不公開的正式會議,就秘書長的人選作出決議。在此次正式會議上,安理會一改前一段的緊張氣氛,分別以鼓掌方式一致通過兩項決議:安理會第1090號決議,向聯合國大會推薦科菲·安南為聯合國秘書長,任期從1997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安理會第1091號決議,感謝加利為國際和平、安全和發展作出的貢獻。
會議結束后,我國受到許多感謝和贊譽,包括加利和安南。他們感謝中國政府和中國代表團在這次聯合國秘書長選舉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高度評價中國積極、堅定支持非洲人出任聯合國下屆秘書長的立場,以及在選舉過程中與非統的密切協商與合作。
加利的告別演說
12月17日,聯合國第51屆大會也以鼓掌方式通過兩項決議,一是\"任命\"安南為秘書長,一是感謝加利。措辭與安理會決議雷同。會上,加利發表他的告別演說。
加利說,任秘書長的五年來,聯合國經歷了一個從滿懷希望、幻想破滅和承認現實的過程。五年前,聯合國成員國呼吁在和平、發展、民主化和改革等四個領域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動,他本人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維和行動在索馬里等地受挫、發展援助減少、大規模違反人權及聯合國不具備改革條件等原因,使各國希望落空、幻想破滅。紀念聯合國成立50周年重新喚起人們的期望,各國再次對聯合國作出承諾,賦予它一種新的成熟感。加利說,聯合國迫在眉睫的問題是財政危機,這不能歸咎于管理不善,而是有的國家拒不履行法律義務所致。新的秘書長當選后,有關國家所有欠款應立即繳清。加利最后說,聯合國的聲望至關重要,并具有五個支柱,即:不偏不倚、平等、效率、成就和獨立性。秘書長必須忠于聯合國憲章的理想,具有獨立性,既不懼怕任何一個國家集團,又不阿諛奉承。
不言而喻,這篇演說很有針對性,說到了大家的心里。加利的話音剛落,頓時全體起立,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