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帳篷里居住、辦公、甚至背著帳篷出訪;他闖過各種驚濤駭浪;他的頭像在非洲地圖上閃閃發光。
利比亞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一向以敢想、敢說、敢做、毫無顧忌而聞名于世,成為當今世界政治舞臺上少有的極富個性的風云人物。與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一樣,卡扎菲是又一位敢與美國對抗的阿拉伯領導人。
4月中旬,我作為江澤民主席訪問利比亞的記者組成員采訪了利比亞。在這一次采訪中,我幾次有幸目睹沙漠強人的風采。
帳篷里的領袖
在帳篷里出生、長大的卡扎菲,盡管走出了沙漠視野,但對牧民賴以生存的帳篷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卡扎菲不僅喜歡住帳篷,在帳篷里辦公,而且在遇到疑難問題時,還時常一個人跑到帳篷里去苦思冥想,祈求真主的指點。卡扎菲在憂傷時常常醉心于文學創作,他的一部中篇小說名為《奔向地獄》,就是在帳篷里創作的。
卡扎菲不僅喜歡住帳篷,還時常在帳篷里接見外賓,會見記者和宴請賓客。1994年3月,我對卡扎菲的采訪就是在他的\"總統府\"--阿齊齊亞兵營,一個碩大的帳篷里進行的。
卡扎菲的國宴大廳也是一頂帳篷。今年4月13日晚,卡扎菲在阿齊齊亞兵營舉行盛大晚宴,熱烈歡迎江主席訪問利比亞。帳篷宴會廳由木制而成,能容納五六百人,大帳篷旁邊還有幾個小帳篷,彼此相連,那是供賓主宴會前會談和休息的地方。那天晚上,我出于好奇正在端詳帳篷的結構時,一輛德國產的大眾甲殼蟲小汽車突然停在我的旁邊,定睛一看,開車的是一個15歲左右的小男孩,我以為是哪一個軍官的孩子在開車兜風(在利比亞,法律規定凡年滿12歲的人都可以駕車)。正在這時,從車里走下一個黑影,我一看,不是別人,正是一國之君卡扎菲。他只身走進宴會廳旁的小帳篷。一分鐘后,江主席的車隊在警笛聲中抵達。兩國元首在小帳篷里小坐片刻,然后并肩步入帳篷宴會廳。
卡扎菲出國訪問時也不忘帶著他的帳篷。1989年,他到南斯拉夫出席不結盟首腦會議,就住在自己帶去的帳篷里。一年后,卡扎菲訪問埃及時也沒丟下他的帳篷。他的帳篷往往就安在被訪國國賓館的院子里,里面安裝了最先進的通訊工具,如各種電話、傳真機、電腦和電視等。
2000年7月,卡扎菲率領由200多輛汽車組成的龐大政府代表團,白天驅車趕路,夜宿臨時搭起的帳篷,浩浩蕩蕩地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前往多哥首都洛美,出席非統組織首腦會議。他的這一行動又一次讓世人瞠目。
2001年3月,卡扎菲出席在約旦首都安曼召開的阿拉伯首腦會議,他照舊在飯店的花園里搭起帳篷。卡扎菲還在他的帳篷里舉行大型宴會,專門款待參加峰會的各國元首和嘉賓。利比亞人說,卡扎菲酷愛帳篷和沙漠,這反映了\"領袖的革命精神、他打破禁忌的熱切愿望、他的樸素和謙遜\"。
正因為卡扎菲在沙漠中長大,他對沙漠中稀缺的綠色有著特殊的感情。利比亞的國旗是綠的,首都的中心廣場也被稱為綠色廣場,的黎波里市區大多數建筑物的窗戶也漆成了綠色,連利比亞人的護照也是綠色的。更重要的卡扎菲的主張和治國綱領也被收入《綠皮書》。卡扎菲做夢都想把利比亞的整個沙漠變成綠洲,為此,他不惜耗資250億美元興修浩大的沙漠水利工程--人工河,利比亞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利比亞沒有總統
1969年9月1日,年僅27歲的卡扎菲發動\"九·一革命\",成為一國之君,他實施了全面的社會變革,發表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世界第三理論\",其核心是既不要資本主義,也不要共產主義,而要建立一個以伊斯蘭教原則和精神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1973年,卡扎菲宣布成立\"人民委員會\",1977年,他宣布利比亞正式更改國名為\"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在世界上這個獨一無二的\"民眾國\"里,議會和內閣都被撤銷,用\"全國人民大會\"和\"全國人民委員會\"取而代之。各級領導人都稱作\"秘書\",互稱兄弟。卡扎菲擔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秘書。兩年之后,他宣布不再擔任一切行政職務,只稱為\"革命領導人\"。\"民眾國\"還廢除了臨時法典,改以《古蘭經》為新的社會法典,宣稱信奉自由和社會主義,致力于阿拉伯統一,并禁止一切政黨。卡扎菲宣布利比亞已進入了\"人民掌權的民眾時代\"。
在利比亞,沒有總統,也沒有總理、議長以及部長。如果你到利比亞采訪,特別是采訪卡扎菲時,切忌稱他為總統,而稱他為革命領導人或兄弟,否則他會不高興。有一次,一位記者在采訪卡扎菲時,不慎稱他為總統,卡扎菲當即打斷那位記者的話,鄭重指出,在利比亞,沒有總統,一切權力歸人民。他解釋說:\"如果我是總統,就不得不面對四年或五年一次的選舉。\"
我在利比亞采訪期間,發現卡扎菲畫像無處不在,卡扎菲語錄隨處可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沒有人民代表大會就沒有民主\"、\"人民委員會無處不在\"、\"一切權力歸人民\"。這些語錄都被收集在卡扎菲的《綠皮書》里。
女刺客成了第一夫人
卡扎菲上臺已經33年,成為阿拉伯世界第一、非洲第二個執政時間最長的在位國家元首。卡扎菲的政治生涯,既充滿了輝煌也不斷遭遇險惡。據報道,他曾經歷過70余次暗殺和政變陰謀,闖過了各種驚濤駭浪。
1970年9月1日,利比亞舉行革命成功一周年慶典活動,卡扎菲正在檢閱臺閱兵。突然,一位在閱兵中擔任急救任務的女護士,神不知鬼不覺地登上了檢閱臺,一閃身擠到卡扎菲的身邊,倏地從藥箱里掏出一把烏黑锃亮的小巧手槍,抬手瞄準了卡扎菲的頭顱。
正當女護士扣動扳機的一剎那,卡扎菲下意識地扭過頭來看見了她。兩人四目相遇,彼此像觸了電似的。就在這奇妙的一瞬間,一切仿佛都凝固了。28歲年輕英俊的卡扎菲迷惑地、忘情地望著眼前這位美麗動人的女子;而那位大睜雙眼死死盯著卡扎菲的女護士,更忘記了自己這時是來行刺的,情不自禁地放下了握著槍的右手......一星期后,女刺客和卡扎菲正式結為夫妻。
1986年4月15日,大批美國戰機對首都的黎波里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進行了狂轟濫炸,傾瀉了上百噸炸彈,炸毀了雷達站、機場、兵營等。美國為了除掉卡扎菲,轟炸目標中還有他的指揮部和住所。然而,卡扎菲幸免于難。據說,卡扎菲當時沒在家,住在另一個帳篷里。為安全起見,卡扎菲的住處經常更換,每晚就寢地點都不相同。為了偽裝,在卡扎菲居住的兵營里建有幾個一模一樣的帳篷,周圍都設有地對空導彈。卡扎菲風趣地說:\"我們的帳篷比美國的摩天大樓還要堅固。\"在那次空襲中,卡扎菲的養女被炸死,兩個兒子受傷。
這一次在利比亞采訪,恰逢美國轟炸利比亞16周年紀念日。我被邀請到阿齊齊亞兵營卡扎菲住處--現已成廢墟參加紀念集會。卡扎菲的住宅是一棟兩層樓房,樓下為會客室,樓上為辦公室、臥室、圖書室和廚房。在廢墟,我看到被多枚導彈擊中的卡扎菲的房間,建筑物上導彈擊穿的洞口直徑約一米,裸露的鋼筋從洞口垂落下來,房內燒焦的家具依稀可見。
據美英媒介1998年披露,英國軍情六處(對外情報局)還曾于1996年密謀暗殺卡扎菲。當時,英國軍情六處向利比亞反政府組織\"伊斯蘭武裝聯盟\"提供10萬英鎊,要求該組織實施刺殺卡扎菲的計劃。暗殺行動因卡扎菲沒有到達現場而沒有成功,三名\"伊斯蘭武裝聯盟\"成員在與利比亞保安部隊的交火中喪生。無獨有偶,正當這宗暗殺案被炒得越來越熱之時,外電又盛傳卡扎菲在國內遇刺受傷,但利比亞官方開始否認此事,后來當卡扎菲在病榻上會見來訪的幾位非洲國家領導人時,利比亞新聞界才出面解釋說,卡扎菲是在一次早晨鍛煉時不慎造成大腿骨折。但據醫學專家分析,一般性的體育鍛煉傷及大腿的可能性極小。
他是不是一個\"瘋子\"
利比亞既是阿拉伯國家,也是非洲國家。卡扎菲一向以實現\"阿拉伯統一\"為己任,他認為利比亞是\"阿拉伯民族的心臟\"和\"阿拉伯統一的先鋒\"。他曾提出建立一個\"從大西洋到波斯灣的統一的阿拉伯國家\",以便有效地增強阿拉伯民族對抗外來侵略的力量。他曾多次提出與埃及、蘇丹、敘利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等國搞\"聯邦\"、\"統一\"和\"合并\"等計劃,結果都先后告吹。1973年7月,卡扎菲一廂情愿,發起了一場強求同埃及聯姻的\"向開羅進軍\"的行動。當時,數以萬計的利比亞人從首都的黎波里出發,冒著沙漠酷暑,一路上揮舞旗幟,高呼口號,浩浩蕩蕩地徒步向開羅前進,行至兩國邊界處,還搗毀了海關大樓的設備,美其名曰\"拆除兩國人為邊界的象征性行動\"。直到埃及總統薩達特下令在開羅以西四百英里處設置障礙后,利比亞人才敗興而返。為此,薩達特送卡扎菲一個\"瘋子\"綽號。
在中東和平進程問題上,卡扎菲主張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建立一個國家。他在2002年3月阿拉伯首腦會議召開之前提出了一項和平建議,內容包括:巴勒斯坦難民回歸家園;以色列必須銷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聯合國的監督下,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進行自由選舉,建立一個\"以色列-巴勒斯坦國\",耶路撒冷成為對所有宗教開放的和平城市。
阿拉伯統一未果,卡扎菲把利比亞外交的重點轉向了非洲,不惜對一些非洲窮國慷慨解囊,以尋求支持。在卡扎菲的大力倡導下,1999年9月,非統組織在利比亞中部海濱城市蘇爾特舉行特別首腦會議,確定了非洲政治、經濟和社會一體化目標。2001年3月2日,在蘇爾特舉行的第五屆非洲統一組織特別首腦會議上,非洲聯盟正式宣告成立,這標志著非洲在聯合自強,實現政治、經濟一體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我下榻的飯店大廳里,有一幅卡扎菲的畫像格外引人注目,畫面是非洲地圖,卡扎菲的頭像在地圖上方閃閃發光,地圖下方的口號是:\"非洲是屬于非洲人的。\"一些西方輿論認為,在充當阿拉伯世界領袖的希望破滅后,卡扎菲正在努力爭取當非洲大陸的領袖。
不僅如此,卡扎菲還提出了阿拉伯世界與非洲聯合的建議。他說,阿拉伯國家領導人如想在\"衛星時代\"繁榮昌盛,就應當參加他倡導的非洲聯盟。他指出:\"贊揚阿拉伯人英勇氣概的講話反復說了30年。而30年來我們一事無成,因此我不得不把目光轉向非洲。希望阿拉伯各國跟我來。\"他強調,\"如果和非洲攜手,阿拉伯國家就會成為一支重要力量\"。
敢想、敢說、敢做的卡扎菲不久前又提出了七大國際空間理論。他說,全球化對民族國家來說是致命的,民族國家在全球化的環境下,就如同大海中的一塊土坯,無法繼續生存,取而代之的將是洲際空間。這些洲際空間是:歐洲、北美、阿拉伯與非洲、獨聯體、拉美、印度半島、亞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