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美國首次發生的經濟衰退是一次頗具爭議的衰退。去年11月26日,美全國經濟研究局(NBER)發表報告宣稱,美國經濟從3月開始陷入衰退。然而,這份報告引起了很大爭議,一些經濟學家不同意NBER關于衰退的界定標準和開始的時間。特別是在今年1月底,美商務部公布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長率為正值,不少人甚至對當前是否發生衰退提出質疑。同時,經濟學界對今年美國經濟復蘇的預測也大相徑庭。
衰退?怎樣的衰退?
長期以來,西方經濟界把一國經濟衰退的標準界定為:GDP連續負增長至少兩個季度的經濟周期階段。而NBER在報告中突破了上述標準,把衰退界定為:持續幾個月以上、波及整個經濟的活動顯著下降,突出表現在工業生產、就業、實際收入和銷售等方面。NBER在界定衰退時,沒有采用GDP的指標,它解釋說,因為GDP只采取季度指標,而且會多次被大幅度修改。此外,NBER把這次衰退確定在2001年3月開始,其主要理由是占生產投入65%的勞動力就業在2001年3月達到高峰后就開始下降。至于衰退的程度,NBER在今年2月的報告中稱,工業生產在到2001年底的17個月下降7.1%,降幅超過60年代以來衰退期間4.6%平均水平,就業在衰退以來的九個月里累積下降了1.1%,相當于過去衰退期間就業萎縮的平均數。
對NBER關于當前美國經濟衰退的界定標準,以《商業周刊》為代表的經濟學界則持不同看法。它在2002年2月1日刊出的\"衰退?怎樣的衰退?\"一文中指出:NBER宣布美國經濟于去年三月陷入衰退\"太武斷\";NBER要對確定衰退標準的方法及其宣布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決定作出修正。其對NBER的衰退提出質疑的主要理由有如下幾點:
首先,界定經濟衰退的標準不包括廣泛生產領域(即GDP)是不全面的,因為產業結構的變化使工業生產僅占GDP的1/5,而服務業占GDP的70%以上;
其次,把這次衰退開始時間定在2001年3月不準確;
第三,NBER關于就業大減導致需求下降的觀點也缺乏說服力,它忽視了企業通過提高生產率促進經濟增長和企業為適應需求波動更多采用臨時工的新趨勢。勞工市場新的靈活性已使就業增長和消費需求的關聯性消除,公司在需求放慢時能夠迅速解雇臨時工,但同時因生產率提高而增加在職工人的工資。2001年失業率上升了兩個百分點,但實際工資卻處于60年代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生產率提高導致工資上升的事實,使得需求在就業下降時仍然強勁;
第四,9.11事件及其經濟后果是促使NBER確定衰退的關鍵。它在報告中承認,在恐怖襲擊事件前,經濟下滑由于太輕微而不符合衰退的條件,然而,襲擊事件明顯深化了經濟萎縮??墒?,即使9.11后的第四季度美國經濟下滑程度也是不足的,一月底美國商務部公布的GDP并沒有下降,而是有所上升。因此,《商業周刊》認為:美國經濟疲軟從廣度和深度看來均不符合衰退的標準。
對美國經濟衰退的界定標準等爭論仍在進行。孰是孰非,還需要時間檢驗。
筆者的看法:一次溫和的衰退
筆者認為,如果不僅是從定量方面而且從定性方面來分析,此次美國經濟衰退是基本上符合標準的。從本質上來看,經濟衰退即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盡管在不同時期,危機表現形式和具體進程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每次危機都是生產過剩的危機。90年代下半期美國制造業特別是IT等高新技術制造業出現了過度投資,從而導致21世紀初的生產能力過剩,在生產擴張大大超過需求的情況下,企業不得不大幅度壓縮投資和削減存貨。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1年四個季度國內私人投資分別下降12.3%、12.1%、10.5%和23.3%;同期,存貨削減占GDP比例分別為2.61%、0.42%、0.81%和2.19%。事實表明,這是一次生產過剩的衰退。
然而,這次衰退的嚴重性與戰后前九次衰退相比較,是比較溫和的。其一,迄今為止未出現兩個季度的GDP負增長,這在戰后十次衰退中是絕無僅有的。據今年一月底美商務部公布的統計,去年四個季度的GDP增長率分別為1.3%、0.3%、-1.3%和1.4%。其二,從高峰到谷底,GDP下降幅度遠低于戰后衰退期平均下降2.2%的幅度。其三,失業狀況也較溫和。去年三月到年底,失業人數凈增加140萬人,其中2/3(約94萬人)是在9.11事件后增加的;失業率從4.3%提高到12月的5.8%,這不僅低于戰后歷次衰退中的最高失業率,而且低于過去20年(包括繁榮期)的平均失業率6.2%。
此次衰退比較微弱的原因,一是占GDP69%的消費者開支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二是政府開支大幅增加。2001年這兩項開支對GDP增長(1.1%)的貢獻度分別為2.09%和0.63%,從而緩和了投資和出口減少對GDP增長的拖累(其對GDP增長的貢獻度分別為-1.41%和-0.13%)。此外,IT革命使勞動生產率保持較快的增長,2001年全美非農業部門生產率增長1.8%,高于前九次衰退期間生產率的平均增長率(0.8%),這些都抑制了衰退的深度。
復蘇?怎樣的復蘇?
如何看待美國經濟復蘇?盡管今年初以來經濟界的樂觀情緒增加,但仍然是眾說紛紜。概括起來,對經濟復蘇的走勢主要有三種估計:
第一,從衰退到復蘇過程呈\"V\"型,即衰退在去年底已到谷底,2002年初開始復蘇。持此提法的美國經濟學家主要有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滕和紐約會議理事會首席經濟學家福斯勒等。他們認為:經過近一年的衰退后,美國經濟現在已開始復蘇,其理由是消費者開支強勁,房屋建筑增長,加之利潤增長將導致投資特別是對高技術電子產品投資增長?!渡虡I周刊》也基本持此看法。該周刊在2月25日載文\"網絡時代的衰退與復蘇\",認為高科技的進步有助經濟迅速復蘇,網絡時代的衰退來得快,去得也快,因為IT技術使企業及時了解市場供求狀況,從而迅速作出反應。與此同時,美聯儲和政府及時降息和減稅,也有助于刺激經濟回升。
二是呈\"W\"型,有人為避免與布什總統名字中\"W\"字母相同,就用兩個\"V\"字來形容衰退走勢,就是說這次衰退要經過兩次經濟下降才得以復蘇。高盛公司副董事長羅伯特·霍馬茨稱,美國經濟正在蹦床上運行,目前出現反彈,不久就會再次疲軟。其主要根據是近來的復蘇是美金融當局增加流動資金、企業削減存貨、油價和進口產品價格下跌、無息或低息貸款導致消費者開支猛增的結果,一旦這些有利因素消失,加之公司盈利差、家庭債務沉重等不利因素,美國經濟很可能再次出現負增長。摩根斯坦利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茨認為:出現第二次下降是由于過重的負債和企業裁員;特別是現在美元強勢吸引外國人把儲蓄投入美國,實際上誘發更多美國人借債,一旦美元轉弱,流入美國的資金將減少,美國人的借債成本上升,從而導致消費開支減少和經濟放慢。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認為美國經濟走勢呈\"W\"型比\"V\"型更具說服力,因為現在惟一推動復蘇的因素可能是軍費開支;而制約因素卻不少,如失業、州和地方政府因財政拮據而減少開支甚至增稅以及今年聯邦政府減稅計劃難以實施等。
三是呈\"U\"型,即衰退持續時間可能較長。德意志銀行執行董事約瑟夫·阿克曼認為:目前的復蘇是經濟劇降后的微弱反彈,其基礎是脆弱的,一旦再次出現另一次襲擊事件或其他不測事件,美國經濟在真正回升前將繼續在谷底徘徊較長時間?;ㄆ煦y行副董事長斯坦利·費希爾指出:由于過去十年出現的金融市場和公司生產的嚴重過剩,美國經濟正處于一個持續數年的低增長時期。
目前看來,贊同\"V\"型的經濟學家似乎占上風。據全國企業經濟學家協會2月19日報告,被調查的37名經濟學家的60%認為衰退已結束。《藍籌經濟指標》最近的調查表明,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衰退將于3月前結束。盡管美國政府及美聯儲沒有用任何\"字型\"來描述其對復蘇的估計,但其看法是較為樂觀的。
至于經濟復蘇的力度是強是弱,目前經濟界也是見仁見智。總的來看,企業界預測的增長率比政府的預測更高些。費城聯儲銀行2月22日發表報告稱,被調查的35名經濟學家預測今年美GDP增長率將達1.4%,高于上一次預測(0.8%)。美林、會議理事會等企業首席經濟學家也估計今年經濟增長1.4%。而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和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等政府經濟機構對今年美國GDP增長率的預測分別為0.8%和0.7%。
筆者認為,受消費開支增長與建筑業生產增長等利好因素的影響,若不出大的意外,今年美國經濟將出現復蘇,其中下半年復蘇力度大于上半年,但由于目前生產過剩遠未調整到位,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今年全年仍將呈現低速增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