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異性相吸”。但是,蘇格蘭一名科學家最近發現,“同性相吸”或許更為常見!
他的研究表明,令我們覺得最有吸引力的臉,通常會和我們自己的臉有幾分相似,你可能一直在他人身上尋找你自己或者你父母的影子。
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這種“看相識基因”的能力有助于人類把基因庫控制在一個小的范圍內,讓自家的基因得以世代相傳。
更有科學家因此得出驚人結論:如果結婚的雙方有著類似的背景和經歷,婚姻生活會更和諧——近親結婚好處多多!
在父母的臉上尋找著
蘇格蘭圣安德魯大學的認知科學家認為,人類可能有種天生的本能,對和自己父母長相相似的人更有好感。為了證明這一觀點,珀雷特安排30名男生和30名女生進行了一個有趣的試驗。
當每個人到達試驗地點之后,珀雷特便給他(她)拍張照片。然后,珀雷特把男、女生照片按照性別分成二組,要求每位試驗者從異性組照片中選出一個覺得最有好感的人。但是,他沒有告訴試驗者的是,他在這些照片中動了手腳。他利用一種特殊的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把男生照片女性化,把女生照片男性化,然后和其他照片混合在一起。
結果,很多人都會選中那張被電腦修改過的、實際上就是他們本人的“異性”照片。每個人都認為,只有這張照片上的人讓他們覺得最好看也最有好感。
但是,珀雷特提醒說,只通過這次試驗還不足以得出“人們的審美觀是以自己的相貌為準繩”的結論。他說,那也許只是因為經過電腦修復的照片有著更多異性常有的特征罷了。不過得州大學的朱迪斯·朗洛伊斯教授進行的相關研究顯示,多數人會被這種具備通常特征的臉所吸引。
珀雷特決定進一步研究,看這種吸引是否因為父母的臉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有關。
是先天基因還是后天培養
翻閱大量資料后,珀雷特了解到,以前生物學家曾經做過大量類似的動物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動物“父母”的外觀對其“子女”的“擇偶標準”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在一個試驗中,生物學家們把一只剛剛出生的山羊交給一只母綿羊“領養”。結果,等這只山羊長大到了性成熟的年齡之后,“他”更愿意和一只綿羊結為“伉儷”,而對和自己更親近的同類——山羊敬而遠之。
之后,生物學家又對爪哇侏儒鳥進行了試驗。這種鳥的全身都是棕色。試驗人員在小鳥的父母胸前貼上紅色羽毛,等到小鳥長大之后,類似的事情發生了:小鳥們清一色地只對那些胸前長有紅色羽毛的雄鳥“情有獨鐘”。
那么人類是否也是如此呢?
一種檢測父母對人產生的影響的方法是觀察年齡。珀雷特在接下來的試驗中,還是把男女學生分成兩組,并給他們觀看計算機畫的標準異性面部照片——從年輕到年老的各個年齡階段的照片都有,并讓他們挑出感覺最有魅力的那個。同時,珀雷特還詢問了許多關于試驗對象父母的問題——其中包括他們父母的年齡。
珀雷特發現,那些在父母30歲之后出生的試驗對象,絕大多數都喜歡更成熟一些的面孔;反之,那些在父母20來歲就出生的人,則更喜歡年輕些的面孔。
珀雷特的同事,圣安德魯大學的安東尼·利特爾教授則對頭發和眼睛的顏色作了進一步研究。結果表明,人們覺得最有吸引力的眼睛和頭發的顏色往往都和他們異性長輩的相同(比如男性的母親或者女性的父親)。
此外,還有一個更精確的測試方法,那就是對那些被收養的孩子進行研究,觀察對他們而言最有魅力的面部特征是來自養父母還是親生父母,這樣很多疑問都可以迎刃而解。只是到目前為止,珀雷特說他還沒有條件大范圍地來做這個試驗。
看相識基因?
為什么我們會被和父母相似的面孔所吸引?這會不會是自戀呢?也許很多人會一下想到用弗羅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來解釋,但是研究者們還提出了許多其他解釋。
珀雷特說,這可能是一種無意識的愿望,把自己家族的基因庫控制在一個小的范圍內,讓自家的基因得以世代相傳。而且,“這種以相貌來識別基因的能力很可能是通過長期進化形成的。”
驚人新觀點:和你的表哥結婚好處多多!?
新澤西州路特格斯大學的人類學家海倫·菲希爾則另有一番解釋。她曾寫過一本《第一性》的書,她認為,出于文化考慮,如果結婚的雙方有著類似的背景和經歷,婚姻生活會更和諧。“結婚并不等于說你一定要承擔許多壓力!”
她更因此道出驚人之語:“和你的表兄妹結婚從某種角度來說好處多多——作為一個媳婦來說,她從婆家那里獲得支持的可能性更大了,因為婆家也就是她自己的家!”
每個人都清楚,近親繁殖是一種不健康的做法,會產生很多不良后果。這是因為許多遺傳基因只有在它們并存于雙親的基因中時才顯現出其消極的一面,而雙親的親緣關系越近,它們的基因特性雷同的機會就越大。
但是海倫·菲希爾的新主張還是得到了許多思想前衛的科學家的附和——一定程度的近親繁殖也許是有好處的。
更多人則認為,想要解釋為什么人們會互相吸引并不是幾句話就可以說得清楚的。得州A&M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格拉贊奧說:“這的確是個非常讓人好奇的現象,但是很難證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