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加拿大艾滋病協會估計,加國居民艾滋病患者比例已高達1‰。近年來,平均每年有5000人感染艾滋病毒。報載,1998年,全國總犯罪率下降了4.1%,但與艾滋病相關的毒品犯罪案卻上升了6%。加國改造廳說,聯邦政府下屬的44座監獄里發生的艾滋病例,每隔2年便會增加1倍。魁北克省的聯邦監獄在押犯中,有5%是艾滋病患者,而京士頓監獄更令人觸目驚心,患者竟高達20%!
瘟疫泛濫源何在
為什么加拿大的監獄竟成了艾滋病的瘟疫區?
原來,不少監犯既是毒品販子,又是艾滋病毒的感染者。他們進了監獄后,利用獄方監管不力的漏洞,繼續干起了販毒、吸毒的勾當。許多監獄都有秘密的毒品與針頭交易市場。犯人們往往用一個使用過多年的老針頭輪流注射毒品,而且還沒有消毒的藥物。故而,艾滋病毒的傳播成了必然。
有些犯人本來不吸毒,但被判數年徒刑后,心情壓抑、沮喪,為求擺脫內心的孤獨和苦悶,遂加入了吸毒一族,漸漸不能自拔;還有些神經脆弱者,判刑后精神崩潰,喪失理智,抱著活一天算一天的念頭,不顧一切吸起毒來,以求麻醉自己。就這樣,越來越多的犯人感染上了艾滋病。
防范不力誰之過
監獄里流行艾滋病的狀況使得罪犯即便被判的是有期徒刑,實際上也意味著死刑。對此,監獄當局雖然也采取了一些防范及懲罰措施,但仍是防不勝防,無濟于事。一邊是艾滋病毒肆意蔓延,吞噬生命;一邊是束手無策,萬般無奈。這種局面引起了一些犯人及社會民眾的恐慌。
對此,蒙特利爾市一個被稱為“法律道德專家小組”的某位“執行經理”提出了荒唐的建議,說是“與其屢禁不絕,不如因勢利導”,主張“在監獄里充分供應干凈的針頭及消毒藥物,同時提供鹽酸沙酮等溫和毒品,以杜絕犯人共用不干凈針頭的現象”。他還振振有詞地詭辯說:“過去人們曾以禁止性開放的辦法防止性病,結果行不通。后來充分供應避孕套,才使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如今,我們為什么不能用以毒攻毒的辦法來制止艾滋病的蔓延呢?”
他的此番謬論遭到社會輿論的一致譴責。人們普遍認為,政府監管不力和監獄當局的軟弱無能,才是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
毒品和艾滋病是一對孿生毒瘤,它們吞噬了無數無辜的生命。要制止艾滋病的蔓延,首先就要查毒、禁毒。但是,對毒販和毒品的縱容,在一些西方國家已經不是個別的現象。如作為國際毒品發源地之一的南美玻利維亞,監獄甚至被辦成了“五星級賓館”。監獄里居然有商店、餐館和應召女郎,犯人家屬也可以進去同住。一個販賣可卡因的團伙頭目,因為交了1.5萬美元給獄方,居然享有一幢豪華的三層樓作為監房,里面有電視、桑拿浴、按摩浴缸,還有3個仆人,過著公爵一樣奢侈的生活。
攻克堡壘待時日
艾滋病是20世紀的一大絕癥。在這個世紀的后半葉,西方發達國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積極研制治療艾滋病的新藥,取得了若干重要成果,使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比如,加拿大統計局官員曾經指出,在1996年以前,因艾滋病致死的個案逐年上升,但在1996年,死亡個案的數字減少了26%,1997年下降幅度更大。把連續兩年的下降數字加起來,與1995年的高峰期比較,可以看出死亡個案的跌幅高達2/3。這當然值得慶賀,但在新世紀,人類是否能攻克這座死亡堡壘,還有待時日。
與毒品為伍的艾滋病,作為死亡之神,迄今仍在蔓延肆虐,仍嚴重威脅著億萬地球人的生命。為此,我們能不提高警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