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我的奶酪》一度風靡全球,熱銷兩千萬冊!許多企業集團老總成千上萬冊批購分發給員工……這個簡單的寓言,復雜的迷宮,薄薄的小冊子,迷惑了多少精英或白領或藍領或老百姓?
奶酪是什么? 毫無疑問,奶酪是利益,是財富和金錢,是權力和地位,是填飽肚皮的糧食,是享受美味佳肴的資格……總之,是好東西。一般而言,奶酪滋味的好壞,質量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個人能力的大小,看你擁有那個硬通貨的厚薄即金錢的多少,獲取那個一般等價物的技術含量即本事的高低。
嚴肅的經濟學家說,奶酪不僅僅是金錢,還是別的。比如愛情、幸福、快樂,甚至工作環境、人際關系、心情、待遇、機會、受重視的程度等等,誰能說它們不是奶酪呢?擁有奶酪就擁有幸福嗎?恐怕不見得。實際上奶酪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如果你把尋找奶酪當作生命中惟一有意義的事情,你的一生將被奶酪徹底毀掉。
是啊,我怎么就沒想到呢!到底專家有學問。他們還揭示出這樣一個真理:奶酪在迷宮中存在,就像機會在命運中存在一樣,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你肯穿上跑鞋,奮力拼搏,最好是狼奔豕突,疲于奔命,就一定能找到奶酪。專家是這么說的。這是時代的潮流和主旋律,是被許多人一再證明了的,例子多得俯拾皆是、不勝枚舉。
但是,無論是奶酪還是機會,都不是那種隨隨便便可以碰到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每一個人都想占有的東西,甚至有些人專門做夢都想搶走別人費盡千辛萬苦得到的奶酪。近水樓臺先得月。如果你離得較遠,即便無所畏懼,用你的虔誠、心血甚至生命做代價,你就一定能找到新的奶酪嗎?
奶酪可能是利益,但“利益”這個詞有點怪怪的味道。語詞所表達出來的意義,總是隨時代觀念的變化而變化。它的內涵界定、外延范圍在每個人眼里不盡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因而常常顯得不可捉摸。比如“利益”過去純指經濟,如“利益均沾”之類,后來發展到與“機會”有關,再后來詞義豐富擴大,與“成本”、“代價”之類概念交叉重疊。在社會交易過程中,除了經濟成本之外,還有時間成本、心理成本、機會成本、健康成本、感情成本、道德成本、精神成本、快樂幸福的成本等等。它們幾乎都可置換成“代價”,這是不言而喻的。奇怪的是這些代價在有些人眼里存在,在另一些人眼里則不存在。我想說的是,比方說,一個兒童的成長史,便是不斷追求欲望和利益、不斷付出各種天然成本的歷史。先是天真無瑕、無憂無慮,后來是純潔、真誠,最終把快樂幸福的感覺支付殆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成熟的代價。
奶酪肯定是利益。很顯然,奶酪不僅與機會、成本、代價有關,還與時間、愛情、智慧有關,此外也與心理因素有關,與浮躁焦慮緊張不安的心態有關,與舒適閑暇或充實平靜有關,與生活方式或人生信條有關,與得隴望蜀的持有心態有關,甚至與性生活不無關聯——用西方成本管理理論來觀照,人是時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動物,那么,這“最大化利益”究竟是什么?誰來告訴我?
奶酪不兼容。生活中有許多形形色色數不勝數的奶酪。權力是奶酪,財富是奶酪,地位是奶酪,官職是奶酪。饑餓不是奶酪?大自然不是奶酪?電腦難道不是奶酪?正直、親情、書籍、牽掛、尊嚴都是。美麗是奶酪,功名成就是奶酪。沖淡平和不是奶酪?還有家庭、朋友、自由、誠信、品德、幽默、氣質、異性、天倫、榮譽、瀟灑……這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奶酪。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種奶酪?當你把財富當作惟一的奶酪去追逐的時候,你必須放棄很多其他的奶酪。你不可能同時得到所有的奶酪,因為生命是由一種叫做“時間”的材料組成的。在同一時間段內,你選擇了愛情,就失去了理智;選擇了緊張,就失去了從容;選擇了婚姻,就失去了自由;選擇了思考,就失去了逍遙……面對無數的奶酪,你必須做出選擇,然后用“時間”這個貨幣去逐段支付,再用“精力”這個優惠券去一一應付。假如明天讓你成為億萬富翁,代價是放棄上面提到的絕大多數奶酪,你愿不愿做這筆交易?
上帝畢竟是公平的,分給每個人的時間貨幣與精力優惠券大致相等,誰也別想太過分,誰也別想多吃多占。所謂“萬里長城今尚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是也。可是生活中的“匆匆”太多,在匆匆們眼里,奶酪就是一切,一切都是奶酪,因此不顧一切地去奪取一切。由于單位事物的時間貨幣支付較少,精力優惠券不夠,于是“搶購”來的“商品”含金量便非常可疑,不是廉價就是假冒偽劣。君不聞“和珅一倒、嘉慶吃飽”,和珅內府后宅院金庫中的房門大鎖都生了銹,泛黃綠色;堆積如山的串串拴銅錢,線繩一拎全都爛斷、粉掉了。他和珅就是長命千歲,十二輩子也用不完。可見占有是他們的愛好,吃不完寧肯爛掉。人類的持有心理就是這么固執奇怪,從不考慮自己究竟能活多久。只有占有或附著在“物”與“空體”上,才能安身立命,擁有事物或實體越大越多,仿佛就越能夠自我實現。
應當承認,雖然許多奶酪之間冰炭水火,勢不兩立,值得慶幸的是尚有部分奶酪可以復制、分享——奶酪與奶酪之間并非絕對不兼容。至少,你若有本領平衡,勤奮努力、小心翼冀地走鋼絲,或許能夠瀟灑盡性地兼得部分奶酪。但你要得越多,困難越大,平衡點越難找,“瀟灑”、“盡性”、“自由”等等奶酪也越容易失去。這是宇宙規律。妄想得到天下所有的奶酪是不可能的。因此得到的越多,丟失也越多,甚至越可惜。世上每個人都祈求人生的絕對圓滿,事實上圓滿總是相對的和有限的。人們追求兩種家園:物質的家園和精神的家園。兩者互相嘲諷,指對方為阿Q,卻又互相羨慕。這樣的情形下你如何取舍、如何判斷?價值估算在此顯出了意義,人類總歸要進行“最大化利益”的評斷。
奶酷究竟意味著什么?你能同時擁有數百份奶酪嗎?好好想想,不要太自信。
奶酪絕對與友誼不兼容,與真正的愛情、親情不兼容,與健康的人際關系不兼容,與心靈的自由快樂不兼容。奶酪與青春兼容嗎?或許。與正直兼容嗎?難說。與誠信兼容嗎?未必。與朋友兼容嗎?危險。你有本事應付所有的奶酪嗎?你會選擇奶酪嗎?你的精力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了嗎?你的人格還完整嗎?你認識自己嗎?……
奶酪顛覆版《我能動誰的奶酪》說得好:“你的信念像奶酪一樣容易變質嗎?信念可是比奶酪更重要的東西,你會為一塊奶酪改變自己的信條嗎?……讓你的奶酪去變質吧,而不是你自己和奶酪一同變質。”其實,只有很少的人會真正關心自己的奶酪質量,為自己的奶酪保鮮。要學習他們,別一看到別人的新奶酪就立刻決定放棄自己的舊奶酪,思考一下那些新奶酪是不是你真正需要的和喜歡的。這與口味、志趣、習慣、天性等有關。
“成功的人總是不斷地拿走別人的奶酪;失敗的人總是不斷地被別人拿走奶酪。”書中說。但是例外大量地存在。人一生的成功與失敗,經常戲劇性地顛倒……這是斗智斗勇、慘敗或全勝的戰場,又是不爭不斗、天人合一的境界……奶酪無窮無盡,你是否已決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尋找爭奪奶酪的事業中去?
讓我們上路,去尋找更好的、更香的、更獨特的、自己真正想要的、符合自己天性的奶酪,同時警惕那些隨時準備拿走你的奶酪的人,并警告他們:別動我的奶酪!或者:我的奶酪不適合你!
做好準備,一有機會就拿走別人的奶酪并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們:去尋找屬于你自己的那份新奶酪吧。
要小心,陰謀與奶酪沾親帶故。卑鄙是奶酪的堂兄弟,無恥是奶酪的表姊妹,貪婪是奶酪的小舅子,陰險是奶酪的姨伯父……奶酪的遠房親戚遍布城鄉。要警惕少與它們迎來送往,提防它們時常半夜“打電話”找你聯系。
世界上沒有一種奶酪,當你擁有它時,就等于擁有了整個世界。奶酪相當于我們的欲望和貪婪。心為物役,則精神的奶酪、靈魂的家園無處安頓。可是有個佛教故事是這樣講的:坦山和尚抱女子過河,后來徒弟忍不住問:你不是說出家人不能近女色嗎?坦山說:我早把她放下了,你怎么還抱著?……當你放棄關于奶酪的想法時,你發現自己走出了迷宮。當我們喋喋不休地談論奶酪的時候,我們是放不下的人。
奶酪究竟意味著什么?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奶酪?
為什么我們總是認為別人的奶酪比我們的大?
你撿回你過去放棄的曾屬于你自己的奶酪了嗎?
你曾經又夢見過它了嗎?
你對改變自己做出決定了嗎?
即使面目全非也在所不辭?
你真的走出迷宮了嗎?
……
幫幫忙,如果你已走出了迷宮,拉兄弟我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