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關于人生修養格言的小書,取名《辯思踐行錄》。作者的追求是“薄而不淺”、“短而有用”。說薄,全書正文僅有五十六頁;說短,每頁只有短短八句,五十個字左右,全書正文加起來也不到三千字。文短書薄,在書海浩瀚、信息爆炸、生活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自然能給人節省一些閱讀的時間。是否“薄而不淺”、“短而有用”,只有讀者翻閱之后才好自己下結論。
不過,這本小書倒是得到了一些高層文化人士認可的。首都師范大學的歐陽中石教授看到書稿后,欣然為該書題寫書名《辯思踐行錄》。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局長徐光春同志,閱后為該書題詞:“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光明日報》總編輯袁志發同志閱完書稿之后,很快為該書作序。他在序言中寫道:“李春明同志的人生修養格言《辯思踐行錄》即將付梓,這對于社會和青年,都是一件益事。格言,是熟語的一種。它的特點是簡短、精練、寓意深刻,句式相對穩定。一句格言,可以包含一段典故,表達一種思想,蘊意一層哲理。格言是語言的精華,是思想的火花,是智慧的花朵。格言總結的是前人的經驗,指導的是后人的征程。人們喜歡格言。尤其是年青人,學習格言,可以更快地成熟和進步。人類的先進思想文化,需要繼承,更需要發展。李春明同志結合自己四十年的軍旅生涯,用戰士藍天大海般的情懷,用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關心人、愛護人、教育人、幫助人的堅定信念,幾十年如一日,蜜蜂采蜜一樣地學習、積累、總結,把我們民族思想文化的一些精華,經過進一步的消化、加工、提煉,形成《辯思踐行錄》,它如同一小罐‘益智醒腦’的‘蜂王漿’,會對人們特別是青年人的健康成長有所裨益。”九十九歲的孫毅老將軍看了書稿以后,也為該書的出版專門題詞:“有思想的火花,點然青春的火炬。”
這本小書的成書過程也是有些意思的,書稿的內容,前后經過作者二十年的思考和積累。書稿的第一節,最早發表于1982年《大連日報》,作者當時還是海軍航空兵部隊飛行團的一名政委。他結合個人的工作學習經歷,所寫的東西,貼近生活,有感而發,得到了不少人的欣賞,多家報刊競相轉載。有的學生將其抄下來寄給自己的同學,有的老師把它寫在折扇上隨時加以觀賞,有的地方和部隊的領導同志,把它貼在辦公室墻上,壓在辦公桌玻璃板下,當成自己的座右銘。書中的部分章節,先后曾在《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揚子晚報》、《文匯報》、《文摘報》等三十多家報刊登載和轉發,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直到最近,中央黨校和國防大學一些同志,還多次向作者索要該書。
作者在前言中提到:“這本小書,首先獻給我的戰友。軍隊這所大學校教育培養了我,從一名海軍飛行員成長為共和國的將軍,她包含了我四十年軍旅生涯學習、工作、生活的體驗和積累。”他也希望這本小書,獻給青年們,獻給農村的孩子們,獻給生活閱歷豐富并不年輕的朋友們,獻給城市生活快節奏的人們。他認為,“這本小書只是一個引子,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生存、生活體驗,總結、提煉、升華,鑄造自己反映人生哲理的‘多棱鏡’”。但愿這樣書品人品并重的作品,能更多一些,讓中華優秀歷史文化,傳承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讓真理的光輝,照亮我們人生的道路,照亮世界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