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是一個車炮聯合要抽吃子的例子,因為要抽吃子是捉的基本形式之一,所以本例也屬“從捉到捉”問題,只是分析起來難度加大了而已。
請看雙方循環著法,紅方兩步動車都伏炮抽吃士或抽吃炮而且沒有變化,按1999年規則應判二閑。黑方兩步動車為長兌。
裁定:雙方均為允許著法,判和。
圖2是一個“借車使馬式”聯合要抽吃子的例子,請看雙方循環著法。
紅方兩步動炮為長捉黑車。黑方兩步動車對于車馬聯合要抽吃紅炮來說沒有什么變化,早在循環著法之前就已走成,屬從捉到捉的閑著。
裁定:雙方為二打對二閑,紅方必須變著,不變作負。
圖3是一個既有聯合直接捉子又有聯合要抽吃子的例子,其中的著法產生了新的捉子行為,請看雙方循環著法。
紅方首著馬四退二在送吃馬的同時造成炮捉車,屬送吃兼捉,應重判為捉。續著馬二進四又是馬直接捉車,也為一打。
黑方首著車8平7,對于車炮聯合捉死紅車來說沒有變化,但對于要抽吃馬炮兵來說,情況則有了新變化:走車前,如果車直接抽吃馬,則立即丟炮,即以炮換馬。然而走車后,伏下一步用一炮為代價抽得對方一炮一兵,有了新的捉子行為,所以這步棋應判捉。續著車7平8,走車前后對于車炮聯合捉車和要抽吃炮兵均沒有變化,這步應判閑。
裁定:雙方為二打一還打,紅方必須變著,不變作負。
圖4曾選入1999年在上海舉行的第五批國家級裁判員考試棋例子試題。參加考試的棋友帶回來試題后,《象棋研究》雜志曾約我寫過本欠考試試題答稿。我當時判此例為二打二還打:紅方為長捉少根子。黑方炮5退1,由走子前的無子可抽變成了下一步以丟炮為代價帛吃車,因紅車不敢墊將,否則被車3進2將死,所以本步應判捉。炮5進1后,也存在著抽吃后的以炮換車問題,也應判捉。當時對于我的這種觀點,周圍的幾位裁判棋友沒有提出過異議,所以約稿上我也是這樣判的?,F在看起來,本例判黑方為長打是錯誤的,實際上還是應按1987年規則中的觀點。由此可見1987年規則對很多棋友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
現在經過再仔細分析,本例中的黑方兩步避炮所形成的車炮聯合要抽吃車的狀況仍是“無新的捉子行為”,按新規則判屬于從捉到捉的閑著。問題出在哪里呢?我們習慣于對一般案例去進行“走子前后的比較”,而對于規則的這種特例,我們則不習慣于去進行“上一著與這一著的比較”,所以就出了問題,可見不斷學習十分必要。
裁定:雙方為二打對二閑,判二打的紅方必須變著,不變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