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發現:能夠阻止人類衰老的關鍵因素是一種被叫做Telomerase的酶,但是,這種酶有90%是從癌細胞中提取的,聽起來這真是一個令人喜憂參半的消息
生物學研究者們最近發現了一個好途徑,能夠用來抵制因年齡老化而導致的身體機能衰退。具有這神奇功效的,是存在于人體內微小的細胞中的一種更加微小的端粒。
細胞端粒——用科學的術語解釋就是染色體端位上的著絲點。而它的作用形象地描述就是:附著在染色體的末梢以抵御外來細胞的侵害。
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便開始復制,但是端粒卻并不能自我復制,這樣的結果是:在分裂后的細胞中,端粒的表面大大小于原細胞中的表面。經過50到100次的細胞分裂后,端粒就短得使細胞不能夠再分裂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枯萎,或者也可以說是衰退的過程。
一些科學家認為,衰變后的染色體因為有較短的端粒,所以它們可能表現出一些疾病的癥狀。比如起褶的皮膚,免疫能力低下等等。另外一些研究者們還認為,患有早衰癥的兒童也是因為他們體內的端粒較短。
在發現了“細胞端粒”這種影響人類衰老的重要因素后,科學家們還發現能夠阻止細胞端粒縮變的關鍵因素。它是一種被叫做Telomerase的酶。這種酶只有在人類胎兒的早期發展過程中才能發生它的功效。臨床經驗顯示:在人類的細胞內注射這種酶以后,細胞可以回復到縮變前的狀態,細胞的表面并沒有改變,所以能夠使一個細胞無限期地分裂。
不過令人擔憂的問題是,Telomerase這種酶有90%是從癌細胞中提取的。在注射它之后,會不會使這一類細胞的繁殖失去控制呢?事實上,多了解一些類似于Telomerase的知識,對我們認識衰老與癌癥是很有幫助的。
研究者們現在大致肯定細胞端粒在衰變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但是許多對于細胞端粒縮變過程的解釋并不是很完整,依然還存在有諸多疑問而沒有答案。
以老鼠的細胞端粒為例,老鼠的細胞端粒比我們人類的細胞端粒長得多,但它們的生命周期卻比人類小得多。“實質性的數據無論如何也不在于此。”馬薩諸塞州生物技術學會懷特黑德研究分會的癌癥生物學家及端粒研究員希拉·斯圖爾特說。
這位生物學家的推測是:衰變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到底哪種端粒在細胞的衰變過程中起決定性的作用,目前還是無法確定的。
盡管研究員并不相信能夠有辦法產生所謂的青春源泉讓人類永葆青春,但生物科學界關于衰變規律的研究無疑仍將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