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工作肩負著聚集財政收入、調節收入分配、監督調控經濟運行等多重職能。新的歷史條件下,稅收職能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拓展,職能的實現形式必須與時俱進。近年來,我們在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思想指引下,堅持把作風建設與稅收業務工作融為一體,齊抓共建,促進了稅收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
把思想建設作為作風建設的前提
在傳統的管理體制和思維方式作用下,稅收工作的理念和行為方式曾經陷入一些誤區,突出表現在對國稅職能的狹義認識,對形勢和大局的模糊認識。針對現狀,我們市局黨組旗幟鮮明地提出,要在全系統大力開展思想作風建設,以思想的大解放促進觀念大更新,改革大深入。一是重新認識稅收職能,促進思想更新。注重用全新的觀點對稅收職能重新定位,把稅收對經濟的調控、監督作用提高到一個嶄新的層次來認識,由此確定我們的治稅理念和工作方針,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征。在組織國稅工作的實踐中,自覺運用稅收杠桿參與宏觀經濟決策,在促進地方經濟和稅源結構的優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二是認清機遇挑戰,促進觀念更新。結合荊門國稅實際,我們認識到只有牢固樹立四種觀念,解放思想才能找到著力點。首先,樹立實行集約化管理的思想觀念。在新一輪征管改革中,我們將基層征管機構由原來的43個收縮為31個,收縮率近30%,初步建立了一種集約化管理的格局,進一步降低了稅收成本,規范了稅收管理,稅收工作的質量效率得到了相應提高;其次,樹立政策與征管相結合的思想觀念。我們把稅收政策作為組織收入、加強納稅人管理的主要依據。在處理企業歷年欠稅、特殊行業的稅負等重大問題上,創造性地運用稅收政策,進一步增強了政策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使稅收政策在實踐中行得通、有實效;第三,樹立凡事力求程序化、簡單化的思想觀念。在稅收業務工作中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工作思路,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重拳出擊,盡量使復雜的問題明朗化、簡單化,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質效;第四,樹立優化結構、培植后勁的思想觀念。為順應經濟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形勢,在稅源建設上,我們積極擺脫依賴石化等骨干稅源的現狀,著力培植群體稅源,分散收入風險,努力優化稅源結構,培植群體性、替補性稅收增長點,全市稅源結構不斷得到優化。三是努力探索規律,促進方法更新。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摒棄僵化守舊、片面孤立的傳統思維方式,透過現象看本質,較好地把握了做好新時期國稅工作的一些基本規律,牢牢把握了稅收工作的主動權。
把班子建設作為作風建設的龍頭
我們始終把加強各級班子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堅持實施“龍頭工程”。首先,加強黨組自身建設。先后制定了《黨組議事制度》、《一把手監督管理辦法》等重要制度,從各個不同側面對黨組自身建設進行全方位的約束,使“兩權”運作進一步規范;其次,加強各級班子建設。堅持德才兼備的選人用人標準,配好各級班子。通過競爭上崗,市局共任命、調整170多名干部,各級領導班子在年齡結構、知識水平、思想責任、改革創新精神等方面的整體素質都得到明顯改善和提高;其三,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正確認識和行使權力,把行使權力的過程當作履行職務和承擔責任的過程。越是體現權力的事情,越是注意把它交給群眾,實行廣泛的民主;越是突出的責任的事情,越是體現領導權力,敢于和善于承擔責任。我們按照這種思路,基本解決了多年積累下來的一些問題,各級班子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不斷增強,領導威信也進一步提高。
把制度創新作為作風建設的基礎
加強作風建設必須以制度創新為基礎,我們按照法制化、規范化、標準化的要求,全面加強了制度建設,按照IS09002國際質量標準認證體系的要求,分黨務、政務、事務、業務、崗位職責和監督考核六大類,進行了整理。廢除了一批過時的制度,修訂完善了一批仍在沿用的制度,共清理廢止有關制度65項,繼續執行的67項,修訂完善制度35項,重新制訂制度52項,通過全面推行制度建設,理順了國稅系統管理秩序,規范了行政管理,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
把健全機制作為作風建設的核心
建立合理、科學、規范、高效的工作運行機制,才能促進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才能促進工作責任落實到位和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通過改進領導體制,實行黨組成員分工負責與市局領導分管科室相結合,逐步淡化分管的界限,強化黨組成員的工作職責,更好地適應國稅工作集約化、信息化、科學化的要求;通過健全工作機制,全面推行崗位責任制,進一步明確了市局機關和各縣市局、各直屬單位的主要工作目標;通過轉變工作方式,以大力推廣應用CTAIS(中國稅收統一征管系統)為核心,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到今年7月1日,全市“電子稅務”信息化管理網絡全面建成,下半年入庫稅收迅速增長、欠稅大幅減少,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
把優化服務作為作風建設的宗旨
抓好作風建設,必須以優化稅收服務為宗旨,把優化稅收服務作為實現職能和履行職務的基本要求,努力創造規范嚴明的法制環境、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和周到便捷的服務環境,切實體現在服務中執法,在執法中服務。重點從七個方面著力:一是轉變工作作風。要求全體執法人員自覺轉換角色主體,改傳統的權威行政為服務行政,牢固樹立“納稅人就是上帝”的思想觀念,實現了由管理型執法向服務型執法的根本性轉變;二是豐富服務內容。我們將服務寓于稅收管理之中,結合征管改革實際,不斷拓展服務途徑和領域,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體系。通過改進稅款報繳方式,推行電子申報、電話申報、郵寄申報、金融網點申報等,方便納稅人申報繳稅。在稅務行政復議、聽證、應訴、審理工作中,樹立公平對等的思想,按程序操作,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三是改進服務形式。隨著征管改革的不斷深化,及時更新、改進服務方式和手段。繼續推行首問責任制、承諾服務制和限時服務制,提高辦事效率。對新開業的納稅人,積極開展納稅咨詢,讓納稅人知稅懂稅;對稅務登記、發票發售在納稅廳實行“一條龍”服務;四是提高服務質量、效率。簡政放權,簡化程序,倡導“延時服務、延伸服務、貼近式服務”等等,以實際行動,全心全意為納稅人提供誠信、文明、全面、高效的服務;五是嚴格執行收費標準。對各項收費項目認真清理,對已經取消的收費項目堅決全部取消。對降低標準的項目嚴格按新標準執行;六是積極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目前,國家在貫徹產業政策、鼓勵科技發展、扶持外貿出口、吸引外商投資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我們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稅收優惠政策的宣傳和輔導,讓廣大納稅人真正了解和掌握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具體內容、適用范圍、適用條件以及具體操作程序,較好地發揮了稅收政策的和導向作用;七是實施促產增稅戰略。結合荊門實際,我們對“九五”末期全市稅源結構和潛在增長因素進行系統的分析,把促產增稅戰略首選目標確立在支持外向型經濟發展上,力求通過培植外向型經濟的增長,拉動全市經濟總量的擴張。在支持的方向上,確立了支持企業產權改革、積極吸引外商投資、積極支持外貿出口三大重點;在支持的方式上,采取了完善稅務公開、改進稅款報繳方式、改進稅收管理方式、公平稅收負擔、規范納稅人管理等“五管齊下”的方法。通過促產增稅戰略的實施,逐步改善全市稅源結構,促進地方經濟的持續發展。2001年全市外向型經濟共實現稅收1.6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30%以上,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一個新亮點。